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Mi 11 小米11 全新開箱 - 首發高通驍龍888 - 手機討論

By Jacob
at 2021-01-21T13:46
at 2021-01-21T13:46
Table of Contents
同步發表於
http://bit.do/Mi11-unboxing
今年安卓旗艦機發表的速度比往年都快,
作為高通當年度新款首發8系處理器,
命名上也從本應為S875改成S888,
本文不特別去評價高通S888優劣,
單純進行一個開箱分享,
但仍然將他視為2021年Android設備的旗艦處理器。
外盒包裝:
https://i.imgur.com/kF0rIm5.jpg
不得不說紙盒的質感觸感好很多
說白話就是非常像iPhone!
卸下盒蓋的阻尼也控制的非常舒適!
https://i.imgur.com/15YTrqG.jpg
對比備用的iPhone 12盒子大小(反光未拆模),
盒子部分大了不少厚度也厚不少,
同樣的只附贈數據線,
但Mi 11則多提供一個透明軟殼!
手機本體:
本次選購的是藍色!
正常狀態下會顯示淺淺的天空藍,
並會隨不同光線及角度呈現不同的顏色,
其中微微金色的反射是最終決定購買的動機。
https://i.imgur.com/lmsI5C3.jpg
https://i.imgur.com/KTV61HU.jpg
https://i.imgur.com/79aCw6J.jpg
鏡頭模組:
本次搭載三攝模組為主攝-超廣角-微距,
沒了旗艦機主流配置的2-3倍長焦,
但至少不是給湊數幾乎無實際效用的黑白/人像鏡頭。
鏡頭模組為了觀感上顯厚做了多段式階梯,
但本質上還是認為實在不是非常美觀,
過於複雜反而有點疲勞感。
順帶一提原廠提供的清水套,
是低於主攝凸起部分的,
原則上還是建議購買第三方保護殼!
https://i.imgur.com/xGBRgAQ.jpg
手機頂邊及下側是採用削平設計。
能夠輕易站立放置,
並無因碩大凸起模組而導致中心不勻。
充電埠位置也沒居中設計美中不足。
https://i.imgur.com/ZEFPcjH.jpg
https://i.imgur.com/PgTJXUz.jpg
揚聲器:
採用雙揚聲器設計,
並無繼承小米10系列上的全對稱是揚聲器,
但音質上原本認為S20及i12已經足夠強大,
Mi 11上的揚聲器使用上效果遠遠超於上述兩台機型,
不曉得是揚聲器硬體優勢還是真的合作調音有差,
聲音的細緻程度是木耳有辦法分辨的,
以往僅能分辨好與不好,
但Mi11能瞬間能夠分辨出更好的揚聲器,
音場更明顯更寬廣,聲音更紮實。
但如果單純音量比較iPhone是夠好的選擇,
相比之下iPhone太過分於強調人聲,
聽過Mi11後回去聽iPhone 12,
有種嚴重的不習慣。
外觀上底部揚聲器採用音浪造型設計好評!
但頂部揚聲器可能受限於空間配置,
僅能開四個孔導致造型為傳統開孔造型。
https://i.imgur.com/aSztROq.jpg
https://i.imgur.com/aQS7lS6.jpg
系統:
開機後預設系統版本是Miui12@Android11
https://i.imgur.com/HAH3qb7.jpg
預設系統佔用空間如下
https://i.imgur.com/0hjyEpw.jpg
開機能更新的最新版本,
https://i.imgur.com/V4mMnLc.jpg
有預裝Google服務框架不過是被隱藏的。
https://i.imgur.com/1jk38p4.jpg
啟用方式為至應用商店搜尋Google並升級即可使用。
https://i.imgur.com/JRxUqUc.jpg
相機:
簡單分享樣張,畢竟這款手機作為小米手機年度入門旗艦機型,相機表現不算突出但也堪用
。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POlR3X1.jpg
https://i.imgur.com/haDG13u.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yNXXFl6.jpg
https://i.imgur.com/J7wfKCt.jpg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vvFICdW.jpg
https://i.imgur.com/BrLhNER.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eIj1Uvh.jpg
https://i.imgur.com/ubCf3sc.jpg
直面陽光Mi11/i12
https://i.imgur.com/vxQfzue.jpg
https://i.imgur.com/XUg9jOf.jpg
夜景環境,完全無光源的屋頂,附近僅有地表的路燈及月光。
夜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I7wxSmM.jpg
https://i.imgur.com/eqGyvBQ.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27IPswH.jpg
https://i.imgur.com/myGsRFE.jpg
系統體驗
Miui12已經在去年體驗過了,
整體來說是非常好用(個人喜好),
但特別要說一點是系統的震動反饋!
不同的操作會有完全不同的震動,
比如打字短而清脆、
按下返回手勢會有兩段長短及力度不同的震動、
螢幕指紋解鎖會有類似先凝聚小震動在解鎖的大震動、
調整時間會有綿密的微震動。
整體震動方面雖然我還是認為蘋果的略勝一籌,但是在反饋的形式上Mi 11調教的不錯且質
也非常棒。
值得好評。
總評:
簡單使用兩天,螢幕使用2k@120hz真的爽而且螢幕細膩程度與動畫之爽快,之前S20Ultra跟
S20+都無法達到的。
本次編輯文章使用手機編輯且手機瀏覽器網誌同時上載圖片及編輯文章,
accubattery給的數據一小時約耗電13%。
2k@120hz這樣的數據相當滿意,
S20U及S20+ 1080p@120hz
分別約11%與14%。
數據僅供參考畢竟Mi11 也才用不滿48小時。
至於大家擔心的發熱問題,
室溫約22度室內環境下手機在編輯文章、日常使用下,手機始終保持微溫,略高於865體驗
。
昨日在下載大量應用程式時溫度的確有有點高,
但手機設置完畢後大致上都維持微溫狀態,
不至於影響使用,
抓寶半小時也還行,
但如果是原神還是其他大型遊戲特效全開,
我就不清楚是否會達到燙手等級(沒在玩),
建議也這方面需求請參考網路上其他專業評測數據,
納入購買考量因素之一。
但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
簡單的小遊戲、社群軟體、日常拍照紀錄美好瞬間,
高通驍龍S888,目前在手邊樣本數一的狀態下,
個人認為完全沒問題,
也不必為了極限狀態下導致的功耗、溫度而去排斥,
畢竟你可能遇不到那樣狀況。
相機部分因明確了解這次這台單純是2021年入門旗艦,
陸廠特性在主打相機肯定會大吹DxO分數,
本次完全沒提及也不意外,
畢竟真旗艦還在後頭。
對於相機部分基本不抱持特別期待,
不過整體使用起來白天效果還是很不錯,
對於整體畫面觀感是ok的,
比較考驗硬體軟體實力的夜間部分,
就是那樣距離真正頂尖還是有落差,
尤其那個超廣角在低光源環境下比i11還差。
但如果日常使用,白天拍攝為主、掃碼為輔,
表現已經足以勝任。
另外隨機免費可升級的附贈的55瓦Gan充電器並無法完整提供50瓦無線充電(配合小米55w無
線充電器)僅能輸出30瓦功率,若要觸發50瓦無線充電需使用小米自家65瓦(含)以上的充
電器及配合55瓦款無線充電器才可以輸出50瓦無線充電!
最後這款手機的手感真tm爽,
除了S20+及i12外已經兩年沒碰過輕薄且輕巧的產品,
配重上也沒有頭重腳輕的問題。
正面顏值雖然裸看螢幕及中框R角不同,
但套上官方提供的保護殼後,保護殼四邊的加厚導致觀感上R角相同了,
當然缺點還是沒有高於主攝像頭。
撇開各自的品牌意識,
在這個價位段上能夠買到如此的螢幕、拍照、電池、充電、處理器、喇叭、震動、系統維護
、已經算的上全面的產品,
比較遺憾的是可能短期方面台灣還沒辦法引進來刺激廠商的其他廠商開價,
倘若到時引進更多產品,
消費者多一個選擇,
廠商間的競爭堆料,
受惠的還是享受產品的消費者。
月底會在開箱S21系列到時再來對比。
edit via Mi11
--
http://bit.do/Mi11-unboxing
今年安卓旗艦機發表的速度比往年都快,
作為高通當年度新款首發8系處理器,
命名上也從本應為S875改成S888,
本文不特別去評價高通S888優劣,
單純進行一個開箱分享,
但仍然將他視為2021年Android設備的旗艦處理器。
外盒包裝:
https://i.imgur.com/kF0rIm5.jpg

說白話就是非常像iPhone!
卸下盒蓋的阻尼也控制的非常舒適!
https://i.imgur.com/15YTrqG.jpg

盒子部分大了不少厚度也厚不少,
同樣的只附贈數據線,
但Mi 11則多提供一個透明軟殼!
手機本體:
本次選購的是藍色!
正常狀態下會顯示淺淺的天空藍,
並會隨不同光線及角度呈現不同的顏色,
其中微微金色的反射是最終決定購買的動機。
https://i.imgur.com/lmsI5C3.jpg



鏡頭模組:
本次搭載三攝模組為主攝-超廣角-微距,
沒了旗艦機主流配置的2-3倍長焦,
但至少不是給湊數幾乎無實際效用的黑白/人像鏡頭。
鏡頭模組為了觀感上顯厚做了多段式階梯,
但本質上還是認為實在不是非常美觀,
過於複雜反而有點疲勞感。
順帶一提原廠提供的清水套,
是低於主攝凸起部分的,
原則上還是建議購買第三方保護殼!
https://i.imgur.com/xGBRgAQ.jpg

手機頂邊及下側是採用削平設計。
能夠輕易站立放置,
並無因碩大凸起模組而導致中心不勻。
充電埠位置也沒居中設計美中不足。
https://i.imgur.com/ZEFPcjH.jpg


揚聲器:
採用雙揚聲器設計,
並無繼承小米10系列上的全對稱是揚聲器,
但音質上原本認為S20及i12已經足夠強大,
Mi 11上的揚聲器使用上效果遠遠超於上述兩台機型,
不曉得是揚聲器硬體優勢還是真的合作調音有差,
聲音的細緻程度是木耳有辦法分辨的,
以往僅能分辨好與不好,
但Mi11能瞬間能夠分辨出更好的揚聲器,
音場更明顯更寬廣,聲音更紮實。
但如果單純音量比較iPhone是夠好的選擇,
相比之下iPhone太過分於強調人聲,
聽過Mi11後回去聽iPhone 12,
有種嚴重的不習慣。
外觀上底部揚聲器採用音浪造型設計好評!
但頂部揚聲器可能受限於空間配置,
僅能開四個孔導致造型為傳統開孔造型。
https://i.imgur.com/aSztROq.jpg


系統:
開機後預設系統版本是Miui12@Android11
https://i.imgur.com/HAH3qb7.jpg

https://i.imgur.com/0hjyEpw.jpg

https://i.imgur.com/V4mMnLc.jpg

https://i.imgur.com/1jk38p4.jpg

https://i.imgur.com/JRxUqUc.jpg

相機:
簡單分享樣張,畢竟這款手機作為小米手機年度入門旗艦機型,相機表現不算突出但也堪用
。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POlR3X1.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yNXXFl6.jpg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vvFICdW.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eIj1Uvh.jpg


直面陽光Mi11/i12
https://i.imgur.com/vxQfzue.jpg


夜景環境,完全無光源的屋頂,附近僅有地表的路燈及月光。
夜 廣角/超廣角
https://i.imgur.com/I7wxSmM.jpg


i12對比用
https://i.imgur.com/27IPswH.jpg


系統體驗
Miui12已經在去年體驗過了,
整體來說是非常好用(個人喜好),
但特別要說一點是系統的震動反饋!
不同的操作會有完全不同的震動,
比如打字短而清脆、
按下返回手勢會有兩段長短及力度不同的震動、
螢幕指紋解鎖會有類似先凝聚小震動在解鎖的大震動、
調整時間會有綿密的微震動。
整體震動方面雖然我還是認為蘋果的略勝一籌,但是在反饋的形式上Mi 11調教的不錯且質
也非常棒。
值得好評。
總評:
簡單使用兩天,螢幕使用2k@120hz真的爽而且螢幕細膩程度與動畫之爽快,之前S20Ultra跟
S20+都無法達到的。
本次編輯文章使用手機編輯且手機瀏覽器網誌同時上載圖片及編輯文章,
accubattery給的數據一小時約耗電13%。
2k@120hz這樣的數據相當滿意,
S20U及S20+ 1080p@120hz
分別約11%與14%。
數據僅供參考畢竟Mi11 也才用不滿48小時。
至於大家擔心的發熱問題,
室溫約22度室內環境下手機在編輯文章、日常使用下,手機始終保持微溫,略高於865體驗
。
昨日在下載大量應用程式時溫度的確有有點高,
但手機設置完畢後大致上都維持微溫狀態,
不至於影響使用,
抓寶半小時也還行,
但如果是原神還是其他大型遊戲特效全開,
我就不清楚是否會達到燙手等級(沒在玩),
建議也這方面需求請參考網路上其他專業評測數據,
納入購買考量因素之一。
但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
簡單的小遊戲、社群軟體、日常拍照紀錄美好瞬間,
高通驍龍S888,目前在手邊樣本數一的狀態下,
個人認為完全沒問題,
也不必為了極限狀態下導致的功耗、溫度而去排斥,
畢竟你可能遇不到那樣狀況。
相機部分因明確了解這次這台單純是2021年入門旗艦,
陸廠特性在主打相機肯定會大吹DxO分數,
本次完全沒提及也不意外,
畢竟真旗艦還在後頭。
對於相機部分基本不抱持特別期待,
不過整體使用起來白天效果還是很不錯,
對於整體畫面觀感是ok的,
比較考驗硬體軟體實力的夜間部分,
就是那樣距離真正頂尖還是有落差,
尤其那個超廣角在低光源環境下比i11還差。
但如果日常使用,白天拍攝為主、掃碼為輔,
表現已經足以勝任。
另外隨機免費可升級的附贈的55瓦Gan充電器並無法完整提供50瓦無線充電(配合小米55w無
線充電器)僅能輸出30瓦功率,若要觸發50瓦無線充電需使用小米自家65瓦(含)以上的充
電器及配合55瓦款無線充電器才可以輸出50瓦無線充電!
最後這款手機的手感真tm爽,
除了S20+及i12外已經兩年沒碰過輕薄且輕巧的產品,
配重上也沒有頭重腳輕的問題。
正面顏值雖然裸看螢幕及中框R角不同,
但套上官方提供的保護殼後,保護殼四邊的加厚導致觀感上R角相同了,
當然缺點還是沒有高於主攝像頭。
撇開各自的品牌意識,
在這個價位段上能夠買到如此的螢幕、拍照、電池、充電、處理器、喇叭、震動、系統維護
、已經算的上全面的產品,
比較遺憾的是可能短期方面台灣還沒辦法引進來刺激廠商的其他廠商開價,
倘若到時引進更多產品,
消費者多一個選擇,
廠商間的競爭堆料,
受惠的還是享受產品的消費者。
月底會在開箱S21系列到時再來對比。
edit via Mi11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21-01-22T20:17
at 2021-01-22T20:17

By Elvira
at 2021-01-24T02:48
at 2021-01-24T02:48

By Daph Bay
at 2021-01-25T09:19
at 2021-01-25T09:19

By Agnes
at 2021-01-26T15:50
at 2021-01-26T15:50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1-27T22:22
at 2021-01-27T22:22

By Vanessa
at 2021-01-29T04:53
at 2021-01-29T04:53

By Erin
at 2021-01-30T11:24
at 2021-01-30T11:24

By Kyle
at 2021-01-31T17:55
at 2021-01-31T17:55

By Eden
at 2021-02-02T00:26
at 2021-02-02T00:26

By Hamiltion
at 2021-02-03T06:57
at 2021-02-03T06:57

By Suhail Hany
at 2021-02-04T13:29
at 2021-02-04T13:29

By Una
at 2021-02-05T20:00
at 2021-02-05T20:00

By Iris
at 2021-02-07T02:31
at 2021-02-07T02:31

By Emily
at 2021-02-08T09:02
at 2021-02-08T09:02

By Una
at 2021-02-09T15:33
at 2021-02-09T15:33

By Gary
at 2021-02-10T22:04
at 2021-02-10T22:04

By Bethany
at 2021-02-12T04:35
at 2021-02-12T04:35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2-13T11:07
at 2021-02-13T11:07

By Harry
at 2021-02-14T17:38
at 2021-02-14T17:38

By Audriana
at 2021-02-16T00:09
at 2021-02-16T00:09

By Charlie
at 2021-02-17T06:40
at 2021-02-17T06:40

By Lydia
at 2021-02-18T13:11
at 2021-02-18T13:11

By Oliver
at 2021-02-19T19:42
at 2021-02-19T19:42

By Barb Cronin
at 2021-02-21T02:13
at 2021-02-21T02:13

By Edwina
at 2021-02-22T08:45
at 2021-02-22T08:45

By Aaliyah
at 2021-02-23T15:16
at 2021-02-23T15:16

By Ivy
at 2021-02-24T21:47
at 2021-02-24T21:47

By Freda
at 2021-02-26T04:18
at 2021-02-26T04:18

By Isla
at 2021-02-27T10:49
at 2021-02-27T10:49

By Victoria
at 2021-02-28T17:20
at 2021-02-28T17:20

By Elvira
at 2021-03-01T23:52
at 2021-03-01T23:52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3-03T06:23
at 2021-03-03T06:23

By Yedda
at 2021-03-04T12:54
at 2021-03-04T12:54

By Kama
at 2021-03-05T19:25
at 2021-03-05T19:25

By Anonymous
at 2021-03-07T01:56
at 2021-03-07T01:56

By Tom
at 2021-03-08T08:27
at 2021-03-08T08:27

By Ina
at 2021-03-09T14:58
at 2021-03-09T14:58

By George
at 2021-03-10T21:30
at 2021-03-10T21:30

By Dinah
at 2021-03-12T04:01
at 2021-03-12T04:01

By Anthony
at 2021-03-13T10:32
at 2021-03-13T10:32

By George
at 2021-03-14T17:03
at 2021-03-14T17:03

By Ethan
at 2021-03-15T23:34
at 2021-03-15T23:34

By Franklin
at 2021-03-17T06:05
at 2021-03-17T06:05

By Yedda
at 2021-03-18T12:36
at 2021-03-18T12:36

By Heather
at 2021-03-19T19:08
at 2021-03-19T19:08
Related Posts
比價王的pixel5特價問題

By Emily
at 2021-01-21T13:34
at 2021-01-21T13:34
一加與OPPO研發部門合併

By Ethan
at 2021-01-21T13:04
at 2021-01-21T13:04
poco m3 p家上架

By Catherine
at 2021-01-21T13:04
at 2021-01-21T13:04
pixel 5操作問題 誤觸發截圖與錄影

By Gary
at 2021-01-21T12:37
at 2021-01-21T12:37
覺得手機真的不能做太重

By Una
at 2021-01-21T12:16
at 2021-01-21T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