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RAID備援 - 儲存設備
By Lucy
at 2014-01-21T23:42
at 2014-01-21T23:4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6414073 ()》之銘言:
: 實驗室有重要的論文資料及DATA要留著傳承
: 方便後人使用
: 本身做模擬又管cluster的 所以對Linux算熟
: 摸了OwnCloud一年了 對於操作算熟了
: 現在老闆有意要我架個備份的平台 搞得我有點焦頭爛額
: 因為聽到前輩說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但經費還是有限的
: 至於硬體的部分 會買伺服器等級的 也有ECC記憶體
: 硬體部分這應該不太能省 當然硬碟也會選企業級的
: 接下來就是我頭痛的地方了 主機板有6個SATA3的孔
那你買了伺服器等級的主機板跟CPu了嗎?
: 而RAID要擴充非常麻煩
: 所以事前規畫就顯得非常重要
其實不會,目前市面上多數的RAID卡都有線上轉移功能
Linux我不熟,但微軟的Storage Space雖然麻煩點但也是可調的(自己搬)
: 假設我只能用6顆硬碟 之後不再擴充了
: Hardware RAID 和 Software RAID
: 我想問的是 除了效能有差之外 那資料安全性會不會有差呢? (不考慮手殘和被駭)
: 這邊我真的沒經驗 麻煩各位前輩分享一下經驗 感激不盡!!
: 如果沒有差 那就用Software RAID
: 畢竟效能一點都不重要 是資料比較重要
就"資料安全性"來說,Software RAID安全多了
要知道,RAID控制晶片是會壞掉的,如果晶片壞了,備料斷貨買不到了
你的RAID資料就永遠消失了...
但是就算微軟倒掉了,你也不太需要擔心要不到一片Windows Server安裝光碟
Linux跟其他免費系統就更不用說了...
: 如果做了Software RAID 到底要做1還是5?
RAID1或是RAID5取決於你的預期資料量有多少
如果怎樣都小於3TB(估個五年的成長趨勢吧),那RAID 1足夠
如果30TB,那你得考慮RAID 6+Hot spare
如果是300TB,你需要的是磁帶系統
RAID 5我會建議極限擺到5顆,以目前市況最大4TB來說就是16TB有效容量
擺更多就看你心臟夠不夠大顆了
: 我的架構是想說
: 2顆 500GB組RAID1 做系統
系統不建議採用RAID即時備份,建議用陰影複製(快照)
這樣萬一中毒或Crash導致系統資料錯誤時才能時光還原回去
: 4顆 4TB組RAID1 放data (感覺2顆就夠了 但因為要與RAID5比較 所以統一硬碟數量)
4顆請用RAID1+0(4TB四顆RAID1+0會得到8TB容量)或RAID5(有效12TB)
: 這樣事情會簡單很多 起碼kernel掛掉的話
: RAID1的其中一顆拔到另一台電腦還是可以用
: 重建的部分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 但這樣很燒錢
: 因此頭腦動到RAID5身上
: 如果照我的規畫
: 2顆 500GB組RAID1 做系統
: 4顆 4TB組RAID5 放data
: 會不會如果kernel掛掉 RAID5的資料全部掛掉?
: 假設本機kernel掛掉 可以移到別的機器重建嗎?
Linux我不熟,Microsoft不論是動態磁碟還是儲存池技術都不會掛
只要把硬碟掛接到另一個相同或更高等級的Windows都可以正常存取
RAID的所有設定資料都儲存在參與RAID的硬碟裡面,不受系統損壞影響
相對的,也不是所有RAID1都是拔下來就能直接去別的OS讀取
另外,硬RAID是跟RAID晶片的,與OS無關
: 因為看了很多文章 幾乎都是建立RAID或是rebuild
: 然後講講RAID的好處 至於缺點 沒有特別深入去探討
: 如果RAID1或5只要有一顆掛掉 換一顆同樣容量的上去就能"自動"重建嗎?
: 那鳥哥上說的Spare Disk是設定好後
: 只要有一顆掛掉就能"自動"umount壞掉的 然後"自動"mount上重建嗎?
: "自動"是否是管理的人不需要下什麼其他的指令?
: 我個人考慮比較長遠 所以會想了一些比較極端的問題
: 如果有些問題我沒發現的話 歡迎前輩提點...
: 麻煩各位了 感謝!!
所謂自動....就是自動....
但實務上我自己是不這樣幹,與其RAID5+Hot spare我直接RAID6不是更方便?
而且RAID到後面,你還有天災(雷擊地震水火災)直接把整台伺服器KO管你RAID幾都死
所以你還得考慮異地備援,考慮到後來你發覺租個CrashPlan還省事些
--
標題 Re: [討論] 這是紀錄的一晚嗎?
9 C_Chat 聊天 ◎ 最萌請速速提名,CC版貼圖區開張 HOTcomsboy/Igroun
標題 [NICO] 幸運☆星 OP 文字列版
--
: 實驗室有重要的論文資料及DATA要留著傳承
: 方便後人使用
: 本身做模擬又管cluster的 所以對Linux算熟
: 摸了OwnCloud一年了 對於操作算熟了
: 現在老闆有意要我架個備份的平台 搞得我有點焦頭爛額
: 因為聽到前輩說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但經費還是有限的
: 至於硬體的部分 會買伺服器等級的 也有ECC記憶體
: 硬體部分這應該不太能省 當然硬碟也會選企業級的
: 接下來就是我頭痛的地方了 主機板有6個SATA3的孔
那你買了伺服器等級的主機板跟CPu了嗎?
: 而RAID要擴充非常麻煩
: 所以事前規畫就顯得非常重要
其實不會,目前市面上多數的RAID卡都有線上轉移功能
Linux我不熟,但微軟的Storage Space雖然麻煩點但也是可調的(自己搬)
: 假設我只能用6顆硬碟 之後不再擴充了
: Hardware RAID 和 Software RAID
: 我想問的是 除了效能有差之外 那資料安全性會不會有差呢? (不考慮手殘和被駭)
: 這邊我真的沒經驗 麻煩各位前輩分享一下經驗 感激不盡!!
: 如果沒有差 那就用Software RAID
: 畢竟效能一點都不重要 是資料比較重要
就"資料安全性"來說,Software RAID安全多了
要知道,RAID控制晶片是會壞掉的,如果晶片壞了,備料斷貨買不到了
你的RAID資料就永遠消失了...
但是就算微軟倒掉了,你也不太需要擔心要不到一片Windows Server安裝光碟
Linux跟其他免費系統就更不用說了...
: 如果做了Software RAID 到底要做1還是5?
RAID1或是RAID5取決於你的預期資料量有多少
如果怎樣都小於3TB(估個五年的成長趨勢吧),那RAID 1足夠
如果30TB,那你得考慮RAID 6+Hot spare
如果是300TB,你需要的是磁帶系統
RAID 5我會建議極限擺到5顆,以目前市況最大4TB來說就是16TB有效容量
擺更多就看你心臟夠不夠大顆了
: 我的架構是想說
: 2顆 500GB組RAID1 做系統
系統不建議採用RAID即時備份,建議用陰影複製(快照)
這樣萬一中毒或Crash導致系統資料錯誤時才能時光還原回去
: 4顆 4TB組RAID1 放data (感覺2顆就夠了 但因為要與RAID5比較 所以統一硬碟數量)
4顆請用RAID1+0(4TB四顆RAID1+0會得到8TB容量)或RAID5(有效12TB)
: 這樣事情會簡單很多 起碼kernel掛掉的話
: RAID1的其中一顆拔到另一台電腦還是可以用
: 重建的部分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 但這樣很燒錢
: 因此頭腦動到RAID5身上
: 如果照我的規畫
: 2顆 500GB組RAID1 做系統
: 4顆 4TB組RAID5 放data
: 會不會如果kernel掛掉 RAID5的資料全部掛掉?
: 假設本機kernel掛掉 可以移到別的機器重建嗎?
Linux我不熟,Microsoft不論是動態磁碟還是儲存池技術都不會掛
只要把硬碟掛接到另一個相同或更高等級的Windows都可以正常存取
RAID的所有設定資料都儲存在參與RAID的硬碟裡面,不受系統損壞影響
相對的,也不是所有RAID1都是拔下來就能直接去別的OS讀取
另外,硬RAID是跟RAID晶片的,與OS無關
: 因為看了很多文章 幾乎都是建立RAID或是rebuild
: 然後講講RAID的好處 至於缺點 沒有特別深入去探討
: 如果RAID1或5只要有一顆掛掉 換一顆同樣容量的上去就能"自動"重建嗎?
: 那鳥哥上說的Spare Disk是設定好後
: 只要有一顆掛掉就能"自動"umount壞掉的 然後"自動"mount上重建嗎?
: "自動"是否是管理的人不需要下什麼其他的指令?
: 我個人考慮比較長遠 所以會想了一些比較極端的問題
: 如果有些問題我沒發現的話 歡迎前輩提點...
: 麻煩各位了 感謝!!
所謂自動....就是自動....
但實務上我自己是不這樣幹,與其RAID5+Hot spare我直接RAID6不是更方便?
而且RAID到後面,你還有天災(雷擊地震水火災)直接把整台伺服器KO管你RAID幾都死
所以你還得考慮異地備援,考慮到後來你發覺租個CrashPlan還省事些
--
標題 Re: [討論] 這是紀錄的一晚嗎?
推 comsboy: 前十名吾就扮女裝 05/28 01:44
【看板列表】 批踢踢實業坊 看板《C_Chat》 9 C_Chat 聊天 ◎ 最萌請速速提名,CC版貼圖區開張 HOTcomsboy/Igroun
標題 [NICO] 幸運☆星 OP 文字列版
推 comsboy: 推 comsboy: 前十名吾就食熱狗 06/04 01:07
--
Tags:
儲存設備
All Comments
By Mason
at 2014-01-24T20:44
at 2014-01-24T20:44
By Tracy
at 2014-01-29T07:02
at 2014-01-29T07:02
By Franklin
at 2014-01-31T06:12
at 2014-01-31T06:12
By Freda
at 2014-01-31T21:35
at 2014-01-31T21:35
By Victoria
at 2014-02-01T08:47
at 2014-02-01T08:47
By Rachel
at 2014-02-06T06:14
at 2014-02-06T06:14
By Susan
at 2014-02-07T07:14
at 2014-02-07T07:14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2-07T19:32
at 2014-02-07T19:32
By Enid
at 2014-02-10T07:12
at 2014-02-10T07:12
Related Posts
R-studio 無法還原 D 槽檔案
By Jake
at 2014-01-21T18:05
at 2014-01-21T18:05
C槽沒空間D槽又有資料怎麼移
By Kyle
at 2014-01-21T16:40
at 2014-01-21T16:40
USB 3.0 擴充卡裝置管理員無法找到
By James
at 2014-01-21T14:32
at 2014-01-21T14:32
2.5" 2TB 外接 WD or Toshiba?
By Aaliyah
at 2014-01-21T12:13
at 2014-01-21T12:13
想買一個密碼鎖行動硬碟
By Catherine
at 2014-01-21T09:39
at 2014-01-21T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