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兼心得 技嘉GTX960 Windforce 4GB - 3C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5-06-08T22:36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本身是動態影像類型的設計人,所以想以稍微偏向影像與3D製作的方面
來做簡單的顯卡開箱與使用心得, 就請大家看看囉.

在從事影像/設計類型創作的朋友們, 如果公司或個人預算比較足夠的時候, 想必都是接
觸到高階的 Quadro /Firepro 等級的顯示卡, 但對於預算比較不足又需要一定程度效能的情
況下,可能預算範圍會壓在$280 USD 以下吧? 以目前(2015/06)NVIDIA系列為例子的話,
大概就是GTX 750Ti , GTX 760 ,770 (應該只剩網拍店家庫存),GTX 960.
(至於要捏一下再往上到970 ,980,Titan等級的就不在這裡的討論範圍內)

當然怎麼選就要看個人的需求在哪邊, 比如偏效能運算的人可能就會挑9系列,或是去找
到770, 預算有限的平面設計師或許GTX 750左右就能滿足大部份平面軟體的需求, 而4K
雙螢幕需求的人可能就要找VRAM比較大, 然後有DisplayPort的效能卡了.


1. 外觀及硬體部份



首先是外觀盒照

http://i.imgur.com/E6ghdoT.jpg

技嘉保固3年, 盒上有寫明是4GB版本,以及技嘉的Windforce散熱技術

http://i.imgur.com/go4BiuG.jpg

箱子打開, 將顯卡的防靜電套拿掉後的樣子, 下面有附二個雙大四pin轉6pin以及8pin的
PCI-E顯卡電源輸入線材

http://i.imgur.com/sk0pAep.jpg

顯卡的樣子,二個9cm風扇架在下方的金屬扇熱片之上

http://i.imgur.com/ez5eu0L.jpg


很貼心的在PCI-E 金手指有上保護蓋, PCB板上有型號,右邊有寫上小小的Rev版本
(這張是Rev 1.0,應該Layout比較像NVIDIA公版? )

http://i.imgur.com/2ivsNUY.jpg


有加上強化背板, 身為喜愛設計的人, 金屬髮絲紋的質感有著莫名的吸引力 ...

http://i.imgur.com/4jl5yPj.jpg


髮絲紋近照

http://i.imgur.com/aYPppN5.jpg


SLI的部份也有保護蓋防氧化

http://i.imgur.com/FfiBduF.jpg


Gigabyte這張後方的Output接頭總類還蠻豐富的, 有DVI-D , DVI-I , DPx3 , HDMI ,
我想大部份作設計及影像類型的朋友都有用雙螢幕, 所以有雙DVI對於擁有舊螢幕的朋友
還蠻貼心的,不用再買DP 或 HDMI 轉接頭, DVI-I也能支援舊的D-Sub轉DVI-I轉接頭, 而
對於使用4K新螢幕的朋友,DP也能輸出到4096 x2160 @ 60HZ .
圖中DVI-D的部份金屬板上有劃一個格子,框到下面的2個DP, 表示DVI-D如果在使用時,下
方的兩個DP是不輸出的,要注意一下.

Gigabyte官網和手冊上都沒寫到HDMI和DisplayPort的版本(也有可能是我沒找到),
但根據NVIDIA官網應該是HDMI 2.0和DP 1.2 ,NVIDIA官網也提到雙DP輸出能支援到
5120x3200 @ 60Hz, 但沒有5K螢幕可以測,再請知道的鄉民們幫忙補充吧.

以下是輸出的資訊 (From Gigabyte Q&A )
Dual Link DVI: 2560 x 1600 @60Hz
DisplayPort: 4096 x 2160 @60Hz
HDMI: 3840 x 2160 @60Hz / 4096 x 2160 @24Hz


http://i.imgur.com/Y8cDa9d.jpg

除了有看起來很厲害的銅散熱管之外, 圖中可以看到電源接頭並不是雙6 PIN,而是6 PIN
+ 8 PIN , 所以想購買這張卡的朋友請先確認一下自己的電源,個人覺得最好是有原生
PIC-E 6 PIN 和 8 PIN的接頭, 就不需要靠轉接頭了.理論上未經轉接的電源一定比較
穩定.
P.S: 官網建議Power大小最好是400W

http://i.imgur.com/RrVaew9.jpg


可以看到中間有滿滿的電容, 看起來心裡上好像安心一些 (?)

http://i.imgur.com/bcuQbYm.jpg

官網寫長度是25.7CM , 可能因為沒對準的關係,量起來有0.1CM的誤差.購買前先確認一
下自己的機殼是否能裝下這張卡.
上機時候會佔掉2個PCI插槽的位置,機殼挑選大一點的對機內散熱比較有幫助 (安裝的時
候也比較方便,不會卡來卡去)

http://i.imgur.com/CPeDupu.jpg

風扇部份, 依據Gigabyte官方說法:
"具備獨特刀刃扇葉設計,透過扇葉前端的立體尖突造型以及扇葉表面的溝槽設計,可在
相同風扇轉速下有效提升23%的進風量 "

不過我的目光是注意到葉片是半透明效果的! 視覺上看起來還不錯 (離題了).

http://i.imgur.com/Z4tBGZl.jpg


外觀與視覺設計部份:

想分享一下個人對Gigabyte這張卡與包裝外觀設計部份的感想,
Gigabyte這次的主視覺是這個銳利的科技感眼睛圖,個人覺得很不錯,但可惜的是與MSI 或
ASUS的產品比起來, Gigabyte並沒有把這設計感覺延伸至其他的設計細項上面.

http://i.imgur.com/SkGvsnI.jpg

與上圖相比較, 會比較難聯想到是同一個產品的內容

http://i.imgur.com/7gFsDik.jpg


比對下圖兩家與Gigabyte產品, 可以發現ASUS與MSI在主視覺的延伸感上會比較強烈.
ASUS & MSI (圖片取自官網)

http://i.imgur.com/enHY1vy.jpg

最後是,如果這個版本的側邊也能做上小小的燈號, 或比如電源or型號顯示之類的裝飾,或
許會不錯?



2. 使用測試部份

A: GPU Render Test

原本顯示卡在3D繪圖中是幫助即時顯示的部份 , 對最後成品的算圖其實還不是很成熟,
但近幾年因為顯示卡效能越來越強, 成為除了CPU之外的另一種運算單元, 開始有許多
Render Engine廠商針對各大3D軟體開發GPU Render Engine的軟體, 比如Vray RT
,FuryBall RT, Octane Render, Fabric Engine .... etc


但在這裡想以另一個知名的開放原始碼3D軟體Blender來做一個GPU vs CPU算圖的簡易測
試,Blender本身就有內建GPU Render Engine, 測試環境比較單純 .
場景部份, 在 www.eMirage.org 網站上, 可以下載由他們免費開放的測試場景.

*測試條件A.
Blender v2.74 Cycles Render
使用Sample值為100的Viewport內 Preview Render.
Viewport視窗: 接近 1280 x 720 (Close to 1280 x 720 )

GPU: Gigabyte Windforce GTX 960 4GB 版本 ( GV-N960WF2OC-4GD )
CPU: Intel Xeon E3-1231v3
MB: Gigabyte Z97X UD3H
RAM : Ballistix DDR3-1866 8G x 4
SSD: Intel 730 240GB


GPU Render Time : 01m 42sec.17

http://i.imgur.com/Ijo4fo1.jpg

CPU Render Time : 03m 18sec.57

http://i.imgur.com/ZHMgQPc.jpg


在100 Sample值的Preview Render中幾乎很難看出兩者的算圖差異,但GPU的速度幾乎是
CPU的兩倍,另外從GPU-Z可以看出, 在GPU全力運轉時,溫度幾乎是在60度左右打轉(室溫
約24度),然後一運算完之後,大約在5分鐘之內會降到47度左右
計算這個場景時的VRAM + 系統本身大概會吃到接近1000MB .

http://i.imgur.com/e1vJ8de.gif

*測試條件B.
軟/硬體規格同上
使用Full Render 1280x720

GPU Render Time : 21m 28sec.88

http://i.imgur.com/uCDauFL.jpg

CPU Render Time : 39m 41sec.04

http://i.imgur.com/ht6hBiK.jpg

也是快要接近2倍的時間差,而且算圖品質非常的接近.


B: 其他常見的Benchmark簡易測試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280 x 720 , MAXIMUM , DX9
不過這個Benchmark只抓到VRAM 是3072MB
Score: 15248

http://i.imgur.com/lNo4lhb.jpg

Cinebench R15
OpenGL: 125.86 FPS

http://i.imgur.com/x9rigxU.jpg

3D Mark Basic Edition 1.5.893
測試這個的時候遇到了他認不出我的硬體的狀況, 但分數還是有出來, 不確定是否會因為
這個因素導致測試分數不準確

http://i.imgur.com/LMUr0PV.jpg

3. 小結

總體而言我還蠻滿意這塊GTX 960 4GB版本, 耗電不高,溫度也低,滿載時最高也都只在攝
氏60多度左右打轉, 機殼內整體溫度不會因此被往上帶, 夏天時應該也是可以安然度過的
.在3D+2D+瀏覽許多參考網頁的製作情況,VRAM可能會吃上2G以上,但因為有4GB的VRAM所以
都還算遊刃有餘.

有人會問說那對常見的Ps, Ae, Ai..等等軟體,有沒有什麼幫助? 我只能說有,但是目前來
說幫助是有限的,CPU和RAM,還有一顆SSD當工作碟還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平面設計為主的
朋友們如果預算有限,可以先投資在前3項.

3D工作和雙螢幕的朋友,就比較需要考慮以VRAM 2G為主左右的顯示卡, 因為在執行時加上
系統其實也會吃掉不少VRAM, 所以VRAM高一些是有好處的. 然後再依據自己的預算選擇
GPU的等級.


如果其他還有想到的部份, 日後有時間會再更新補上

p.s 沒想到寫一篇硬體心得文花的時間比想像中多了很多...
非專業測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請見諒

--
Tags: 3C

All Comments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5-06-12T00:24
哈囉設計師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5-06-15T00:05
能測h265的硬壓品質嗎?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5-06-15T20:41
想請問風切噪音會大嗎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5-06-17T16:23
都拿到FF14資料片Benchmark了為何不用D11@1080P測?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5-06-22T03:51
哈囉pe大您好:), t大抱歉h265的部份目前幫不上忙..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5-06-23T04:08
PCCU大,目前使用上覺得很安靜,GPU100%時風扇頂多25%
所以不確定風扇100%時會不會很大聲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5-06-25T21:37
shadow大,D11測時不知為何會跳出,我猜可能是Driver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5-06-30T10:14
另外因為我比較感興趣的部份是這張的GPU Rendering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5-07-03T20:07
所以您可以看到我幾乎沒有測遊戲的部份...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5-07-04T06:34
同張卡推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5-07-04T12:34
我買的技佳有兩張都ㄧ年壞掉

35K~38K VM機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5-06-08T21:43
預算/用途:多開VM機,沒了。 CPU (中央處理器):Intel 第四代 R. I7-4790K NTD10700 MB (主機板):(請幫我選) RAM (記憶體):金士頓 8G DDR3-1600 x4 NTD5960 VGA (顯示卡):內顯 HDD ...

創見 JetRam 已經停產了??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5-06-08T20:25
大家晚安 這裡是北上 今天跑去NOVA 因為多了一條創見的JetRam 4G DDR3-1600 本來想說再買一條創見JetRam變成8G 這樣剛好可以湊成一對雙通道給我的文書機 不然4G跑遊戲真的有點痛苦 不過幾乎每間店得到的答案都是:沒了,全部都是正創見的 店員表示:「創見的JetRam已經停了一段時 ...

40k以下的遊戲機(含螢幕)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5-06-08T19:41
已買/未買/已付訂金(元): 預算/用途:希望未來幾年的單機GAME都可以順順的跑,其實原本是打算40K以內配到要有螢幕 電競耳機滑鼠機械式鍵盤,可是不太敢動顯卡規格,再加上我是菜鳥,這張菜單感覺很 多都是亂配= =,所以希望板上大大用力指教 CPU (中央處理器):Intel Xeon R. E3-12 ...

20~22K重度影音BT及程式多開機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5-06-08T19:33
已買/未買/已付訂金(元):未買 預算/用途:20~22K/主要是需要接HDMI雙螢幕.一個接FHD投影機看藍光片.同時另一個接 螢幕有時會同時BT下載.用電視卡看MOD及錄影.程式多開.用視訊及備份燒錄 自買藍光片.希望用雙螢幕一心多用時電腦跑起來不會鈍鈍的.另 ...

三星SSD搶全球市佔 35%,英特爾、SanDisk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5-06-08T19:03
三星 SSD 搶全球市佔 35%,英特爾、SanDisk 垂淚 三星固態硬碟(SSD)龍頭位置越坐越穩,將英特爾、SanDisk 等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 南韓聯合通訊社(Yonhap)報導,據市調機構 IHS 預估,三星 SSD 產品今年營收將來到 45.7 億美元,遙遙領先英特爾的 22.5 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