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安全新漏洞! SSD資料無法徹底刪除 - 儲存設備

By Iris
at 2011-03-03T01:25
at 2011-03-03T01:25
Table of Contents
T.S./編譯
2011/02/23 下午2:45
圖為Intel SSD 310系列。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提出警告:在傳統硬碟上可以有效刪除資料的技術,在固
態硬碟上恐怕未必奏效。
固態硬碟(SSD)有個安全上的小問題,就是:不易刪除。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警告,在傳統的磁性儲存裝置當中,像是硬碟或磁帶,對於何
謂「刪除」的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
然而,研究人員在其研究報告摘要中指出,對新一代的固態硬碟的內部架構來說,關於「
刪除」這部分,問題要更困難得多。因此,在固態硬碟上是否也能如同磁性儲存媒體一般
,簡單就把資料徹底刪除,將是無法確認的疑問。
依照這個情況,研究人員嘗試14種不同的檔案刪除技術,範圍從Gutman的35-pass演算法
到Schneier的7-pass演算法,來刪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為了研究每種方法的有效性,研
究人員並未針對固態硬碟中的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這部分來處理,而是從可能
的最低階晶片接腳著手。(他們表示,晶片拆除並不困難。)
如此一來,研究人員發現,以100MB的資料來說,每個資料刪除技術都會留下至少10MB的
可復原數據。某些技術,像是以虛擬隨機數據技術覆寫晶片,或是採用British HMG IS5
Baseline技術,原本要刪除的資料都幾乎還是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
在嘗試過各種方法之後,儘管固態硬碟還不是當前主流的媒體儲存裝置,但使用量正逐漸
增加。
且根據最近一期《Information Week》雜誌的企業儲存狀態分析調查顯示,約莫有1/4的
組織在其資料中心裡採用固態硬碟做為儲存媒體,更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計劃在2011年開
始嘗試或擴大採用固態硬碟做為資料儲存裝置。
同時,儲存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也預估,固態硬碟在桌上型電腦的普及率,大約將會從
2010年的2%成長到2014年的貼近8%左右。
然而,倘若依照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商務應用必須留心如何處理
固態硬碟資料的問題,因為儲存其中的資料無法輕易刪除。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不能天真地以為專為硬碟設計的資料刪除技術也可
以在固態硬碟上達到相同的效果,像是覆寫和採用內建的安全刪除指令,這些都是不可靠
的做法,甚至有時候資料根本依舊保存不動。
更進一步來看,這項研究結果顯示,要在固態硬碟上刪除單一檔案,遠比要把傳統硬碟上
的檔案刪除更為困難。
那麼,既然沒有辦法以物理方式移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要怎麼做才能有效確保安全或妥
善處置?
研究人員建議,使用者可以從一開始就把資料加密,然後破壞加密密鑰,針對每一頁的資
料進行覆寫,安全地抹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不讓有心人士日後可以密鑰復原這些資料。
不過,採取這樣的做法,必須一開始就詳加規劃。Sophos Canada資深資訊安全顧問
Chester Wisniewski在部落格中貼文表示,針對可能事關機密的資料,但又同時考量固態
硬碟所具備的效能表現,使用者還是應該持續將整顆硬碟加密,而且是愈快愈好,最好是
從作業系統安裝完成之後就開始這麼做。
他更進一步指出,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所發現的結果,要把未加密的資料
從固態硬碟上徹底安全移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這根本是不
可能的任務。
來源 http://tinyurl.com/6dm6n77
--
2011/02/23 下午2:45
圖為Intel SSD 310系列。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提出警告:在傳統硬碟上可以有效刪除資料的技術,在固
態硬碟上恐怕未必奏效。
固態硬碟(SSD)有個安全上的小問題,就是:不易刪除。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警告,在傳統的磁性儲存裝置當中,像是硬碟或磁帶,對於何
謂「刪除」的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
然而,研究人員在其研究報告摘要中指出,對新一代的固態硬碟的內部架構來說,關於「
刪除」這部分,問題要更困難得多。因此,在固態硬碟上是否也能如同磁性儲存媒體一般
,簡單就把資料徹底刪除,將是無法確認的疑問。
依照這個情況,研究人員嘗試14種不同的檔案刪除技術,範圍從Gutman的35-pass演算法
到Schneier的7-pass演算法,來刪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為了研究每種方法的有效性,研
究人員並未針對固態硬碟中的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這部分來處理,而是從可能
的最低階晶片接腳著手。(他們表示,晶片拆除並不困難。)
如此一來,研究人員發現,以100MB的資料來說,每個資料刪除技術都會留下至少10MB的
可復原數據。某些技術,像是以虛擬隨機數據技術覆寫晶片,或是採用British HMG IS5
Baseline技術,原本要刪除的資料都幾乎還是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
在嘗試過各種方法之後,儘管固態硬碟還不是當前主流的媒體儲存裝置,但使用量正逐漸
增加。
且根據最近一期《Information Week》雜誌的企業儲存狀態分析調查顯示,約莫有1/4的
組織在其資料中心裡採用固態硬碟做為儲存媒體,更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計劃在2011年開
始嘗試或擴大採用固態硬碟做為資料儲存裝置。
同時,儲存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也預估,固態硬碟在桌上型電腦的普及率,大約將會從
2010年的2%成長到2014年的貼近8%左右。
然而,倘若依照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商務應用必須留心如何處理
固態硬碟資料的問題,因為儲存其中的資料無法輕易刪除。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不能天真地以為專為硬碟設計的資料刪除技術也可
以在固態硬碟上達到相同的效果,像是覆寫和採用內建的安全刪除指令,這些都是不可靠
的做法,甚至有時候資料根本依舊保存不動。
更進一步來看,這項研究結果顯示,要在固態硬碟上刪除單一檔案,遠比要把傳統硬碟上
的檔案刪除更為困難。
那麼,既然沒有辦法以物理方式移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要怎麼做才能有效確保安全或妥
善處置?
研究人員建議,使用者可以從一開始就把資料加密,然後破壞加密密鑰,針對每一頁的資
料進行覆寫,安全地抹除固態硬碟上的資料,不讓有心人士日後可以密鑰復原這些資料。
不過,採取這樣的做法,必須一開始就詳加規劃。Sophos Canada資深資訊安全顧問
Chester Wisniewski在部落格中貼文表示,針對可能事關機密的資料,但又同時考量固態
硬碟所具備的效能表現,使用者還是應該持續將整顆硬碟加密,而且是愈快愈好,最好是
從作業系統安裝完成之後就開始這麼做。
他更進一步指出,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所發現的結果,要把未加密的資料
從固態硬碟上徹底安全移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這根本是不
可能的任務。
來源 http://tinyurl.com/6dm6n77
--
Tags:
儲存設備
All Comments

By Anonymous
at 2011-03-04T12:46
at 2011-03-04T12:46

By Vanessa
at 2011-03-08T13:50
at 2011-03-08T13:50

By Liam
at 2011-03-12T03:57
at 2011-03-12T03:57

By Mason
at 2011-03-12T16:29
at 2011-03-12T16:29

By Anthony
at 2011-03-16T16:47
at 2011-03-16T16:47

By Audriana
at 2011-03-19T23:16
at 2011-03-19T23:16

By Elizabeth
at 2011-03-20T14:42
at 2011-03-20T14:42

By Belly
at 2011-03-22T01:55
at 2011-03-22T01:55

By Susan
at 2011-03-26T02:07
at 2011-03-26T02:07

By Jessica
at 2011-03-30T18:09
at 2011-03-30T18:09
Related Posts
非系統槽顯示為系統槽 而且抓不到

By Charlotte
at 2011-03-02T21:58
at 2011-03-02T21:58
3.5隨身硬碟

By Irma
at 2011-03-02T20:04
at 2011-03-02T20:04
1TB 隨身硬碟 1988 驚!

By Linda
at 2011-03-02T17:59
at 2011-03-02T17:59
1.8 轉 3.5 的轉卡

By Steve
at 2011-03-02T15:30
at 2011-03-02T15:30
Fujitsu外接硬碟摔到(讀寫頭問題)資料救援選擇

By Olive
at 2011-03-02T15:25
at 2011-03-02T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