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患上微軟綜合症 產品集成管理埋隱患 - Google

By Oscar
at 2011-08-10T19:26
at 2011-08-10T19:26
Table of Contents
http://goo.gl/5xGur
谷歌患上微軟綜合症 產品集成管理埋隱患
8月8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媒體公司Wetpaint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羅維茲撰
文指出,谷歌早期以對產品進行分散化管理而聞名,Gmail和谷歌地圖即誕生于那段歲月
。但是,現在它卻將越來越多的新產品集成到搜索引擎中,此舉頗有些重蹈微軟覆轍的風
險。以下為其所撰全文:
從建立之初,谷歌就決定不只做搜索業務。谷歌的業務結構有不少可取之處,其中最
了不起的一個是其分散化管理:經過深思熟慮,谷歌決定放棄協同作業,放權給各產品小
組,使其擁有充分的思考和行動的自由;正是本著這種管理理念,無論在產品變化還是產
品創新上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谷歌,不僅各產品小組定位清晰,而且公司重視並鼓
勵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並因此開發出了Gmail、谷歌應用(Google Apps)、和谷歌地圖
(Google Maps)等傑出的產品。即使用戶開始並不認同各大公司鼓吹的協同作業的價值
,他們卻由衷地喜愛這些谷歌產品。
但是,谷歌高層卻日漸無法抵禦強烈的誘惑,而將產新品開發納入龐大的“協同”共
同體中。按理說,將新產品集成到現有產品中,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的用戶群和產品現有營
銷計劃,對新產品來說這些優勢不言而喻,更不用說,這麼做還相應增強了“戰略”和“
平臺”價值,實際上就意味著鎖定了客戶。
我理解這種做法的魅力所在,而且原則上說也合情合理。但是,谷歌改變管理模式的
趨勢令人擔憂,原因在于此舉犧牲的恰是谷歌最了不起的精髓所在:專注于以盡可能簡單
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谷歌產品正以附加功能包的形式,被整合到大
型產品中。
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新產品從一開始就始終生存在核心產品的影響之下,有時這種
影響並不恰當;有些新產品原本可以成為絕佳的的獨立產品,最終卻在集成模式下卻被淹
沒了。因此,在如今的谷歌,原本傑出的思想最終產生結果往往只能算的上差強人意。如
果延續這種削弱新產品的做法,谷歌的創新將難以為繼,谷歌在新興的社交網絡領域取得
成功的難度也將日益增大。
這方面的一個經典案例是Google Buzz:它從誕生之初就沒有滿足網際網路用戶的實
際需求。MG 西格勒在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撰文稱:“Google Buzz跟Gmail同根生,恰
是這種方式令人感到不舒服。”我母親教導我,對于擁有高級學位的人要有崇敬之心,因
此,眼見得無數谷歌博士們將Buzz集成到Gmail中而錯失良機,我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兒了
。谷歌忘了多數在線的的人其實根本不會保持Gmail的登錄狀態,這雖然聽起來有些遺憾
,但卻完全屬實。既然多數人並不時時在線,那Buzz的價值也隨之一落千丈。因此,它非
但沒有成為了不起的、定位明確的社交產品,反而成為附加在Gmail上的一個目的不明且
頗具爭議的特性而已。
隨著谷歌正式推出Google+項目,這類產品集成、協同、以及既有用戶群優勢等問題
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
僅僅依托谷歌搜索產品,Google+無法取得成功。無論它能引得多少用戶趨之若鶩,
到頭來仍會像Buzz和SearchWikis等谷歌搜索的其它特性一樣胎死腹中。谷歌首款新社交
產品發布僅一個月,據報道就已經有2,000多萬注冊用戶,因而很容易被認為已經是個成
功的開始。但是,幾乎所有用戶之所以選擇使用該產品,原因都在于他們本身已經是谷歌
的用戶,而不是因為借助Google+,他們可以利用朋友網絡中的內容改變自己的生活。
盡管發揮現有業務和搜索用戶群的優勢看似明智,但這種優勢轉移戰略帶來的結果將
極為有限。為了爭奪迅猛增長的消費者在線注意力,眼下一場社交網絡戰爭正在如火如荼
地展開。企圖將用戶的搜索體驗延伸到社交領域的做法既不會有助于在Facebook即將發起
的反擊中捍衛谷歌已經取得的地位,亦不會為谷歌捕獲各種新機會。因此,“發揮並增強
核心產品優勢”的戰略雖然執行起來很容易,而且初期效果顯著,但著實短視。
谷歌的這種模式並不新鮮,過去10年中,我在家鄉西雅圖,還曾在微軟(Microsoft
)王國中親身體驗過。雖然我在微軟的朋友們供職于不同的部門,但他們知道自己每周都
能按時領取薪水,而這均得益于Windows和Office產品的巨大銷量。無論他們開發的是什
麼產品,無論是機頂盒還是手機操作係統,所有目標都必須讓位于刺激Windows和Office
銷量這一需求。在微軟的各類會議上,10幾名與會者的唯一目標就是將自己的產品最大程
度地成到Windows 和Office中。如今這已經是無人不曉的事實。Office Web Apps和
Windows Live SkyDrive等傑出的產品非但沒能獨立銷售,反而注定要成為那些賺錢的核
心品牌的影子,也就是馬特 羅索夫最近所言的“戰略稅收”的犧牲品。
隨著谷歌日漸成熟壯大,它是否愈來愈像微軟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微軟
彼時專注于協同,從而給谷歌和蘋果(Apple)等後來者留下了巨大的可乘之機,並進而
獨佔了應用、音樂和設備等領域。微軟這一失敗綜合症尤其令人不解,因為很明顯,它當
時擁有足夠的人才和經驗,能更快更好地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除非如果甘願脫離于時代
。
如果谷歌不重新解放自己,與外部現實世界展開競爭,很快它便會發現,自己已心甘
情願地成了微軟綜合症的犧牲品。很長時間內,其業務可能依然龐大無比,但是從戰略上
看,卻沒有出路可言;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發現自己正與下一波網際網路洪流——社交—
—失之交臂。
谷歌需要做的是絕不僅僅是提供一套搜索引擎的附屬產品,相反,現在它恰恰需要發
揮寬廣、深遠、且分散的創新性,利用新興的社交網絡來滿足人們的潛在需求。谷歌需要
確保,與之前的谷歌應用、谷歌搜索、Gmail、以及谷歌地圖一樣,Google+項目也是個完
整的、獨立的產品,有能力在開放的網絡上與其他產品展開競爭,並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Facebook在社交領域佔有絕對優勢,這點固然不假,但只要谷歌迅速採取行動,避免重蹈
微軟覆轍,它在這一領域仍然有機會。
--
谷歌患上微軟綜合症 產品集成管理埋隱患
8月8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媒體公司Wetpaint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羅維茲撰
文指出,谷歌早期以對產品進行分散化管理而聞名,Gmail和谷歌地圖即誕生于那段歲月
。但是,現在它卻將越來越多的新產品集成到搜索引擎中,此舉頗有些重蹈微軟覆轍的風
險。以下為其所撰全文:
從建立之初,谷歌就決定不只做搜索業務。谷歌的業務結構有不少可取之處,其中最
了不起的一個是其分散化管理:經過深思熟慮,谷歌決定放棄協同作業,放權給各產品小
組,使其擁有充分的思考和行動的自由;正是本著這種管理理念,無論在產品變化還是產
品創新上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谷歌,不僅各產品小組定位清晰,而且公司重視並鼓
勵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並因此開發出了Gmail、谷歌應用(Google Apps)、和谷歌地圖
(Google Maps)等傑出的產品。即使用戶開始並不認同各大公司鼓吹的協同作業的價值
,他們卻由衷地喜愛這些谷歌產品。
但是,谷歌高層卻日漸無法抵禦強烈的誘惑,而將產新品開發納入龐大的“協同”共
同體中。按理說,將新產品集成到現有產品中,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的用戶群和產品現有營
銷計劃,對新產品來說這些優勢不言而喻,更不用說,這麼做還相應增強了“戰略”和“
平臺”價值,實際上就意味著鎖定了客戶。
我理解這種做法的魅力所在,而且原則上說也合情合理。但是,谷歌改變管理模式的
趨勢令人擔憂,原因在于此舉犧牲的恰是谷歌最了不起的精髓所在:專注于以盡可能簡單
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谷歌產品正以附加功能包的形式,被整合到大
型產品中。
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新產品從一開始就始終生存在核心產品的影響之下,有時這種
影響並不恰當;有些新產品原本可以成為絕佳的的獨立產品,最終卻在集成模式下卻被淹
沒了。因此,在如今的谷歌,原本傑出的思想最終產生結果往往只能算的上差強人意。如
果延續這種削弱新產品的做法,谷歌的創新將難以為繼,谷歌在新興的社交網絡領域取得
成功的難度也將日益增大。
這方面的一個經典案例是Google Buzz:它從誕生之初就沒有滿足網際網路用戶的實
際需求。MG 西格勒在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撰文稱:“Google Buzz跟Gmail同根生,恰
是這種方式令人感到不舒服。”我母親教導我,對于擁有高級學位的人要有崇敬之心,因
此,眼見得無數谷歌博士們將Buzz集成到Gmail中而錯失良機,我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兒了
。谷歌忘了多數在線的的人其實根本不會保持Gmail的登錄狀態,這雖然聽起來有些遺憾
,但卻完全屬實。既然多數人並不時時在線,那Buzz的價值也隨之一落千丈。因此,它非
但沒有成為了不起的、定位明確的社交產品,反而成為附加在Gmail上的一個目的不明且
頗具爭議的特性而已。
隨著谷歌正式推出Google+項目,這類產品集成、協同、以及既有用戶群優勢等問題
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
僅僅依托谷歌搜索產品,Google+無法取得成功。無論它能引得多少用戶趨之若鶩,
到頭來仍會像Buzz和SearchWikis等谷歌搜索的其它特性一樣胎死腹中。谷歌首款新社交
產品發布僅一個月,據報道就已經有2,000多萬注冊用戶,因而很容易被認為已經是個成
功的開始。但是,幾乎所有用戶之所以選擇使用該產品,原因都在于他們本身已經是谷歌
的用戶,而不是因為借助Google+,他們可以利用朋友網絡中的內容改變自己的生活。
盡管發揮現有業務和搜索用戶群的優勢看似明智,但這種優勢轉移戰略帶來的結果將
極為有限。為了爭奪迅猛增長的消費者在線注意力,眼下一場社交網絡戰爭正在如火如荼
地展開。企圖將用戶的搜索體驗延伸到社交領域的做法既不會有助于在Facebook即將發起
的反擊中捍衛谷歌已經取得的地位,亦不會為谷歌捕獲各種新機會。因此,“發揮並增強
核心產品優勢”的戰略雖然執行起來很容易,而且初期效果顯著,但著實短視。
谷歌的這種模式並不新鮮,過去10年中,我在家鄉西雅圖,還曾在微軟(Microsoft
)王國中親身體驗過。雖然我在微軟的朋友們供職于不同的部門,但他們知道自己每周都
能按時領取薪水,而這均得益于Windows和Office產品的巨大銷量。無論他們開發的是什
麼產品,無論是機頂盒還是手機操作係統,所有目標都必須讓位于刺激Windows和Office
銷量這一需求。在微軟的各類會議上,10幾名與會者的唯一目標就是將自己的產品最大程
度地成到Windows 和Office中。如今這已經是無人不曉的事實。Office Web Apps和
Windows Live SkyDrive等傑出的產品非但沒能獨立銷售,反而注定要成為那些賺錢的核
心品牌的影子,也就是馬特 羅索夫最近所言的“戰略稅收”的犧牲品。
隨著谷歌日漸成熟壯大,它是否愈來愈像微軟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微軟
彼時專注于協同,從而給谷歌和蘋果(Apple)等後來者留下了巨大的可乘之機,並進而
獨佔了應用、音樂和設備等領域。微軟這一失敗綜合症尤其令人不解,因為很明顯,它當
時擁有足夠的人才和經驗,能更快更好地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除非如果甘願脫離于時代
。
如果谷歌不重新解放自己,與外部現實世界展開競爭,很快它便會發現,自己已心甘
情願地成了微軟綜合症的犧牲品。很長時間內,其業務可能依然龐大無比,但是從戰略上
看,卻沒有出路可言;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發現自己正與下一波網際網路洪流——社交—
—失之交臂。
谷歌需要做的是絕不僅僅是提供一套搜索引擎的附屬產品,相反,現在它恰恰需要發
揮寬廣、深遠、且分散的創新性,利用新興的社交網絡來滿足人們的潛在需求。谷歌需要
確保,與之前的谷歌應用、谷歌搜索、Gmail、以及谷歌地圖一樣,Google+項目也是個完
整的、獨立的產品,有能力在開放的網絡上與其他產品展開競爭,並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Facebook在社交領域佔有絕對優勢,這點固然不假,但只要谷歌迅速採取行動,避免重蹈
微軟覆轍,它在這一領域仍然有機會。
--
Tags:
Google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1-08-11T18:44
at 2011-08-11T18:44

By Emily
at 2011-08-15T22:40
at 2011-08-15T22:40

By Frederica
at 2011-08-17T12:57
at 2011-08-17T12:57

By Leila
at 2011-08-19T05:31
at 2011-08-19T05:31

By Hardy
at 2011-08-20T19:48
at 2011-08-20T19:48

By Dinah
at 2011-08-25T16:22
at 2011-08-25T16:22

By Catherine
at 2011-08-26T22:59
at 2011-08-26T22:59

By Lauren
at 2011-08-30T10:36
at 2011-08-30T10:36

By Dinah
at 2011-09-02T08:51
at 2011-09-02T08:51

By Kumar
at 2011-09-04T00:47
at 2011-09-04T00:47

By Carol
at 2011-09-05T05:50
at 2011-09-05T05:50

By Wallis
at 2011-09-06T11:44
at 2011-09-06T11:44

By Tom
at 2011-09-09T03:07
at 2011-09-09T03:07

By Mason
at 2011-09-09T17:15
at 2011-09-09T17:15

By Odelette
at 2011-09-14T16:32
at 2011-09-14T16:32

By Candice
at 2011-09-17T12:05
at 2011-09-17T12:05
Related Posts
google map 的一些問題

By Blanche
at 2011-08-10T13:08
at 2011-08-10T13:08
自己覺得g+比fb好的地方:)

By Susan
at 2011-08-10T08:41
at 2011-08-10T08:41
[有更新] 請問一下Chrome要用的很快樂記憶體要多少?

By Frederic
at 2011-08-10T07:56
at 2011-08-10T07:56
一天一Google 0810 今日問題

By Liam
at 2011-08-10T00:30
at 2011-08-10T00:30
自己覺得g+比fb好的地方:)

By Daph Bay
at 2011-08-09T23:09
at 2011-08-09T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