說到家訪的雜談 我覺得可以提一下 - 喇叭
By Ida
at 2010-06-01T19:22
at 2010-06-01T19:22
Table of Contents
家訪 就是大家交流系統 彼此聽聽 增加自己的聆聽經驗 而不是去人家家踢館或是
評論 系統這種東西 隨著每個人的 空間 需求 預算 目標設定 互動限制 等等條件
不同 每人能聽的地方與場合不同 例如 我個人是不懂耳機系統 可是就算有朋友給
我聽耳機 我也非常開心能聽看看 (最大致命是我很會流汗 怕弄臭 Orz)
也許有人家的系統就是千元下的主動式系統 有人家可能是長輩級貴死人系統 但不
管怎樣 拿來聽的東西就是開心就好 對於被訪當事人來說 純交流的場合 就是應該
聽聽主人如何介紹他的系統 平常大概聽那些音樂 還有聆聽方式 其實每種系統都
有其特色 就算是同樣的組合 不同的地方 風味也不見得相同
我記得我在 k 兄家聽到吉他聲時 我忍不住舉起大姆指比了個讚 (還比了一段時間)
k 兄對於自己系統的解說 也讓我更清楚自己聽的方向與主題 聽完好像做完森林浴
沒有比這種感覺更好了 換個反例 如果到別人住處聽到的系統 跟自己味道不合 或
是比想像中的糟 (甚至糟很多) 都要清楚自己是在做 家訪
以前論壇還不發達時 只有幾個雜誌主導台灣音響的報導 所以在裡面工作就算不會
聽 人家也不曉得你的水準 這就是我說的資訊不透明 現在論壇發達了 大家都可以
各自陳述自己意見 網路上見首不見尾 遂開始流行 "格鬥音響"
格鬥OO 普遍套用在各種領域之中 傷和氣又失去主體價值 今天人家願意開放場所
讓我們去聽 就是個該感謝的點 (就算如果是以愛現為出發點) 也許有些人喜歡膨
風 但是那有什麼關係 當作是另類思維亦無不可 最忌想要表示自己也很行 跟主人
針鋒相對 這樣對彼此並沒有好處 撇到個人 EQ 差異不談 家訪條件是 善意的出發
點 不管是人家找我們去參觀系統 / 我們拜託人家讓我們 "參拜" 系統 / 人家找
我們去聽系統問題 / 或是單純就是互相觀摩學習 都不建議把任何比較的行為放在
腦海裡
至於拍照 涉及到隱私問題 以前我們講個系統根本就找不到圖 現在型號除非是原
生系統 (如 DIY 試作機 / 改機) 否則廠機或是 DIY 量產系統 都很少有資訊不足
的問題 要拍照要經過主人同意 公布在公開場合更有許多問題 所以個人對於圖片
是較抱持保守的態度 因為型號現在大多狀況下談 要找到資料都會不是問題
家訪雖不是要 報喜不報憂 但是 多站在主人立場去思維他 如何/為何 構築出這樣
的系統 多細想其實可以學習到很多 另外 提出建言的場合需要 "審慎拿捏" 自己的
出發點 不是比較誰耳朵好 也不是比誰對系統比較了解 最重要的 讓音樂回歸音樂
聆聽的本質 那才是器材的目的
剛 G 兄聊天他提到朋友的一個例子(可能是朋友耳朵升級而對現有系統感動度下降)
倒是讓我想起萬一我們遇到這種狀況時 可以換成低階器材(如果一套以上系統) 讓
耳朵多適應爛環境 這也是一種耳朵 "升級" 畢竟如果能接受的範圍更大 聽音樂的
選擇也會更寬 多聽人家系統 做為自己備用或升級系統的參考 都是很值得的
這半年多來因為一直試 音效卡 + MP3 的組合 我發現我的耳朵真的進化了 以前我
聽到某 G 牌便宜的主動式喇叭火大到摔壞喇叭 現在連貓頭鷹播 MP3 都能穩穩的
聽 這真的是一種成長 :p
常用的新話短句 : 多聽多健康 XD
修改原因 : 嗯 這個 ...
--
評論 系統這種東西 隨著每個人的 空間 需求 預算 目標設定 互動限制 等等條件
不同 每人能聽的地方與場合不同 例如 我個人是不懂耳機系統 可是就算有朋友給
我聽耳機 我也非常開心能聽看看 (最大致命是我很會流汗 怕弄臭 Orz)
也許有人家的系統就是千元下的主動式系統 有人家可能是長輩級貴死人系統 但不
管怎樣 拿來聽的東西就是開心就好 對於被訪當事人來說 純交流的場合 就是應該
聽聽主人如何介紹他的系統 平常大概聽那些音樂 還有聆聽方式 其實每種系統都
有其特色 就算是同樣的組合 不同的地方 風味也不見得相同
我記得我在 k 兄家聽到吉他聲時 我忍不住舉起大姆指比了個讚 (還比了一段時間)
k 兄對於自己系統的解說 也讓我更清楚自己聽的方向與主題 聽完好像做完森林浴
沒有比這種感覺更好了 換個反例 如果到別人住處聽到的系統 跟自己味道不合 或
是比想像中的糟 (甚至糟很多) 都要清楚自己是在做 家訪
以前論壇還不發達時 只有幾個雜誌主導台灣音響的報導 所以在裡面工作就算不會
聽 人家也不曉得你的水準 這就是我說的資訊不透明 現在論壇發達了 大家都可以
各自陳述自己意見 網路上見首不見尾 遂開始流行 "格鬥音響"
格鬥OO 普遍套用在各種領域之中 傷和氣又失去主體價值 今天人家願意開放場所
讓我們去聽 就是個該感謝的點 (就算如果是以愛現為出發點) 也許有些人喜歡膨
風 但是那有什麼關係 當作是另類思維亦無不可 最忌想要表示自己也很行 跟主人
針鋒相對 這樣對彼此並沒有好處 撇到個人 EQ 差異不談 家訪條件是 善意的出發
點 不管是人家找我們去參觀系統 / 我們拜託人家讓我們 "參拜" 系統 / 人家找
我們去聽系統問題 / 或是單純就是互相觀摩學習 都不建議把任何比較的行為放在
腦海裡
至於拍照 涉及到隱私問題 以前我們講個系統根本就找不到圖 現在型號除非是原
生系統 (如 DIY 試作機 / 改機) 否則廠機或是 DIY 量產系統 都很少有資訊不足
的問題 要拍照要經過主人同意 公布在公開場合更有許多問題 所以個人對於圖片
是較抱持保守的態度 因為型號現在大多狀況下談 要找到資料都會不是問題
家訪雖不是要 報喜不報憂 但是 多站在主人立場去思維他 如何/為何 構築出這樣
的系統 多細想其實可以學習到很多 另外 提出建言的場合需要 "審慎拿捏" 自己的
出發點 不是比較誰耳朵好 也不是比誰對系統比較了解 最重要的 讓音樂回歸音樂
聆聽的本質 那才是器材的目的
剛 G 兄聊天他提到朋友的一個例子(可能是朋友耳朵升級而對現有系統感動度下降)
倒是讓我想起萬一我們遇到這種狀況時 可以換成低階器材(如果一套以上系統) 讓
耳朵多適應爛環境 這也是一種耳朵 "升級" 畢竟如果能接受的範圍更大 聽音樂的
選擇也會更寬 多聽人家系統 做為自己備用或升級系統的參考 都是很值得的
這半年多來因為一直試 音效卡 + MP3 的組合 我發現我的耳朵真的進化了 以前我
聽到某 G 牌便宜的主動式喇叭火大到摔壞喇叭 現在連貓頭鷹播 MP3 都能穩穩的
聽 這真的是一種成長 :p
常用的新話短句 : 多聽多健康 XD
修改原因 : 嗯 這個 ...
--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0-06-03T20:04
at 2010-06-03T20:04
By Rachel
at 2010-06-05T20:46
at 2010-06-05T20:46
By Blanche
at 2010-06-07T21:28
at 2010-06-07T21:28
By William
at 2010-06-09T22:10
at 2010-06-09T22:10
By Gilbert
at 2010-06-11T22:52
at 2010-06-11T22:52
By Bennie
at 2010-06-13T23:34
at 2010-06-13T23:34
By Elma
at 2010-06-16T00:16
at 2010-06-16T00:16
By Jake
at 2010-06-18T00:58
at 2010-06-18T00:58
By Emma
at 2010-06-20T01:40
at 2010-06-20T01:40
By Vanessa
at 2010-06-22T02:22
at 2010-06-22T02:22
By Odelette
at 2010-06-24T03:04
at 2010-06-24T03:04
Related Posts
喇叭剛買~卻有問題請教一下各位
By Oscar
at 2010-06-01T12:05
at 2010-06-01T12:05
Edifier M1310 和 M1335 比較
By Candice
at 2010-06-01T08:34
at 2010-06-01T08:34
二手喇叭購買的注意事項??
By John
at 2010-06-01T08:24
at 2010-06-01T08:24
部分喇叭沒有聲音
By Delia
at 2010-05-31T23:35
at 2010-05-31T23:35
請問QINPU SW5跟AV EMPIRE一組主動式低音比較
By Jessica
at 2010-05-31T22:55
at 2010-05-31T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