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 喇叭

By Hedwig
at 2020-06-24T15:43
at 2020-06-24T15:43
Table of Contents
https://imgur.com/Xq6AKko
前言:
在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書房使用近場聆聽環境(距離喇叭僅1M),看電視電影打電動才使用
客廳的5.1系統。這樣的好處是方便跟電腦的各式無損檔案與串流結合,但缺點就是音場
拉不開,也沒辦法與家人一起分享二聲道系統。
直到2018年初,起心動念要利用裝修家中客餐廳的時機,將書房的系統轉移至客廳,
用做於與家人共用的影音空間,遂於板上發文求教,也感謝大頭大的推文指點。
兩年多前在板上求教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19116358.A.C90.html
這樣的概念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自我思考(研讀空間聲學書籍)、與家人溝通(父母都是
建築師難免有些堅持)、加上與設計師研討利用有限預算達成居家建聲的基礎,
總算在去年底完成,目前自己滿意程度應該有85分吧!
當然,充分讓家人們也都滿意是繼續聽音樂玩音響的重要過程!
------------------------正文開始-----------------------------------------------
我家是國宅大樓,RC結構隔音尚稱良好,用以作為視聽空間的客餐廳格局為
L:6.23m W:3.00m H:2.68m,大約是5~6坪左右的空間,客廳動線有玄關與
走廊兩個開口穿過。家父當年設計的格局為沙發座北面南靠背牆,正對南向
大面落地窗與陽台,客廳與餐廳空間則以吧檯式電視櫃隔開,生活動線倒也
沒什麼好挑剔的。(如圖,自己亂畫很醜別見怪XD)
https://imgur.com/Xz9n603
https://imgur.com/TVhWrnj
但缺點就是投影布幕一放下來就導致兩空間分隔,冷氣無法貫通;若兩聲道置於
電視櫃,也沒有硬牆支持低頻,沙發靠背牆則5.1環繞效果變差,兩聲道系統又有
SBIR(邊界干擾響應)等問題。考慮後決定將聆聽位置與電視櫃交換,
讓銀幕與器材置於空間短邊,自己先手繪了這樣的設計草圖。(如圖)
https://imgur.com/4J5a2Yz
雖然這樣的空間比例不算是黃金比例(教科書:1比1.14比1.39;我的空間:
1比1.14比2.32),但也算是駐波不至於太強的正方形空間。經過REW初步計算,
仍在27Hz, 55Hz, 82Hz, 130Hz 以及192Hz 左右會有駐波產生,而這樣的現象在
所有小型空間都無法避免。(如圖)
https://imgur.com/ueN5kB4
而這樣的頻段要用合理的低頻陷阱捕捉,尺寸也幾乎都達到了45cm厚以上,家人必然
無法接受,所以還是優先吸收、擴散中高頻,低頻以擺位+DRC處理。
視聽空間與生活起居空間共用,過於大量的聲學處理材料會影響視覺美感,與設計師
溝通時,便包含了幾個要件為優先:
我的需求:
1. 喇叭背牆面有適量擴散與吸收,背牆角有足以吸收"部分"中低頻,又不能太醜的
低頻陷阱。
2. 喇叭第一反射點(天花板、側牆、地面)必須有良好中高頻吸收,且不得有未填滿的
空腔產生共振,當然也不能太醜XD
3. 聆聽空間位置後方亦有有適量擴散,落地窗需有全遮光防焰窗簾,吸收擴散中高頻。
4. 藉機拉設3條音響專線,並整新配電盤。
家人的需求:
1. 小朋友能感到舒適溫馨,建材必須無毒,空間不要有明顯銳角。
2. 老婆喜歡輕工業風格,最好空間風格能像咖啡廳,揪姊妹來下午茶。
3. 間接/直接照明的功能與比例宜人,看電影追劇打電動用5.1簡單方便。
4. 容易清潔與維護。
經過數個月的討論與修改,大致生出了以下的初步設計。(如圖)
https://imgur.com/I2LjWVS
--------------------------照片與心得-----------------------------------------
施工過程就沒什麼好貼來看的了,以下分享一些照片與心得。
1. 聲學建材部分,全部都是採用Soundbox聲博士的產品,這是香港品牌也有實測
數據,E1低甲醛,防焰。在淘寶上買得到。運送部分都得打木架才進得來,當時
因為太多太大,走海運花了不少時間。
https://imgur.com/PODIRYl
2. 喇叭背牆與聆聽位置後上天花板,採用雲狀單一非對稱造型的Cloud 2C擴散板,
擴散中心頻率約為1KHz,也有些微吸收作用。
https://imgur.com/hUI0Ya2
3. 側牆與天花板第一反射點採用EQ30T吸音板,對500Hz以上吸收效果較好。其中特別
的是設計師的巧思,因為考量到我喇叭位置可能移動或未來有換喇叭需求,
將側面的吸音板結合木製拉門設計,可以依照聲源位置調整第一反射點。
在使用劇院時我習慣整個關上,減少漏光並避免冷氣流失XD
https://imgur.com/cDIpBce
4. 這些吸音板、擴散板的基座都是請木工師傅利用防焰材實木貼皮製作,框架內採用
100公斤立方米的"岩棉"填充,避免空腔共振,也提供了間接照明(氣氛燈)的空間。
https://imgur.com/g0DPauG
5. 低頻陷阱部分採用101B,八角柱造型滿特別的,鋁製框架外面包覆微孔科技纖維,
提供200~1KHz的吸收。
說實在200Hz以下很難有好的材料能吸收(沙發算嗎?XD),不然就是尺寸太大,
擺位跟DRC才能根絕。
https://imgur.com/Uj6rvsL
6. 配電箱部分,原本是30幾年老國宅的線路,現在直接改成匯流排,並將所有家用迴
路換成Siemens 5SY4與施耐德iC60N C63A並拉設三條音響專線(左上),
不使用無熔絲開關,我採用的是德國Wohner AES保險絲開關搭配法國FERRAZ 20A
保險絲。 (怎麼想都覺得接點應該比NFB來得大?XD)
改造前
https://imgur.com/d1PwnwM
材料
https://imgur.com/jYHC7av
https://imgur.com/9KZphL3
改造後
https://imgur.com/gjUJCHf
https://imgur.com/fSsnU8E
7. 由於電箱就在客廳,距離不長的情況下選擇了比白扁線好些的線材:NEOTECH NEP-5001
https://imgur.com/M9agta6
https://imgur.com/9srR1ul
8. 專線壁插則使用CARDAS 4181US,目前我的排插、隔變都使用這款,雖需Run比較久
,但確實挺全面的。
https://imgur.com/rYkApxM
9. 音響架採用手工訂製的樺木夾板+楓木/鋁合金複合腳柱,結合部分採用黃銅螺絲,
鋁合金角錐+緬甸紫檀椎墊,多種材料提供不同類型的阻尼避免多餘諧振。
https://imgur.com/sa5hrpI
https://imgur.com/Blbse09
最後是目前低頻頻率響應的圖(2.1系統 + RME ADI-2內建EQ調整500Hz以下):
灰線是2.0未經過EQ,黃線為2.1系統加上EQ修正
https://imgur.com/TpS5SP0
-------------------------總結-----------------------------------
過去在器材與線材上投資,確實有些不一樣的變化,但玩了一陣子後發現,空間與
擺位的調整確實能造成更大的改變。
當然,這樣的改變不一定是改善。除了運用金耳朵之外,我覺得還是要適當搭配
麥克風進行頻響測量,這確實有助於得到更為平順的空間響應。
尤其是近日把2.0系統加上了一顆超低音,更需要針對擺位與銜接下一番功夫,
這部分我也還在學習(目前用RME ADI-2 內建EQ修低頻,已有卓越效果)
希望有機會再寫一篇2.1系統與DRC的心得。
也請大家指教一起討論了!
器材清單:
CD訊源 ;SONY BDP-S1500 + HDMI大黑盒 (同軸)
串流訊源:Google Chromecast Audio (光纖)
檔案訊源:IODATA Soundgenic (USB)
DAC/音控:RME ADI-2 DAC
後級 :Nuprime ST-10M Monoblock
主聲道 :Sonus Faber Cremona Auditor M
超低音 :SVS SB-2000 PRO
https://imgur.com/A2ft2aq
https://imgur.com/B2h1y2I
https://imgur.com/zKY298U
https://imgur.com/tg3tJiN
https://imgur.com/2sT06vb
--
前言:
在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書房使用近場聆聽環境(距離喇叭僅1M),看電視電影打電動才使用
客廳的5.1系統。這樣的好處是方便跟電腦的各式無損檔案與串流結合,但缺點就是音場
拉不開,也沒辦法與家人一起分享二聲道系統。
直到2018年初,起心動念要利用裝修家中客餐廳的時機,將書房的系統轉移至客廳,
用做於與家人共用的影音空間,遂於板上發文求教,也感謝大頭大的推文指點。
兩年多前在板上求教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19116358.A.C90.html
這樣的概念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自我思考(研讀空間聲學書籍)、與家人溝通(父母都是
建築師難免有些堅持)、加上與設計師研討利用有限預算達成居家建聲的基礎,
總算在去年底完成,目前自己滿意程度應該有85分吧!
當然,充分讓家人們也都滿意是繼續聽音樂玩音響的重要過程!
------------------------正文開始-----------------------------------------------
我家是國宅大樓,RC結構隔音尚稱良好,用以作為視聽空間的客餐廳格局為
L:6.23m W:3.00m H:2.68m,大約是5~6坪左右的空間,客廳動線有玄關與
走廊兩個開口穿過。家父當年設計的格局為沙發座北面南靠背牆,正對南向
大面落地窗與陽台,客廳與餐廳空間則以吧檯式電視櫃隔開,生活動線倒也
沒什麼好挑剔的。(如圖,自己亂畫很醜別見怪XD)
https://imgur.com/Xz9n603
https://imgur.com/TVhWrnj
但缺點就是投影布幕一放下來就導致兩空間分隔,冷氣無法貫通;若兩聲道置於
電視櫃,也沒有硬牆支持低頻,沙發靠背牆則5.1環繞效果變差,兩聲道系統又有
SBIR(邊界干擾響應)等問題。考慮後決定將聆聽位置與電視櫃交換,
讓銀幕與器材置於空間短邊,自己先手繪了這樣的設計草圖。(如圖)
https://imgur.com/4J5a2Yz
雖然這樣的空間比例不算是黃金比例(教科書:1比1.14比1.39;我的空間:
1比1.14比2.32),但也算是駐波不至於太強的正方形空間。經過REW初步計算,
仍在27Hz, 55Hz, 82Hz, 130Hz 以及192Hz 左右會有駐波產生,而這樣的現象在
所有小型空間都無法避免。(如圖)
https://imgur.com/ueN5kB4
而這樣的頻段要用合理的低頻陷阱捕捉,尺寸也幾乎都達到了45cm厚以上,家人必然
無法接受,所以還是優先吸收、擴散中高頻,低頻以擺位+DRC處理。
視聽空間與生活起居空間共用,過於大量的聲學處理材料會影響視覺美感,與設計師
溝通時,便包含了幾個要件為優先:
我的需求:
1. 喇叭背牆面有適量擴散與吸收,背牆角有足以吸收"部分"中低頻,又不能太醜的
低頻陷阱。
2. 喇叭第一反射點(天花板、側牆、地面)必須有良好中高頻吸收,且不得有未填滿的
空腔產生共振,當然也不能太醜XD
3. 聆聽空間位置後方亦有有適量擴散,落地窗需有全遮光防焰窗簾,吸收擴散中高頻。
4. 藉機拉設3條音響專線,並整新配電盤。
家人的需求:
1. 小朋友能感到舒適溫馨,建材必須無毒,空間不要有明顯銳角。
2. 老婆喜歡輕工業風格,最好空間風格能像咖啡廳,揪姊妹來下午茶。
3. 間接/直接照明的功能與比例宜人,看電影追劇打電動用5.1簡單方便。
4. 容易清潔與維護。
經過數個月的討論與修改,大致生出了以下的初步設計。(如圖)
https://imgur.com/I2LjWVS
--------------------------照片與心得-----------------------------------------
施工過程就沒什麼好貼來看的了,以下分享一些照片與心得。
1. 聲學建材部分,全部都是採用Soundbox聲博士的產品,這是香港品牌也有實測
數據,E1低甲醛,防焰。在淘寶上買得到。運送部分都得打木架才進得來,當時
因為太多太大,走海運花了不少時間。
https://imgur.com/PODIRYl
2. 喇叭背牆與聆聽位置後上天花板,採用雲狀單一非對稱造型的Cloud 2C擴散板,
擴散中心頻率約為1KHz,也有些微吸收作用。
https://imgur.com/hUI0Ya2
3. 側牆與天花板第一反射點採用EQ30T吸音板,對500Hz以上吸收效果較好。其中特別
的是設計師的巧思,因為考量到我喇叭位置可能移動或未來有換喇叭需求,
將側面的吸音板結合木製拉門設計,可以依照聲源位置調整第一反射點。
在使用劇院時我習慣整個關上,減少漏光並避免冷氣流失XD
https://imgur.com/cDIpBce
4. 這些吸音板、擴散板的基座都是請木工師傅利用防焰材實木貼皮製作,框架內採用
100公斤立方米的"岩棉"填充,避免空腔共振,也提供了間接照明(氣氛燈)的空間。
https://imgur.com/g0DPauG
5. 低頻陷阱部分採用101B,八角柱造型滿特別的,鋁製框架外面包覆微孔科技纖維,
提供200~1KHz的吸收。
說實在200Hz以下很難有好的材料能吸收(沙發算嗎?XD),不然就是尺寸太大,
擺位跟DRC才能根絕。
https://imgur.com/Uj6rvsL
6. 配電箱部分,原本是30幾年老國宅的線路,現在直接改成匯流排,並將所有家用迴
路換成Siemens 5SY4與施耐德iC60N C63A並拉設三條音響專線(左上),
不使用無熔絲開關,我採用的是德國Wohner AES保險絲開關搭配法國FERRAZ 20A
保險絲。 (怎麼想都覺得接點應該比NFB來得大?XD)
改造前
https://imgur.com/d1PwnwM
材料
https://imgur.com/jYHC7av
https://imgur.com/9KZphL3
改造後
https://imgur.com/gjUJCHf
https://imgur.com/fSsnU8E
7. 由於電箱就在客廳,距離不長的情況下選擇了比白扁線好些的線材:NEOTECH NEP-5001
https://imgur.com/M9agta6
https://imgur.com/9srR1ul
8. 專線壁插則使用CARDAS 4181US,目前我的排插、隔變都使用這款,雖需Run比較久
,但確實挺全面的。
https://imgur.com/rYkApxM
9. 音響架採用手工訂製的樺木夾板+楓木/鋁合金複合腳柱,結合部分採用黃銅螺絲,
鋁合金角錐+緬甸紫檀椎墊,多種材料提供不同類型的阻尼避免多餘諧振。
https://imgur.com/sa5hrpI
https://imgur.com/Blbse09
最後是目前低頻頻率響應的圖(2.1系統 + RME ADI-2內建EQ調整500Hz以下):
灰線是2.0未經過EQ,黃線為2.1系統加上EQ修正
https://imgur.com/TpS5SP0
-------------------------總結-----------------------------------
過去在器材與線材上投資,確實有些不一樣的變化,但玩了一陣子後發現,空間與
擺位的調整確實能造成更大的改變。
當然,這樣的改變不一定是改善。除了運用金耳朵之外,我覺得還是要適當搭配
麥克風進行頻響測量,這確實有助於得到更為平順的空間響應。
尤其是近日把2.0系統加上了一顆超低音,更需要針對擺位與銜接下一番功夫,
這部分我也還在學習(目前用RME ADI-2 內建EQ修低頻,已有卓越效果)
希望有機會再寫一篇2.1系統與DRC的心得。
也請大家指教一起討論了!
器材清單:
CD訊源 ;SONY BDP-S1500 + HDMI大黑盒 (同軸)
串流訊源:Google Chromecast Audio (光纖)
檔案訊源:IODATA Soundgenic (USB)
DAC/音控:RME ADI-2 DAC
後級 :Nuprime ST-10M Monoblock
主聲道 :Sonus Faber Cremona Auditor M
超低音 :SVS SB-2000 PRO
https://imgur.com/A2ft2aq
https://imgur.com/B2h1y2I
https://imgur.com/zKY298U
https://imgur.com/tg3tJiN
https://imgur.com/2sT06vb
--
All Comments

By Ula
at 2020-06-26T20:47
at 2020-06-26T20:47

By Lily
at 2020-06-29T01:51
at 2020-06-29T01:51

By Caitlin
at 2020-07-01T06:55
at 2020-07-01T06:55

By Cara
at 2020-07-03T11:59
at 2020-07-03T11:59

By Madame
at 2020-07-05T17:04
at 2020-07-05T17:0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7-07T22:08
at 2020-07-07T22:08

By Irma
at 2020-07-10T03:12
at 2020-07-10T03:12

By Selena
at 2020-07-12T08:16
at 2020-07-12T08:16

By Bethany
at 2020-07-14T13:20
at 2020-07-14T13:20

By Mary
at 2020-07-16T18:24
at 2020-07-16T18:24

By Bethany
at 2020-07-18T23:29
at 2020-07-18T23:29

By Carol
at 2020-07-21T04:33
at 2020-07-21T04:33

By Kelly
at 2020-07-23T09:37
at 2020-07-23T09:37

By Audriana
at 2020-07-25T14:41
at 2020-07-25T14:41

By Edwina
at 2020-07-27T19:45
at 2020-07-27T19:45

By John
at 2020-07-30T00:49
at 2020-07-30T00:49

By Andrew
at 2020-08-01T05:54
at 2020-08-01T05:54

By Wallis
at 2020-08-03T10:58
at 2020-08-03T10:58

By Kyle
at 2020-08-05T16:02
at 2020-08-05T16:02

By Andrew
at 2020-08-07T21:06
at 2020-08-07T21:06

By Suhail Hany
at 2020-08-10T02:10
at 2020-08-10T02:10

By Quanna
at 2020-08-12T07:14
at 2020-08-12T07:14

By Ophelia
at 2020-08-14T12:19
at 2020-08-14T12:19

By Hedwig
at 2020-08-16T17:23
at 2020-08-16T17:23

By William
at 2020-08-18T22:27
at 2020-08-18T22:27

By Caroline
at 2020-08-21T03:31
at 2020-08-21T03:31

By Zora
at 2020-08-23T08:35
at 2020-08-23T08:35

By Hardy
at 2020-08-25T13:39
at 2020-08-25T13:39

By Regina
at 2020-08-27T18:44
at 2020-08-27T18:44

By Caitlin
at 2020-08-29T23:48
at 2020-08-29T23:48

By Enid
at 2020-09-01T04:52
at 2020-09-01T04:52

By William
at 2020-09-03T09:56
at 2020-09-03T09:56

By Heather
at 2020-09-05T15:00
at 2020-09-05T15:00

By Eartha
at 2020-09-07T20:04
at 2020-09-07T20:04

By Barb Cronin
at 2020-09-10T01:09
at 2020-09-10T01:09

By Suhail Hany
at 2020-09-12T06:13
at 2020-09-12T06:13

By Yuri
at 2020-09-14T11:17
at 2020-09-14T11:17

By Enid
at 2020-09-16T16:21
at 2020-09-16T16:21

By Puput
at 2020-09-18T21:25
at 2020-09-18T21:25

By Candice
at 2020-09-21T02:29
at 2020-09-21T02:29

By Rae
at 2020-09-23T07:34
at 2020-09-23T07:34

By Tracy
at 2020-09-25T12:38
at 2020-09-25T12:38

By Necoo
at 2020-09-27T17:42
at 2020-09-27T17:42

By Hamiltion
at 2020-09-29T22:46
at 2020-09-29T22:46

By Joe
at 2020-10-02T03:50
at 2020-10-02T03:50

By Odelette
at 2020-10-04T08:54
at 2020-10-04T08:54

By Hazel
at 2020-10-06T13:59
at 2020-10-06T13:59

By Victoria
at 2020-10-08T19:03
at 2020-10-08T19:03

By Madame
at 2020-10-11T00:07
at 2020-10-11T00:07

By Agnes
at 2020-10-13T05:11
at 2020-10-13T05:11

By Leila
at 2020-10-15T10:15
at 2020-10-15T10:15

By Queena
at 2020-10-17T15:19
at 2020-10-17T15:19

By Rosalind
at 2020-10-19T20:24
at 2020-10-19T20:24

By Rosalind
at 2020-10-22T01:28
at 2020-10-22T01:28

By Bennie
at 2020-10-24T06:32
at 2020-10-24T06:32

By Isla
at 2020-10-26T11:36
at 2020-10-26T11:36

By Vanessa
at 2020-10-28T16:40
at 2020-10-28T16:40

By Oliver
at 2020-10-30T21:44
at 2020-10-30T21:44

By Mia
at 2020-11-02T02:49
at 2020-11-02T02:49

By Callum
at 2020-11-04T07:53
at 2020-11-04T07:53

By Quanna
at 2020-11-06T12:57
at 2020-11-06T12:57
Related Posts
soundbar q80r停產了?

By Brianna
at 2020-06-24T12:39
at 2020-06-24T12:39
marshall stockwell 原廠金字皮套

By Caroline
at 2020-06-23T09:57
at 2020-06-23T09:57
無線播放音響系統詢問(NAS、DA)

By Yuri
at 2020-06-22T23:11
at 2020-06-22T23:11
5萬元以下書架喇叭請益

By Blanche
at 2020-06-21T21:24
at 2020-06-21T21:24
二選一

By Hardy
at 2020-06-21T14:59
at 2020-06-21T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