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觸的數位訊源軟體與硬體升頻心得 - 喇叭
By Yedda
at 2021-12-15T18:07
at 2021-12-15T18:07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在音響的領域中,數位升頻運算處理這個設計常常被許多廠商運用,
有的做在DAC晶片上,有的搭配PC軟硬體從訊號輸出端(轉盤)出發,
比如我也使用的HQ Player及Roon;也有直接做一台獨立的升頻器(Upsampler)。
究竟這些數位升頻差別在哪裡,這一年之中,我已經遇過至少有4位朋友問過我,
也一同討論過,雖然我自己是兩種都玩過,但是因為連喇叭都升級成Magico S5 Mk2了,
而且最近幾年前前後後設備換太多,沒有同場比較,就沒有判斷基準;
沒有幾個人一起試聽、討論過,就怕還不夠客觀,因此也說不準。
我的一位好友,同時也是認識多年的資深音響玩家如此說:「大家講來講去廢話太多,直
接把東西搬過來一起聽聽,就是最準的,我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於是,有人出器材,有人出耳朵,很快地,兩週之內便促成了這場聚會。
前置準備:
這次測試使用朋友帶來的PC來當轉盤作數位輸出,
音樂曲目則是撥放儲存於HDD內的檔案,本次參與的同好都有帶來他們各自的參考曲目。
DAC的部份是使用dCS Vivaldi DAC來播放,
由於Vivaldi DAC的輸入端子相當豐富也最齊全,
可以完全對應各種不同規格的數位訊號輸入,
因此朋友的Wadia及MSB DAC(由於未選購其他數位介面)暫時就先不加入測試。
另外,為了因應PC轉盤USB的輸出無法直接連接dCS老升頻器Purcell,
系統使用了一台CHORD 2YU連接到該器材,
最後,所有器材也都透過這台連接以示公平,
也方便輸出不同規格的取樣率給升頻器使用。
https://imgur.com/2AlqIoe.jpg
由於在跑軟體升頻時,對於PC硬體規格有相當要求,
因此朋友的硬體就必然稍微講究一些,
以確保每個軟體升頻選項,電腦都能夠順利運算。
當日所有的測試比較都是在場的6個人一起聽,並選擇各式不同種類的曲目來測試。
外置升頻器:
https://imgur.com/UVdXHS1.jpg
https://imgur.com/YHBFxZL.jpg
一開始大家先一起聆聽外置升頻器的部分,有dCS Purcell、Chord M Scaler及Chord
BLU MK.2。
外置升頻器主要是使用專屬硬體搭配器材來做數位運算、輸出入整合與升頻處理,
所以外置升頻器同時也是一種DDC,不同的器材升頻的選項也不同,
常用的升頻除了PCM的升頻模式之外,也有把PCM轉成DSD的升頻方式。
dCS Purcell:
https://imgur.com/YL5BIO3.jpg
https://imgur.com/lx518uU .jpg
一開始我們先聆聽dCS Purcell,
這是一台20年前由dCS改良+簡化業務用升頻器而發售的產品。
dCS的升頻器從最早專業用的972、974一直到這台Purcell,
聽物主說每一代的進步幅度都相當大,
而且有許多唱片其實都用過dCS升頻器處理過才做成SACD。
Purcell分為兩個版本,前期的版本最高可以透過雙AES升頻到PCM 192K/24Bit,
後期的版本可以使用1394介面進一步升頻到DSD,
本次測試的Purcell是後期完整功能的版本。
大家一致認為,這台二十年前的老古董接上去後聲音進步不少,
解析提高了一截,細節量多了許多,聲音變得流暢且自然,出乎意料。
Purcell加上系統之後的提升,真的是不容小覷。
Chord BLU Mk.2 、M Scaler:
https://imgur.com/BWKEaq3.jpg
https://imgur.com/Vd2Q2Zz.jpg
第二組硬體升頻器是Chord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別發表的BLU MK.2及M Scaler。
BLU Mk.2是CD轉盤再加上升頻器的設計,最高可以支援到PCM 16倍(768KHz)的升頻,
而M Scaler則是一台標準的升頻器,最高一樣可支援到PCM 16倍的升頻,
一個明顯的差異是,M Scaler工作溫度比BLU MK.2低了不少。
在用完午餐之後,兩位物主分別把Chord BLU Mk.2及M Scaler接上聆聽,
雖然細部感受各人稍有不同,但大家都一致認同的聽感是,聲音都變細緻了,
音樂的紋理更清晰也更有光澤,原本樂曲中的BASS比較亂且吵雜,
現在變得凝聚且清晰(雖然有人不見得喜歡這一點),
在聆聽大編制音樂時音場明顯大了一圈,分離度更佳。
總體而言,Chord的這兩台升頻器讓聲音就像是撥雲見日般,
而且更耐聽還沒有犧牲細節,提升感相當大。
而在M Scaler發售之初,有許多玩家常會拿來和BLU Mk.2進行比較,
認為M Scaler只是將BLU Mk.2拿掉轉盤的簡化版本,
我自己也曾是BLU Mk.2的用家,難得趁這次機會也應物主要求,大家一起好好比較。
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之下,BLU Mk.2的聲音表現更為全面,更有厚度,
音場的縱深以及層次感比M Scaler好上一截,聲音的表現更為滑順流暢且寬鬆。
BLU Mk.2在連接Vivaldi DAC時可使用雙AES傳輸,升頻的檔位也能切到更高,
此刻出來的聲音差距更大,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兩台器材確實是不同等級的。
https://imgur.com/ywHoQ0I.jpg
最後,一位朋友突然拿出他公司用的Chord Qutest DAC,想請大家聽看看,
較為入門的DAC接上升頻器後聲音是否也能提升?
把Purcell接在Qutest上來聆聽,即使DAC是Qutest,提升的幅度還是不小,
聲音的層次感以及細節量都有明顯的進步。
https://imgur.com/KoreM09.jpg
軟體升頻:
聽完了外置升頻器後,再來是軟體升頻的部分,
軟體升頻的設置採取官方推薦的硬體規格,
我跟物主都是使用ROON及HQ Player來進行測試。
HQ Player:
https://imgur.com/D2eN9jB.jpg
https://imgur.com/lk8TgrX.jpg
從PC HIFI開始盛行到成熟階段,HQ Player在電腦訊源的播放軟體中就佔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豐富可選擇的功能,或是各種不同的升頻處理,HQPlayer總能輕鬆支援。
物主將升頻選項調整好,大家開始試聽,升頻選項不管是PCM或是DSD都有實際比較。
聽著RR數位母帶的朋友突然說:「聲音都完全變模糊了,有人有一樣的感受嗎?升頻選項
開了之後,樂器的邊緣我感覺開始有碎裂感」
「但這是否是解析提高了呢?」一位在場的Wadia 16物主這樣說。
組織這次聚會的大老則是說,「這不是解析高,或是細節變多,這是聲音已經散開、變得
不扎實,粗糙的毛邊都出來了,聽起來比較不自然了」
使用HQ Player的物主最後說道:「這聲音沒比較沒傷害,老實說,我實在有點意外...」
Roon:
https://imgur.com/YK8Dgw4.jpg
https://imgur.com/xHivev8.jpg
Roon作為新世代的播放器,整合的功能相當豐富,播放硬碟內或是串流的檔案都很方便,
舒服的介面配合完整的軟體功能,近年來成為大家的愛用軟體,我自己也有用。
朋友一樣是將軟體開啟,開始設置升頻選項,從PCM一路設置到DSD,
並聽看看不同的升頻選項對音樂的影響。
物主聽完跟旁邊的友人說道:「怎麼會升頻越高,聲音越後退越薄聲?」
我則是認為,DSD的升頻似乎比PCM升頻還要緊繃一些,表現也更刺激不太耐聽,
跟我常聽到的DSD檔案或SACD的特性不太相像,我比較能接受PCM的選項。
心得總結:
這次很難得參與了這個主題聚會,跟多位好友,大家各自出力來一起做這個測試,
不管是硬體升頻或是軟體升頻,這個經驗都相當寶貴,
大家聆聽後反覆討論、辯論再試聽,
最後一致認為,當天使用的獨立升頻器的提升感目前是高於軟體升頻的表現。
但我認為,數位資料如何演算、處理都相當複雜,
這些軟硬體的升頻運算技術都是各家不傳之密,
也是這些專業工程師長年累積的對於音樂回放的理解。
也因此,我感覺更要審慎對待,經過這次的聆聽聚會,
作為HQ Player的使用者,我也受到了一些衝擊,
加上幾位物主朋友的慫恿,正在慎重考慮是否再升級PC硬體重比一次,
或是乾脆加一台升頻器引進自家系統,我還在思索猶豫著。
--
在音響的領域中,數位升頻運算處理這個設計常常被許多廠商運用,
有的做在DAC晶片上,有的搭配PC軟硬體從訊號輸出端(轉盤)出發,
比如我也使用的HQ Player及Roon;也有直接做一台獨立的升頻器(Upsampler)。
究竟這些數位升頻差別在哪裡,這一年之中,我已經遇過至少有4位朋友問過我,
也一同討論過,雖然我自己是兩種都玩過,但是因為連喇叭都升級成Magico S5 Mk2了,
而且最近幾年前前後後設備換太多,沒有同場比較,就沒有判斷基準;
沒有幾個人一起試聽、討論過,就怕還不夠客觀,因此也說不準。
我的一位好友,同時也是認識多年的資深音響玩家如此說:「大家講來講去廢話太多,直
接把東西搬過來一起聽聽,就是最準的,我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於是,有人出器材,有人出耳朵,很快地,兩週之內便促成了這場聚會。
前置準備:
這次測試使用朋友帶來的PC來當轉盤作數位輸出,
音樂曲目則是撥放儲存於HDD內的檔案,本次參與的同好都有帶來他們各自的參考曲目。
DAC的部份是使用dCS Vivaldi DAC來播放,
由於Vivaldi DAC的輸入端子相當豐富也最齊全,
可以完全對應各種不同規格的數位訊號輸入,
因此朋友的Wadia及MSB DAC(由於未選購其他數位介面)暫時就先不加入測試。
另外,為了因應PC轉盤USB的輸出無法直接連接dCS老升頻器Purcell,
系統使用了一台CHORD 2YU連接到該器材,
最後,所有器材也都透過這台連接以示公平,
也方便輸出不同規格的取樣率給升頻器使用。
https://imgur.com/2AlqIoe.jpg
由於在跑軟體升頻時,對於PC硬體規格有相當要求,
因此朋友的硬體就必然稍微講究一些,
以確保每個軟體升頻選項,電腦都能夠順利運算。
當日所有的測試比較都是在場的6個人一起聽,並選擇各式不同種類的曲目來測試。
外置升頻器:
https://imgur.com/UVdXHS1.jpg
https://imgur.com/YHBFxZL.jpg
一開始大家先一起聆聽外置升頻器的部分,有dCS Purcell、Chord M Scaler及Chord
BLU MK.2。
外置升頻器主要是使用專屬硬體搭配器材來做數位運算、輸出入整合與升頻處理,
所以外置升頻器同時也是一種DDC,不同的器材升頻的選項也不同,
常用的升頻除了PCM的升頻模式之外,也有把PCM轉成DSD的升頻方式。
dCS Purcell:
https://imgur.com/YL5BIO3.jpg
https://imgur.com/lx518uU .jpg
一開始我們先聆聽dCS Purcell,
這是一台20年前由dCS改良+簡化業務用升頻器而發售的產品。
dCS的升頻器從最早專業用的972、974一直到這台Purcell,
聽物主說每一代的進步幅度都相當大,
而且有許多唱片其實都用過dCS升頻器處理過才做成SACD。
Purcell分為兩個版本,前期的版本最高可以透過雙AES升頻到PCM 192K/24Bit,
後期的版本可以使用1394介面進一步升頻到DSD,
本次測試的Purcell是後期完整功能的版本。
大家一致認為,這台二十年前的老古董接上去後聲音進步不少,
解析提高了一截,細節量多了許多,聲音變得流暢且自然,出乎意料。
Purcell加上系統之後的提升,真的是不容小覷。
Chord BLU Mk.2 、M Scaler:
https://imgur.com/BWKEaq3.jpg
https://imgur.com/Vd2Q2Zz.jpg
第二組硬體升頻器是Chord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別發表的BLU MK.2及M Scaler。
BLU Mk.2是CD轉盤再加上升頻器的設計,最高可以支援到PCM 16倍(768KHz)的升頻,
而M Scaler則是一台標準的升頻器,最高一樣可支援到PCM 16倍的升頻,
一個明顯的差異是,M Scaler工作溫度比BLU MK.2低了不少。
在用完午餐之後,兩位物主分別把Chord BLU Mk.2及M Scaler接上聆聽,
雖然細部感受各人稍有不同,但大家都一致認同的聽感是,聲音都變細緻了,
音樂的紋理更清晰也更有光澤,原本樂曲中的BASS比較亂且吵雜,
現在變得凝聚且清晰(雖然有人不見得喜歡這一點),
在聆聽大編制音樂時音場明顯大了一圈,分離度更佳。
總體而言,Chord的這兩台升頻器讓聲音就像是撥雲見日般,
而且更耐聽還沒有犧牲細節,提升感相當大。
而在M Scaler發售之初,有許多玩家常會拿來和BLU Mk.2進行比較,
認為M Scaler只是將BLU Mk.2拿掉轉盤的簡化版本,
我自己也曾是BLU Mk.2的用家,難得趁這次機會也應物主要求,大家一起好好比較。
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之下,BLU Mk.2的聲音表現更為全面,更有厚度,
音場的縱深以及層次感比M Scaler好上一截,聲音的表現更為滑順流暢且寬鬆。
BLU Mk.2在連接Vivaldi DAC時可使用雙AES傳輸,升頻的檔位也能切到更高,
此刻出來的聲音差距更大,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兩台器材確實是不同等級的。
https://imgur.com/ywHoQ0I.jpg
最後,一位朋友突然拿出他公司用的Chord Qutest DAC,想請大家聽看看,
較為入門的DAC接上升頻器後聲音是否也能提升?
把Purcell接在Qutest上來聆聽,即使DAC是Qutest,提升的幅度還是不小,
聲音的層次感以及細節量都有明顯的進步。
https://imgur.com/KoreM09.jpg
軟體升頻:
聽完了外置升頻器後,再來是軟體升頻的部分,
軟體升頻的設置採取官方推薦的硬體規格,
我跟物主都是使用ROON及HQ Player來進行測試。
HQ Player:
https://imgur.com/D2eN9jB.jpg
https://imgur.com/lk8TgrX.jpg
從PC HIFI開始盛行到成熟階段,HQ Player在電腦訊源的播放軟體中就佔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豐富可選擇的功能,或是各種不同的升頻處理,HQPlayer總能輕鬆支援。
物主將升頻選項調整好,大家開始試聽,升頻選項不管是PCM或是DSD都有實際比較。
聽著RR數位母帶的朋友突然說:「聲音都完全變模糊了,有人有一樣的感受嗎?升頻選項
開了之後,樂器的邊緣我感覺開始有碎裂感」
「但這是否是解析提高了呢?」一位在場的Wadia 16物主這樣說。
組織這次聚會的大老則是說,「這不是解析高,或是細節變多,這是聲音已經散開、變得
不扎實,粗糙的毛邊都出來了,聽起來比較不自然了」
使用HQ Player的物主最後說道:「這聲音沒比較沒傷害,老實說,我實在有點意外...」
Roon:
https://imgur.com/YK8Dgw4.jpg
https://imgur.com/xHivev8.jpg
Roon作為新世代的播放器,整合的功能相當豐富,播放硬碟內或是串流的檔案都很方便,
舒服的介面配合完整的軟體功能,近年來成為大家的愛用軟體,我自己也有用。
朋友一樣是將軟體開啟,開始設置升頻選項,從PCM一路設置到DSD,
並聽看看不同的升頻選項對音樂的影響。
物主聽完跟旁邊的友人說道:「怎麼會升頻越高,聲音越後退越薄聲?」
我則是認為,DSD的升頻似乎比PCM升頻還要緊繃一些,表現也更刺激不太耐聽,
跟我常聽到的DSD檔案或SACD的特性不太相像,我比較能接受PCM的選項。
心得總結:
這次很難得參與了這個主題聚會,跟多位好友,大家各自出力來一起做這個測試,
不管是硬體升頻或是軟體升頻,這個經驗都相當寶貴,
大家聆聽後反覆討論、辯論再試聽,
最後一致認為,當天使用的獨立升頻器的提升感目前是高於軟體升頻的表現。
但我認為,數位資料如何演算、處理都相當複雜,
這些軟硬體的升頻運算技術都是各家不傳之密,
也是這些專業工程師長年累積的對於音樂回放的理解。
也因此,我感覺更要審慎對待,經過這次的聆聽聚會,
作為HQ Player的使用者,我也受到了一些衝擊,
加上幾位物主朋友的慫恿,正在慎重考慮是否再升級PC硬體重比一次,
或是乾脆加一台升頻器引進自家系統,我還在思索猶豫著。
--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21-12-20T14:00
at 2021-12-20T14:00
By Dorothy
at 2021-12-25T09:53
at 2021-12-25T09:53
By Doris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Poppy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Kell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Kam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Liam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Wallis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And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Genevieve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Edith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Aaliyah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Suhail Han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Damian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Agatha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Opheli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Odelett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Frederic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Elma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Kumar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Emma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Emm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Necoo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Rebecc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Charli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Heather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Jack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Rae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Ethan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Olg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Benni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Frederic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Popp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Leil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Brianna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Id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Joseph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Oliver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Christin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Madame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Eartha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Sandy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Hedwig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Elm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Daniel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Ul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Blanch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Adele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Adel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Hedd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Jack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Suhail Hany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Carolin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Eden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Hard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Eden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Charli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Olivi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David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Tom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Kyl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Elm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Xanth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Fred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Charlotte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Charlotte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Mar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By Linda
at 2021-12-27T11:27
at 2021-12-27T11:27
By Lucy
at 2021-12-22T15:34
at 2021-12-22T15:34
Related Posts
iloud Micro為什麼有不同EQ設定?
By Margaret
at 2021-12-15T05:59
at 2021-12-15T05:59
Chord TT2 開機與切換模式的聲音?
By Yedda
at 2021-12-15T03:31
at 2021-12-15T03:31
Dali oberon1 喇叭升級方向請益
By Rachel
at 2021-12-15T00:46
at 2021-12-15T00:46
創新未來音效卡、喇叭特價
By Eden
at 2021-12-14T22:19
at 2021-12-14T22:19
求推荐喇叭:古典男聲樂
By Heather
at 2021-12-14T21:50
at 2021-12-14T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