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機殼的實裝心得 - 3C
By Hamiltion
at 2018-09-23T00:55
at 2018-09-23T00:55
Table of Contents
網路上有開箱文,請估狗(我貼連會進桶,不敢貼),
本篇著重實裝心得.
感想:
1.這機殼設計導向說真的,有點特別啦,但也不是那麼不能被理解
很少機殼會設計直上 4 SSD ,但若想成是 2.5" HDD 其實就有點說得過去
2.標準 matx 板(24cm面寬,深度22~24cm),底下的其中一個 2.5"
應該都被 USB 3.0排線擋住,而無法安裝SSD(除非反向,讓SATA/POWER排線
不要從靠主機板那邊的開孔穿出來,而是從側板這邊就行.
(可是,就無法達成藏線)
我最後是連那片2.5" 用鐵片都拆下,不然USB3.0線彎的有點怕怕的.
3.光碟機一定要從面板穿進去
4.機殼面板沒啥線,線都是在機殼本體上,但要自己拆開面板,
重新穿孔走線,工廠出來沒有幫你穿好好
面板拆下後,機殼面右側下方跟中間各有一個孔,我是採分流,
訊號線走一個孔,USB等粗線走一個孔.
(面板卡很硬很難拆,我拆兩次,一次導線,一次犯蠢,光碟機先放了,再拆
拆第二次時,手指尖指甲就滲血了)
5.這機殼所有的線都是黑的,不像傳統可以看線判斷正負極
6.硬碟用長螺絲跟橡膠片不要弄丟,弄丟沒替代品
(我只裝了一顆HDD ,剩下的直接包好後綑在機殼上)
7.續上,如購買的硬碟側面只有四孔位(無中間孔)的,
會不能用(螺絲鎖靠接頭跟中間孔)
8.機殼上蓋是弱磁性蓋,水是進得去,有在機殼放飲料習慣的,自己要小心.
9.這殼主機板底板後方可以走線,設計上有很多勾孔方便使用者整線綑綁,
隨附有好幾條束線帶,但建議以後換成綁帶,因為為了漂亮,需要多調整
調整final完才會上束線帶.
10.這機殼跟PSU要了 5V 電力,不知道是不是要給 USB 3.0 用的
11.風扇三顆,都有 4PIN大頭跟3PIN主機板用頭,方便使用者配置.
https://imgur.com/a/jeIx75d
第一張:整線完成的機殼內部照
第二張:整線完成的機殼背部照
第三張:拆面板後的整線方式及孔位
心得:
1.這殼給85分
(上次買好一點的機殼,大概是快20年前吧.....
雖然也只是西華,而這殼現在還在用,還買兩個,
而且當初要讓排氣順暢,還拿剪子剪了機殼孔,然後上鋼網....
我以前怎這麼瘋???).
2.因為有交機時效,所以沒有給它再研究更漂亮的整線
3.謝謝收看
--
本篇著重實裝心得.
感想:
1.這機殼設計導向說真的,有點特別啦,但也不是那麼不能被理解
很少機殼會設計直上 4 SSD ,但若想成是 2.5" HDD 其實就有點說得過去
2.標準 matx 板(24cm面寬,深度22~24cm),底下的其中一個 2.5"
應該都被 USB 3.0排線擋住,而無法安裝SSD(除非反向,讓SATA/POWER排線
不要從靠主機板那邊的開孔穿出來,而是從側板這邊就行.
(可是,就無法達成藏線)
我最後是連那片2.5" 用鐵片都拆下,不然USB3.0線彎的有點怕怕的.
3.光碟機一定要從面板穿進去
4.機殼面板沒啥線,線都是在機殼本體上,但要自己拆開面板,
重新穿孔走線,工廠出來沒有幫你穿好好
面板拆下後,機殼面右側下方跟中間各有一個孔,我是採分流,
訊號線走一個孔,USB等粗線走一個孔.
(面板卡很硬很難拆,我拆兩次,一次導線,一次犯蠢,光碟機先放了,再拆
拆第二次時,手指尖指甲就滲血了)
5.這機殼所有的線都是黑的,不像傳統可以看線判斷正負極
6.硬碟用長螺絲跟橡膠片不要弄丟,弄丟沒替代品
(我只裝了一顆HDD ,剩下的直接包好後綑在機殼上)
7.續上,如購買的硬碟側面只有四孔位(無中間孔)的,
會不能用(螺絲鎖靠接頭跟中間孔)
8.機殼上蓋是弱磁性蓋,水是進得去,有在機殼放飲料習慣的,自己要小心.
9.這殼主機板底板後方可以走線,設計上有很多勾孔方便使用者整線綑綁,
隨附有好幾條束線帶,但建議以後換成綁帶,因為為了漂亮,需要多調整
調整final完才會上束線帶.
10.這機殼跟PSU要了 5V 電力,不知道是不是要給 USB 3.0 用的
11.風扇三顆,都有 4PIN大頭跟3PIN主機板用頭,方便使用者配置.
https://imgur.com/a/jeIx75d
第一張:整線完成的機殼內部照
第二張:整線完成的機殼背部照
第三張:拆面板後的整線方式及孔位
心得:
1.這殼給85分
(上次買好一點的機殼,大概是快20年前吧.....
雖然也只是西華,而這殼現在還在用,還買兩個,
而且當初要讓排氣順暢,還拿剪子剪了機殼孔,然後上鋼網....
我以前怎這麼瘋???).
2.因為有交機時效,所以沒有給它再研究更漂亮的整線
3.謝謝收看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9-25T02:25
at 2018-09-25T02:25
By Liam
at 2018-09-27T22:45
at 2018-09-27T22:45
By Daph Bay
at 2018-09-29T17:51
at 2018-09-29T17:51
By Brianna
at 2018-09-30T09:29
at 2018-09-30T09:29
By Emma
at 2018-10-01T06:36
at 2018-10-01T06:36
By Erin
at 2018-10-04T18:20
at 2018-10-04T18:20
By Hedy
at 2018-10-07T11:15
at 2018-10-07T11:15
By Christine
at 2018-10-08T08:50
at 2018-10-08T08:50
By Quanna
at 2018-10-08T19:49
at 2018-10-08T19:49
By Eartha
at 2018-10-12T23:41
at 2018-10-12T23:41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0-17T11:32
at 2018-10-17T11:3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10-19T16:53
at 2018-10-19T16:5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10-23T05:23
at 2018-10-23T05:23
By Eartha
at 2018-10-27T21:55
at 2018-10-27T21:55
By Kelly
at 2018-10-29T16:42
at 2018-10-29T16:42
By Elizabeth
at 2018-10-29T20:33
at 2018-10-29T20:33
By Ingrid
at 2018-11-01T05:16
at 2018-11-01T05:16
Related Posts
舊電腦升級
By Irma
at 2018-09-22T21:52
at 2018-09-22T21:52
外接式光碟機!
By Enid
at 2018-09-22T21:15
at 2018-09-22T21:15
套裝電腦推薦
By Elma
at 2018-09-22T20:21
at 2018-09-22T20:21
高雄藝人店 MX300 525G $1688
By Rebecca
at 2018-09-22T20:06
at 2018-09-22T20:06
關於M.2、SSD、HDD的選擇
By Jake
at 2018-09-22T19:56
at 2018-09-22T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