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WD藍標3.5吋4TB傳統硬碟~ - 儲存設備

By Sandy
at 2018-09-24T20:54
at 2018-09-24T20:54
Table of Contents
看了看板上
最近好像很少有傳統硬碟的開箱文的樣子
最近因為電腦儲存空間即將不足
所以購入了一顆WD藍標4TB的傳統硬碟
本來以往可能會有人稱之為藍皮綠骨而有所恐懼
幾年前的我也有如此看法
所以都是購買內裝WD紅標硬碟的外接硬碟來使用
如今必須要擴增PC內的硬碟空間
還是選擇了藍標來使用
以下就開始我們的簡單開箱吧~
首先是外部包裝
WD40EZRZ,標準的WD藍標3.5吋傳統硬碟型號
容量為4TB、快取大小64MB
https://imgur.com/3gBOH21
https://imgur.com/1VZgbYH
從紙盒包裝中抽出,是很簡單的塑膠緩衝殼包裝
https://imgur.com/MCW2XGp
自塑膠殼中取出
https://imgur.com/8RERRa7
硬碟背面是一般的裸露電路板
https://imgur.com/YBhrwQc
裝上電源線與SATA傳輸線,置入機殼內,開機進行設定
打開裝置管理員,進入磁碟管理服務
由於這顆硬碟的容量大於2TB,所以當然選擇GPT分割
https://imgur.com/DbnmsCm
再來進行格式化,我選擇用exFAT進行格式化
https://imgur.com/JfHdBTs
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使用這顆硬碟啦~
在我的電腦裡面的代號為F槽
趕快打開CrystalDiskInfo來看看
正確讀取到了WD40EZRZ,4000GB
轉速是5400轉
房間室溫攝氏28度的環境下
在我機殼內的待機溫度為攝氏32度
https://imgur.com/slqqxlv
再來用CrystalDiskMark進行1GiB大小的測試
可以看到連續讀取速度平均約190MB/s
而連續寫入速度平均約187MB/s
以傳統硬碟的速度來看,表現算是不錯
其他項目我不清楚,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為我解答?
https://imgur.com/hTq9sRS
實際進行檔案傳輸測試
從WD BLUE 3D NAND SSD把單檔約50GB的三個映像檔
總共約160GB複製到這顆硬碟裡面
剛開始因為是從SSD複製過去,起始速度很快
後面就是大約180MB/s的速度在正常傳輸著
https://imgur.com/AZe2GqT
傳輸中途似乎會因為硬碟內外圈的關係而有變慢的區段
最慢大約會來到140MB/s左右
https://imgur.com/5bDuOhC
傳輸完畢以後,硬碟溫度大約是攝氏36度
並沒有太高的溫度提升
https://imgur.com/RHgRpHo
結論:
雖然如今已經把綠標及藍標產品線合併
目前的藍標是以家用PC裝機碟作為產品定位
但是5400轉的硬碟並沒有讓速度降低很多
反而因為單碟片的資料儲存密度增加
而使得讀寫速度依然有很好的表現
至於噪音的部分
我裝進主機以後並沒有聽到噪音
機殼為Coolermaster的Mastercase 5 Maker
寫入資料時也只聽得到AMD原廠風扇的聲音
這顆硬碟可以說是相當安靜
長期表現就靜待我以後這幾年的使用
看看它的未來會是如何吧
感謝各位的收看~
--
最近好像很少有傳統硬碟的開箱文的樣子
最近因為電腦儲存空間即將不足
所以購入了一顆WD藍標4TB的傳統硬碟
本來以往可能會有人稱之為藍皮綠骨而有所恐懼
幾年前的我也有如此看法
所以都是購買內裝WD紅標硬碟的外接硬碟來使用
如今必須要擴增PC內的硬碟空間
還是選擇了藍標來使用
以下就開始我們的簡單開箱吧~
首先是外部包裝
WD40EZRZ,標準的WD藍標3.5吋傳統硬碟型號
容量為4TB、快取大小64MB
https://imgur.com/3gBOH21
https://imgur.com/1VZgbYH
從紙盒包裝中抽出,是很簡單的塑膠緩衝殼包裝
https://imgur.com/MCW2XGp
自塑膠殼中取出
https://imgur.com/8RERRa7
硬碟背面是一般的裸露電路板
https://imgur.com/YBhrwQc
裝上電源線與SATA傳輸線,置入機殼內,開機進行設定
打開裝置管理員,進入磁碟管理服務
由於這顆硬碟的容量大於2TB,所以當然選擇GPT分割
https://imgur.com/DbnmsCm
再來進行格式化,我選擇用exFAT進行格式化
https://imgur.com/JfHdBTs
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使用這顆硬碟啦~
在我的電腦裡面的代號為F槽
趕快打開CrystalDiskInfo來看看
正確讀取到了WD40EZRZ,4000GB
轉速是5400轉
房間室溫攝氏28度的環境下
在我機殼內的待機溫度為攝氏32度
https://imgur.com/slqqxlv
再來用CrystalDiskMark進行1GiB大小的測試
可以看到連續讀取速度平均約190MB/s
而連續寫入速度平均約187MB/s
以傳統硬碟的速度來看,表現算是不錯
其他項目我不清楚,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為我解答?
https://imgur.com/hTq9sRS
實際進行檔案傳輸測試
從WD BLUE 3D NAND SSD把單檔約50GB的三個映像檔
總共約160GB複製到這顆硬碟裡面
剛開始因為是從SSD複製過去,起始速度很快
後面就是大約180MB/s的速度在正常傳輸著
https://imgur.com/AZe2GqT
傳輸中途似乎會因為硬碟內外圈的關係而有變慢的區段
最慢大約會來到140MB/s左右
https://imgur.com/5bDuOhC
傳輸完畢以後,硬碟溫度大約是攝氏36度
並沒有太高的溫度提升
https://imgur.com/RHgRpHo
結論:
雖然如今已經把綠標及藍標產品線合併
目前的藍標是以家用PC裝機碟作為產品定位
但是5400轉的硬碟並沒有讓速度降低很多
反而因為單碟片的資料儲存密度增加
而使得讀寫速度依然有很好的表現
至於噪音的部分
我裝進主機以後並沒有聽到噪音
機殼為Coolermaster的Mastercase 5 Maker
寫入資料時也只聽得到AMD原廠風扇的聲音
這顆硬碟可以說是相當安靜
長期表現就靜待我以後這幾年的使用
看看它的未來會是如何吧
感謝各位的收看~
--
Tags:
儲存設備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9-26T02:45
at 2018-09-26T02:45

By Blanche
at 2018-09-30T21:40
at 2018-09-30T21:40

By Yuri
at 2018-10-04T00:00
at 2018-10-04T00:00

By Brianna
at 2018-10-07T12:23
at 2018-10-07T12:23

By Lucy
at 2018-10-11T22:30
at 2018-10-11T22:30

By Doris
at 2018-10-14T17:23
at 2018-10-14T17:23

By Connor
at 2018-10-19T14:04
at 2018-10-19T14:04

By Belly
at 2018-10-20T04:25
at 2018-10-20T04:25

By Hamiltion
at 2018-10-24T02:37
at 2018-10-24T02:37
Related Posts
CX2 512GB 系統消失

By Ina
at 2018-09-24T18:01
at 2018-09-24T18:01
威剛 SX8200 vs INTEL 760p

By Isabella
at 2018-09-24T07:07
at 2018-09-24T07:07
bios只能偵測到一顆硬碟

By Anonymous
at 2018-09-24T02:42
at 2018-09-24T02:42
系統消失

By Emily
at 2018-09-24T00:56
at 2018-09-24T00:56
samsung 970 pro nvme 512g溫度異常

By Jessica
at 2018-09-23T19:37
at 2018-09-23T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