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市場的內顯 AMD R3 2200G 測試分享 - 3C
By Ida
at 2018-05-13T21:37
at 2018-05-13T21:37
Table of Contents
網頁好讀版:
https://goo.gl/Gbv4gZ
--
用行動上網沒499吃到飽的慎點!
=====================================前言=====================================
https://i.imgur.com/BhWPd8H.jpg
AMD在AM4腳位與第一代Ryzen系列CPU剛出的時候,就有規劃包含內顯版本的raven ridge
系列的CPU了。而市面上大多數的AM4腳位主機板也多有設計內顯的輸出孔,除了先前所出
的bristol ridge以外,目前能夠使用內顯性能的就是raven ridge系列的CPU了。
目前在零售通路上能夠買到的raven ridge CPU大概有兩款,分別是AMD的R3 2200G 與
R5 2400G。在內顯方面分別集成了Vega 8與Vega 11系列的GPU。GPU時脈方面分別為1.1
與1.25GHz。並且也都是不鎖倍頻的,因此搭配目前市面上的B350、X370、X470這幾種晶
片組的主機板,都能夠藉由超頻來獲得更多的性能。
https://i.imgur.com/lt1Rpd5.jpg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能夠買到的AMD AM4腳位系列的CPU與通路價格列表,第二代Ryzen系列
以粗體特別表示
而在CPU方面同樣規格也是亮眼的。可以看到在規格上,R5 2400G 有著 4C8T的設計。基
頻 3.6GHz、 Turbo 3.9GHz。而R3 2200G 則是 4C4T,基頻 3.1GHz 、 Turbo 3.7GHz。
並且皆為 65W TDP 的設計。
===========================AMD Raven Ridge 細節解說===========================
與summit ridge較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兩款CPU皆是僅使用單一顆 CCX ,並且這顆CCX內部
包含四個核心。在L3快取方面給予CPU所使用的容量也較低一些,為4MB。會有這樣的設計
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不同於諸如R7 1700~1800X,全線採用4+4 CCX(亦即兩組CCX單元,每組由4個CPU核心組成
,所以總計8核)與共享16MB (8x2) L3緩存。或是R5 1400,採用2+2 CCX、8MB (4x2) L3
快取的設計。這次的R3 2200G與R5 2400G均採用4+0 CCX 與4MB (4x1) L3快取的設計。
畢竟還要集成高性能的Vega GPU單元,捨棄一組CCX的設計也是合理的。至於在遊戲性能
方面,其實兩組或單CCX在不同的遊戲下各有長短,因此若以遊戲角度來看,2+2或4+0的
設計其實都是正確的,而L3快取也捨棄在CCX單元中離CPU部分較遠的8組L3 512KiB Block
,雖然容量變成4MB,但是對於快取的延遲與時脈增加方面卻是有正向的幫助。
https://i.imgur.com/DMDdCX4.png
https://i.imgur.com/5P6nXv3.png
*一組完整的Zeppelin dieshot。可以看到分別有兩組CCX模塊,每組CCX裡面有四核心、
由16組512KiB組成的L3快取。
https://i.imgur.com/gCQpfez.png
*而raven ridge APU中,僅有一組CCX。捨棄了前面所說離核心較遠的8組L3 Block。因此
僅剩下距離較近的8組共4MB的L3快取,而Vega GPU內建顯示單元占了許多的面積。
https://i.imgur.com/Td5uxxp.png
*CCX中每個Core,內部包含了諸如基本CPU單位會有的ALU、以及L1快取等等。並且也有包
含完整的FPU(浮點運算器)。
與以前的推土機、打樁機架構不同的是,上述兩種架構的CPU,若以8核心的FX8320來看,
在FPU方面僅有ALU的一半數量(即4個與8個),因此上述兩種舊架構在浮點運算方面的性能
表現算是比較不佳的。而這一代獲得了大量的改善。
上述資料來源
https://en.wikichip.org/wiki/amd/microarchitectures/zen
https://i.imgur.com/YcixTXl.jpg
在Ryzen 5 2400G 的GPU中,有 11 組 CU,預設時脈為 1250MHz。而 Ryzen 3 2200G 則
是 8 組CU,預設時脈為 1100MHz。
在I/O方面的部分,R3 2200G與R5 2400G相比於summit ridge。確實也有一些差別。比較
明顯的地方是PCI-E通道。 SoC 本身提供PCI-E 3.0 x8 的頻寬供獨顯使用,確實是沒有
到完整的x16。但基本上來說3.0 x8的頻寬其實基本上是可以完全發揮大多數市面上顯卡
的性能了,畢竟3.0 x8 的頻寬與2.0 x16 是一樣的。
https://i.imgur.com/XlBteGN.jpg
在其他方面,USB方面提供 4 個 USB 3.1 Gen2、1 個 USB 3.1 Gen1 (基本上等於大家常
說的USB3.0)、1 個 USB 2.0;換言之,光這顆APU本身最多可以輸出6個USB Port,再搭
配主機板上的晶片組(最低階的A320也能提供到9個),大概可以提供至少15個USB插槽,對
於主機板設計上基本上也是夠用的。
https://i.imgur.com/LURNWc1.jpg
而其中 2 組 USB 3.1 Gen2 支持 DisplayPort Type C Alt Mode,可採用 USB Type C
介面輸出 DP 影像,規格為DP 1.4 HBR3 (當然也要主機板有實作上去才能使用);除了前
述提供給獨顯使用的PCI-E 3.0 x8以外,還有另外提供通用的PCI-E 3.0 x8 通道(需保留
至少 x4 的通道給南橋使用) ,儲存方面則提供2 個 SATA 。
===========================VEGA內顯架構,本次的主角===========================
https://i.imgur.com/AJhIkAA.jpg
相較於CPU的部分其實相信各位在Ryzen 1000系列上都大致看過了,但這兩款APU中最引人
所注目的地方相信還是裡面的內顯部分。
https://i.imgur.com/1yOArLb.jpg
這次的 raven ridge APU 透過 Infinity Fabric 技術來集成CPU、GPU繪圖核心、記憶體
控制器、多媒體硬件解編碼引擎、影像輸出引擎、I/O等單元。
https://i.imgur.com/LjTUe4a.png
Infinity Fabric(IF) 可以說是大家以往常聽到的HyperTransport技術的演進,AMD擁有
IF的專利技術與智慧財產權。透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在一個晶片中連接各種的異質運算單
元,目前不管是這次所介紹的raven ridge,還是Ryzen第一代的summit ridge、第二代的
Pinnacle Ridge、伺服器面向的EPYC (代號Naples)、以及VEGA 56 / 64的顯卡等。都會
採用這樣的技術來實現晶片中各單元的互聯。
https://i.imgur.com/yXWvnnW.jpg
Vega內顯方面,可以看到以Ryzen 5 2400G內部的Vega 11為例,一共有11組NCU,而
Ryzen 3 2200G的Vega 8則是共有8組NCU。每組NCU擁有64個Shader著色器單元和4個TMU紋
理單元。而ROP光柵運算單元兩者都是16個。
由於內建的VEGA繪圖核心在AMD的歸類中,是屬於第五代 GCN 架構,因此許多大家有聽過
的特色與功能自然都包含在其中,包括動漫迷必備的Fluid Motion 補幀技術,新一代的
VP9、HEVC硬件解碼等等多媒體相關的解編碼引擎、Freesync等等,都會包含在其中。
https://i.imgur.com/C2utfbN.jpg
*AMD Fluid Motion 技術能夠將 24FPS 或是 30FPS 的影片補至 60FPS,大幅增加觀賞時
的流暢度
有關以上介紹的部分,在下方實際測試的欄目中將會以實機測試給大家看。
===================Precision Boost 2更加進步的時脈控制技術====================
https://i.imgur.com/6n4XR1I.jpg
Precision Boost技術在第一代Ryzen CPU上就已經實現了,這功能主要是依據CPU核心使
用數的多寡來調控時脈高低,如果應用程序僅占用1核心,致使其餘3核心的負載不高。這
時候就可以針對那一顆核心的時脈進行增加,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若所有核心都被使
用,則因為溫度、功耗等等方面的限制,將工作頻率切換成一般的情況。
https://i.imgur.com/m9csK0W.jpg
在第一代的Precision Boost技術上,由於是依據執行續使用率來決定。因此時脈增減過
程的落差比較大一些。而第二代的Precision Boost 2技術,則是還會依據 CPU 溫度、負
載等因素來調整,這使得在時脈增減的曲線圖更加的平滑平緩,對於切換單多工處理的性
能方面是有益處的。
=======================AMD Ryzen 3 2200G 包裝與本體一覽=======================
https://i.imgur.com/AcKKHRa.jpg
這次所拿到的是AMD R3 2200G來進行測試,在外盒設計上與其他款的Ryzen系列CPU算是很
相近,都是以橘色與黑色的配置來呈現。當然為了更加增加高效能內顯的重要性,額外打
上了Processor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的字樣與 VEGA顯示晶片的識別Logo。
https://i.imgur.com/sIV0YUC.jpg
https://i.imgur.com/aeTqPXq.jpg
https://i.imgur.com/hc1TukU.jpg
同樣的在盒子右側可看見內部的處理器的實際樣子,而在盒子的上方與底部都貼有防偽與
防拆封封條貼紙
https://i.imgur.com/Ehydyez.jpg
https://i.imgur.com/QfTDXv1.jpg
裡面還附有一張紙,提醒如果你的主機板BIOS版本較舊了話,必須先更新方能支持。根據
AMD官方的說法,AM4腳位將會在消費等級的市場上的生命週期持續到2020年。
這點相較於競爭對手Intel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以最新的Intel 第八代CPU來說,官
方的並不支持搭配100與200系列的晶片組主板,使得原本持有上述兩種晶片組的主機板的
玩家若要升級為第八代的CPU,必須連板子都換成300系列,不然就是嘗試以非官方認可的
高風險且不保證的手段來獲取支持。對於玩家來說將會是一筆額外的開銷。
https://i.imgur.com/ZTc0W3G.jpg
在機殼信仰貼紙方面,同時提供了Ryzen3與Radeon Vega Graphic的貼紙,畢竟兩者都是
這款APU的特色。
https://i.imgur.com/zEksGNF.jpg
https://i.imgur.com/DrJyBMd.jpg
CPU正背面一覽,與第一代Ryzen相同,採用Socket AM4 1331Pin
https://i.imgur.com/Ji5QKWU.jpg
https://i.imgur.com/D845hmV.jpg
https://i.imgur.com/IpLVBKF.jpg
隨盒裝所附上的AMD Wraith Spire 散熱器,基本上應付TDP僅65W的R3 2200G與R5 2400G
其實都是足夠的。
========================其他測試設備,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這次測試除了前述提到的AMD R3 2200G CPU,算是此次的測試主角。在主機板方面則是搭
配華擎的AB350M Pro4。而記憶體方面則是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 8Gx2 2666。並
且在CPU散熱裝置方面採用俗稱AMD信仰風扇的AMD Wraith Max散熱器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
===========================AMD Wraith MAX散熱器介紹===========================
AMD Wraith MAX是這次AMD特別推出的一款帶有信仰意味的CPU散熱器,目前在台灣已經可
以簡單的在市場上購買到了
https://i.imgur.com/FDQzd2c.jpg
外包裝一覽,正面以黑灰白色印上AMD Wraith MAX THERMAL SOLUTION的字樣,側邊有本
體的圖案與支持的主機板RGB LED燈效技術。
https://i.imgur.com/FrC08Qm.jpg
https://i.imgur.com/TE9sqGU.jpg
https://i.imgur.com/Y52s2Ib.jpg
本體的部分,採用下吹式的設計。並且搭載銅質熱導管與鋁質散熱鰭片。另外所附的的黑
線則是拿來連接主機板上RGB header所使用的
=========================華擎AB350M Pro4 AM4主機板介紹========================
由於本次所測試的AMD R3 2200G是不鎖倍頻的一款CPU,而目前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AM4主
機板的晶片組。大致上就是A320、B350、X370、X470這四種。除了A320外,其餘皆可超頻
。因此選擇價位平民,且既可以超頻,在I/O與功能性方面也能滿足大多數玩家的條件下
。選擇B350確實是目前最適合的。
這次所選用的是華擎的AB350M Pro4,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根據通路售價的查詢結果,
目前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的B350 M-ATX主機板來說,這款板子確實是目前最低價的。在其
餘周邊規格方面也與他牌幾乎沒甚麼差別。內顯輸出方面提供1A1D1H,背板提供一個
USB3.1 Gen1 Type-C插槽,M.2的部分也一應俱全。算是目前來說這個價位區間相對不錯
的選擇。
https://i.imgur.com/W3vu3wO.jpg
彩盒外包裝上以黑色與灰白色為主題,印有產品型號。左上角有Ryzen 2000系列CPUReasy
的字樣,證明該主機板已經在出廠時就更新到支援2000系列CPU的BIOS版本了。並且下方
印有支援的CPU種類,包括Bristol Ridge系列的APU與Ryzen系列的CPU。
這裡順便再額外講一點,基本上目前市面上的AM4主機板只要升級BIOS,目前新上市的
Ryzen第二代也能夠支援,這點也是AMD官方所認證且認可的。
https://i.imgur.com/CywtPyG.jpg
https://i.imgur.com/WTfQiLB.jpg
背面標示產品實際照片、背板I/O介紹、特色與規格一覽,產品序號則位於側邊。
特色方面導入一組Ultra M.2,可提供比起一般M.2還要更高的32Gb/s PCIe Gen3 x4通道
,兩組M.2也都能夠支援SATA3 (6.0Gbps) 的M.2裝置。USB Type-C接頭。華擎超合金
(Super Alloy)頂級用料。ELNA音響電容用料這些特色。
https://i.imgur.com/BjcQyGF.jpg
內部配件的部分,有2個M.2固定螺絲、後擋板、驅動光碟、2條SATA 傳輸線、以及說明書
https://i.imgur.com/fFSirYE.jpg
https://i.imgur.com/23VL2rg.jpg
主機板本體正背面一覽
https://i.imgur.com/Dj5GgXL.jpg
背板I/O,可以看到三個內顯輸出界面(1A/1D/1H)都齊全,最新的USB Type-C Port也有設
計上去。
https://i.imgur.com/YiAdm6c.jpg
CPU供電部分採用ISL95712 PWM控制IC,供電相數採Vcore 3x2 + SOC 3相供電的設計。並
且在晶體方面都有被動式散熱鰭片覆蓋。
https://i.imgur.com/4NoOzDi.jpg
音效方面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ELNA音響電容設計,針對音效電路部分也有
做切割線達到隔離效果。
https://i.imgur.com/YNfPokL.jpg
網路晶片則是Realtek RTL8111GR,能實現千兆乙太網路
https://i.imgur.com/DTxUpgv.jpg
第一組Ultra M.2可提供高達32Gb/s PCIe Gen3 x4的頻寬,當然也兼容SATA3(6Gbps)。
https://i.imgur.com/cX2Bom9.jpg
四個SATA皆採轉90度布局設計,能夠避開與長顯卡的干涉
https://i.imgur.com/3VvJNXh.jpg
AMD FAN LED與RGB Header也都具備。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介紹============
https://i.imgur.com/7EtpPV3.jpg
由於內顯部分,顯存將會需要與主機板上的DDR4記憶體共享。因此選用高速記憶體是必須
的。相較於一般的DDR4 2133。這次選用的是X.M.P基本盤能夠上2666的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https://i.imgur.com/rLebqir.jpg
T-FORCE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本體一覽,散熱片採雪白色設計,當然也有黑色的版本可
供選擇。上方整條都是可發光的RGB超廣角原力流光設計的區域。中間標有T-FORCE的標誌
,左上角則有DELTA R的字樣。
https://i.imgur.com/TxSbJwl.jpg
另一側上方貼有產品貼紙,單條容量為8GB,表定頻率為DDR4-2666,CL為15-17-17-35,
電壓為1.2V
https://i.imgur.com/RfMYV73.jpg
將兩條疊在一起的特寫一覽
====================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介紹====================
由於這次使用的Wraith MAX散熱器在先前有上機過,故散熱膏還是需要重上。所以這次選
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這款散熱膏。
https://i.imgur.com/jpIA667.jpg
https://i.imgur.com/UBvAURM.jpg
在盒子背面有註明相關性能參數,並且還有附上擦拭酒精棉片,方便玩家去除舊的散熱膏
並重上
https://i.imgur.com/OnRBqZ9.jpg
本體的樣子
==================================其他配備=====================================
https://i.imgur.com/RosMOPj.jpg
在其他的部分,PSU使用版上許多人推薦的Antec NE550G,具備七年免費保固與金牌轉換
效率。而SSD則是繼續沿用OCZ Trion 150 480G
========================AMD Ryzen 3 2200G 預設效能測試========================
測試配備一覽
CPU:AMD R3 2200G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ASRock AB350M Pro4
VGA:AMD R3 2200G Vega 8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https://i.imgur.com/1YCRNT8.jpg
組裝完成如圖片,由於後面有溫度測試,故全程以裸機進行
PCmark 8的部分均使用加速(Accelerated)模式進行,加速設備均指定為Vega 8內顯
https://i.imgur.com/net8CSu.jpg
按照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
https://i.imgur.com/6DxrjnP.jpg
CPU-Z 單執行續424.4、多執行續1619.9,基本上已經完全超越AMD當年最頂級的FX-8350
了
https://i.imgur.com/OT9I9xG.jpg
CPUMARK 99 :557
https://i.imgur.com/zUohMsJ.jpg
SuperPi 1M :11.038s
https://i.imgur.com/SUfOlmV.jpg
Fritz Chess Benchmark :9993
https://i.imgur.com/KwCFFnZ.jpg
wPrime:32M-10.805 sec、1024M-335.086 sec
https://i.imgur.com/wz7zW9F.jpg
WinRAR 效能測試 :4705
https://i.imgur.com/8NqZYJ1.jpg
7-Zip 效能測試 :15270 MIPS
https://i.imgur.com/zQZK5fY.jpg
CINEBENCH R11.5 CPU :6.47 pts
https://i.imgur.com/5mf0DpQ.jpg
CINEBENCH R15 CPU :562 cb
https://i.imgur.com/qEIfuV8.jpg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369
https://i.imgur.com/2w2UPB3.jpg
PCMARK7 Score :6832
https://i.imgur.com/SVsGbq7.jpg
PCMARK8 Home Score :4232
https://i.imgur.com/AAI6VM8.jpg
PCMARK8 Creative Score :4968
https://i.imgur.com/8rvdj28.jpg
PCMARK8 Work Score :5048
https://i.imgur.com/RLyoPlO.jpg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432
https://i.imgur.com/9eMXzAR.jpg
x264 FHD Benchmark :21.03 FPS
https://i.imgur.com/ibZgZFB.jpg
x265 FHD Benchmark :11.15 FPS
https://i.imgur.com/XP3uVog.jpg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6.42 FPS
https://i.imgur.com/30Oxj52.jpg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3.168 FPS
https://i.imgur.com/qJYBHT1.jpg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07.7
H/s
https://i.imgur.com/EAJLBlb.jpg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1.19GFlops
https://i.imgur.com/l9Y7l0O.jpg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CPU超頻測試========================
這次我們僅簡單的利用AMD官方所推出的超頻工具:Ryzen Master來進行較一般幅度的超頻
,由於過程十分的簡單,完全不懂相關BIOS設置的新手們也不用擔心,簡單的幾步驟的設
定即可成功獲得超頻帶來的性能提升!
https://i.imgur.com/B2uwMHf.jpg
首先先到AMD官網,下載AMD Ryzen Master工具,網址為
https://www.amd.com/zh-hant/technologies/ryzen-master
。並且安裝好
https://i.imgur.com/5whyvvU.jpg
接著打開,同意相關事項後會到這裡,點選Profile1頁面,設定好之後點右上角的套用。
經過反覆的測試,我們將頻率調整到四個核心都是4000MHz,電壓的部分則上調至1.475V
。經過AIDA64 FPU Street Test一小時候確定運作正常,超頻成功。
*註:測試穩定度請確定CPU與FPU(浮點運算)系列的測試都能夠通過,一般來說如果一般
CPU測試的項目都能夠通過,在FPU測試下可能未必,畢竟FPU測試相對較為嚴苛。
https://i.imgur.com/N7LBrsJ.jpg
同樣按照國際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頻率確定是399xMHz,基本上是成功的
。
https://i.imgur.com/80eqZWV.jpg
CPU-Z 單執行續454.8、多執行續1782.9
https://i.imgur.com/RRMRDp9.jpg
CPUMARK 99 :608
https://i.imgur.com/xfq2ESB.jpg
SuperPi 1M :10.949s
https://i.imgur.com/xQEsCHm.jpg
Fritz Chess Benchmark :10744
https://i.imgur.com/oLuZuLw.jpg
wPrime:32M-9.988 sec、1024M-312.084 sec
https://i.imgur.com/frmefkp.jpg
WinRAR 效能測試 :4725
https://i.imgur.com/cE562HH.jpg
7-Zip 效能測試 :16421 MIPS
https://i.imgur.com/k071aIU.jpg
CINEBENCH R11.5 CPU :6.76 pts
https://i.imgur.com/Zb648Tu.jpg
CINEBENCH R15 CPU :607 cb
https://i.imgur.com/jd5x7Cb.jpg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700
https://i.imgur.com/PTA9RUl.jpg
PCMARK7 Score :7139
https://i.imgur.com/5yI9fuQ.jpg
PCMARK8 Home Score :4380
https://i.imgur.com/jRSZK9I.jpg
PCMARK8 Creative Score :5211
https://i.imgur.com/7EUED8c.jpg
PCMARK8 Work Score :5253
https://i.imgur.com/OG4Xdjv.jpg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670
https://i.imgur.com/n7jRnRq.jpg
x264 FHD Benchmark :23.10 FPS
https://i.imgur.com/M0swSWp.jpg
x265 FHD Benchmark :11.64 FPS
https://i.imgur.com/yNKdoUO.jpg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8.39 FPS
https://i.imgur.com/EAUI81N.jpg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428 FPS
https://i.imgur.com/6TfHsL4.jpg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12.1
H/s
https://i.imgur.com/digCfym.jpg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5.32 GFlops
https://i.imgur.com/GRlJ0J9.jpg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GPU內顯性能測試======================
以下測試的部分,在CPU方面以前述所設定的4.0GHz的時脈進行測試。內顯共享記憶體均
調整到2G。雖然說如果抓了微軟的新驅動下,部分主機板或許可以調整到4G,華擎這片
AB350M Pro4在UMA Buffer Size下也有這樣的選項。但如果以AMD在官網所發表的最新驅
動來說,調成4G實際上還是只有2G。
https://i.imgur.com/B2M0cjT.jpg
華擎AB350M Pro4 BIOS,在UMA Buffer Size下可以調整記憶體大小
為了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狀況,所以這次還是以官方所稱的最大2G共享記憶體來進行測試。
但這也代表著未來的更新將可能可以正式支援到大於2G的內顯記憶體,假設未來記憶體價
格下降,對於玩家來說選擇這款這兩款新款APU的產品來說,相信還會有更大的顯示性能
提升。
https://i.imgur.com/mHVGi9h.jpg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4384
https://i.imgur.com/W4abn2M.jpg
3DMark11 Extreme Mode :X1106
https://i.imgur.com/oCBCJpR.jpg
3DMARK Time Spy:983
https://i.imgur.com/LbjugMh.jpg
3DMARK Fire Strike:2585
https://i.imgur.com/K3tmagP.jpg
3DMark Sky Diver:9092
https://i.imgur.com/cPMrrvb.jpg
VRMark Blue Room :225
https://i.imgur.com/K3tmagP.jpg
VRMark Cyan Room :976
https://i.imgur.com/FdeQMJA.jpg
VRMark Orange Room :1431
https://i.imgur.com/eeVQBhR.jpg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3428
https://i.imgur.com/ibXW9Ff.jpg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94
https://i.imgur.com/O0jd7S4.jpg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76
https://i.imgur.com/mwMeVdR.jpg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5.1FPS / 379
https://i.imgur.com/dWcp4HM.jpg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3.6FPS / 570
https://i.imgur.com/d03gNjM.jpg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720P) :40.36FPS / 5396
==========================AMD Ryzen 3 2200G 遊戲測試==========================
由於R3 2200G的內顯方面確實是這次的重頭戲,因此相信不僅僅只能應付諸如英雄聯盟這
類的MOBA。在一些大作遊戲上進行特效方面的取捨相信也是可以順暢運行的。以下將進行
實際測試。並與I3-8100比較。
測試配備與前述相同,內顯記憶體同樣也是調到2G。
https://i.imgur.com/d3gLBF0.jpg
虹彩六號,1080p Low、內建benchmark測試,在平均上有64.7FPS
https://i.imgur.com/gtTk9dP.jpg
而戰地風雲4則是實際進行遊戲,地圖為龍隘之戰,64vs64。設定為1080p Low。並以
Fraps抓取。整體遊玩的過程來說是順暢的,在平均方面有63.29FPS
https://i.imgur.com/kPZNuUx.jpg
英雄聯盟的部分則是由於遊戲的反作弊相關設計,因此所有的測試軟體都不能直接對該遊
戲抓取FPS並記錄。因此我們只能進入遊戲時拍右上角的FPS作為依據。這部分供各為玩家
簡單參考。
設定方面為1080p 全最高。在遊戲進行到中間小兵對線時,FPS為103,個人整體遊玩的體
驗是十分順暢的。
=========================與競爭對手Intel I3-8100比較==========================
https://i.imgur.com/2qVLuHa.jpg
這次競爭對手我們選擇在零售價位上相近的I3-8100,目前通路的實際售價,R3 2200G與
I3-8100,分別為$3350與$3400。
測試配備一覽
CPU:Intel I3-8100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MSI Z370 Gaming PRO Carbon
VGA:Intel I3-8100 UHD630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https://i.imgur.com/7OGKDHD.jpg
https://i.imgur.com/RcoCzJv.jpg
大致上的圖表如上,以下將挑選幾項較具指標性的測試結果並製成圖表比較與解說。
https://i.imgur.com/aJgsYjV.jpg
https://i.imgur.com/CvWvwYT.jpg
https://i.imgur.com/oJiZK8D.jpg
https://i.imgur.com/tNOhHC9.jpg
在單純CPU測試方面,單純就預設的情況來看。兩邊可以說是各有勝負,互有輸贏。當然
在許多R3 2200G預設比較弱一些的項目,也能夠靠著具有的超頻能力拉近甚至反超對手。
https://i.imgur.com/rZPOSQM.jpg
PCmark的部分,基本上R3 2200G全部都是獲勝的,相較於單純特定項目的CPU測試。
PCMark才是整體性能的綜合指標,能夠接近正常應用下的體驗比較,相對是比較有參考價
值的測試。
https://i.imgur.com/476z1Sa.jpg
https://i.imgur.com/4ryxMXf.jpg
https://i.imgur.com/AfmQ2bG.jpg
https://i.imgur.com/vBl4er8.jpg
而著重GPU方面的測試,AMD R3 2200G幾乎是完封對手。性能可以說平均下來是對手
I3-8100的兩倍。十分的厲害。
https://i.imgur.com/eidGmPe.jpg
https://i.imgur.com/O0jd7S4.jpg
以FFXIV Stormblood來看,I3-8100獲得的評比階級是"設定変更が必要",意思是在此設
定下畫面會有嚴重的LAG。而AMD R3 2200G則是獲得"やや快適",意思則是可以在此設定
下正常進行遊戲。
=================================溫度與耗電測試================================
溫度方面分成兩組測試,都是使用Wraith MAX散熱器進行
分別以普通的Y500散熱膏與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比較,並且在預設與超頻
4.0GHz下測試
https://i.imgur.com/qmRb6Xf.jpg
整體來說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的表現確實都比起一般常見的Y500還要好,分別有
1.38~1.5度的差距。
耗電方面則取AMD與intel兩組平台,分別測試CPU、FPU、GPU滿載的情況。以AIDA64
Stress Test與Furmark進行對比。
https://i.imgur.com/SpNS3ty.jpg
AMD R3 2200G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5.7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9.4W
AIDA64 FPU Stress Test:80.5W
Furmark :71.2W
AMD R3 2200G 超頻4.0GHz 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6.4W
AIDA64 CPU Stress Test:80.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98.3W
Furmark :75.9W
Intel I3-8100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3.2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3.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47.6W
Furmark :56.3W
在耗電方面,AMD R3 2200G確實稍微高了一些些,但性能兩倍,功耗可沒到兩倍這麼多。
在待機下的差距幾乎是可以忽略的。縱使是遊戲玩家最吃重的GPU方面,以Furmark來看,
R3 2200G超頻4.0GHz與intel I3-8100間的差距約20W。縱使一天跑滿3小時,電費一度算
4.5元,一個月也是8元的差距而已。所以說在耗電與電費方面的差距,兩者可以說是幾乎
可以忽略不計的
===========================其他功能、特色介紹與測試===========================
*內顯硬體解碼、AMD Fluidmotion測試
如前言所提到,針對硬體解碼的部分,以下也將做測試。由於以CPU進行軟解基本上算是
十分耗資源的。雖然說R3 2200G的CPU性能算是不弱。但如果遇到4K高流量的影片可能還
是力有未逮,但由於GPU內部搭載著專門的硬體電路來針對常見的影像編碼進行編解碼,
因此使用這樣的硬體電路來進行解碼才是順暢又簡單的方案。
https://i.imgur.com/hgg2LqI.jpg
DXVA偵測,基本上大多數的編碼類型,都能夠吃上4K等級的解析度。
再來談FM,相信各位對於AMD Fluidmotion(簡稱FM)這項功能來說並不陌生,甚至許多人
還特別去購買AMD的顯示卡來專門做Fluidmotion,由於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BFRC)這套軟體的發明,使得一般用戶能夠十分簡單的就能享受到Fluidmotion
帶來的補幀效果。對於許多影片,尤其是原始幀數僅有24~29.97左右的動漫來說,這項功
能可以說是十分好用的。
先至官網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網址:
http://bluesky23.yukishigure.com/BlueskyFRC.html
並安裝
https://i.imgur.com/FiSUdFQ.jpg
https://i.imgur.com/UAhkZXg.jpg
進入之後點選Active AFM setting on Radeon Settings,重開機後將AFM Mode改成
Mode1,下方24p記得一起打勾
https://i.imgur.com/SzMsvap.jpg
之後就能在Radeon設定-影像-自訂下,看到AMD Fluidmotion選項了,這裡也記得要打開
https://i.imgur.com/WlUPDPR.jpg
接著撥放器也要設定,這裡以PotPlayer為例子,記得去全域濾鏡下新增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濾鏡,並且右下角選擇"強制使用"。如果你不想要開FM的時候,把它改成
不使用即可。
當然補幀的順暢度與顯示的性能也有關係,畢竟吃的是顯卡的GPU-3D引擎。以下將以不同
編碼與解析度測試補幀的流暢度。
https://i.imgur.com/MT4CKtT.jpg
1080p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實測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59.2%左右
其中影像解碼的部分不管是使用軟解或是硬解都是綽綽有餘的。
https://i.imgur.com/38sor2Y.jpg
1080p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
在62%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fUQKutn.jpg
2K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67%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P13ZQq4.jpg
2K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64%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i0JgmnV.jpg
https://i.imgur.com/8iy0oe5.jpg
4K AVC / H.264 與 HEVC / H.265 原始23.98~29.97FPS,在補幀方面確實比較力有未逮
一些,沒辦法穩穩地補滿59.x。不過利用內建的硬體解碼引擎來在一般模式下播放,也能
夠輕鬆地應付。
https://i.imgur.com/J7hWA76.jpg
4K HEVC / H.265 原始60FPS,使用硬體解碼能夠順暢撥放(59.x FPS)
https://i.imgur.com/n113HmD.jpg
縱使是當年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4K AVC1 120FPS片源。也能夠以100多FPS的幀率來順
暢的撥放!
基本上來說如果不是特別變態等級的流量的影片,基本上解析度在2K以下的影片通通都能
順暢的播放,並且透過FM來進行補幀至60左右的FPS。縱使是4K解析度的影片,利用具備
4K硬解的VCN引擎進行解碼,也能夠在一般情況下順利播放。
https://i.imgur.com/UjwBn9g.jpg
圖表整理一覽
*Meltdown與Spectre漏洞測試
Meltdown與Spectre是兩個今年爆發的漏洞,intel幾乎許多CPU都中了Meltdown,而
Spectre則是具備分支預測運算CPU都可能中。
近期甚至有被發現Spectre V2的漏洞,在Spectre V2方面,AMD由於架構之間的差異,因
此風險接近於零,而intel則是通通都有中。
https://i.imgur.com/y38lxMj.jpg
我們利用Meltdown and Spectre網站所發表的程式進行測試,確認AMD這款R3 2200G基本
上免疫了上述兩個漏洞,並且性能方面也是GOOD。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燈光效果介紹====================
https://i.imgur.com/FFGVQRw.jpg
實際上機,通電後就會發出炫目的燈光,預設是自動以漸層(Rainbow)的方式變換
https://i.imgur.com/zkXKtUL.jpg
可以至官網下載T-FORCE BLITZ軟體,這套軟體是所有的平台都能使用的,並不侷限於特
定主機板廠牌
https://i.imgur.com/3os8YDa.jpg
軟體介面介紹,預設提供11種模式切換,像是靜態、呼吸、彩虹等等情境。還有一個
music模式,可以根據電腦所播放的音樂節奏放出相對應的燈效
https://i.imgur.com/9QFhBNO.jpg
https://i.imgur.com/Rqvx7CY.jpg
顯示顏色方面,可調整顏色的項目,在右邊有一個RGB色環可以自行調整。可以逐節調整(
實際效果如圖二)
如果說晚上要睡覺時不想要燈光了話,右上角也能夠一鍵將燈效關閉,十分方便。
https://i.imgur.com/p18qc5A.jpg
music模式內容一覽,總共有八種模式可供選擇。會根據音樂節奏而發出不同的燈光效果
,十分酷炫。
https://youtu.be/U2zBSE9b2WM
以上影片為九種特效的實際運作畫面影片,供大家參考
===================================心得結論===================================
這款AMD所最新推出的R3 2200G Raven Ridge APU,可以說是將AMD最新的架構,不管是
CPU還是GPU,都集中在這裡。根據測試的結果來看,在CPU方面表現的算是有一定的水準
,與競爭對手來說,在預設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各有輸贏了。但相較於競爭對手鎖倍頻這種
小氣的作風,這款R3 2200G 還能夠超頻來獲得更強大的性能。
而在GPU方面幾乎是壓倒性的大勝利!所有的GPU相關測試項目都遠勝競爭對手I3-8100的
同價位產品,差距甚至到了2倍。以許多大作遊戲,包括虹彩六號與BF4來看,縱使已經將
特效調成最低,但是競爭對手的表現卻僅能在30FPS左右徘迴,在遊玩的過程中明顯會感
到不順暢。而AMD的這顆R3 2200G內建的強悍內顯,則可以在平均下表現超過60FPS。能夠
順暢的遊玩部分的大作遊戲。而英雄聯盟這種比較平民的遊戲,特效全開當然是沒問題且
十分順暢的。
最後還有影片硬體解碼與AMD FluidMotion的功能。相較於AMD在R9 300系列所令人比較詬
病的硬體解碼方面 (許多R9 300系列的顯卡無法硬解4K影片),這顆R3 2200G內建的內顯
是Vega家族的,內建最新的VCN1.0硬體解碼單元。因此能夠順利以硬解來撥放4K HEVC
60FPS的影片。甚至連以往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 x264 2160p 120FPS測試片,都能夠
解出100FPS以上的成績,想要作為4K影音播放機,使用這顆R3 2200G是沒問題的。
而最受動漫迷所喜愛的FluidMotion當然也具備。相較於幾個世代以前的A8-7600 APU,僅
能夠順暢處理1080p AVC的影片,其餘HEVC或更高解析度的通通都無法完美處理。這款R3
2200G則是連2K HEVC 24FPS的影片,都能夠順暢的補上60FPS,可以說是
完美的讓FluidMotion功能能夠實際的應用到各類影片中。
再來還有主機板的支援程度,AMD官方已經承諾AM4腳位將會延續產品壽命到至少2020年。
換言之您現在所購買的AM4腳位的主機板,可以保證在2020年以前的產品都能正常相容與
使用。而intel則是小氣許多,官方直接說明8000系列、Coffeelake的CPU僅能使用300系
列的主機板。100和200系列除非透過非官方的一些手段才能夠支持,操作十分麻煩也不保
證。並且這樣搞確實可能也會遇到一些bug,例如內顯點不亮之類的。因此選擇AMD AM4系
列的平台還能夠為之後的硬體升級以更低成本來實現。
綜上述的測試,AMD R3 2200G可說是目前性價比相當高的內顯平台,對於預算方面在
15000這個級距的玩家們來說,相信將是非常棒的選擇。
https://i.imgur.com/9fFDBkP.jpg
--
https://goo.gl/Gbv4gZ
--
用行動上網沒499吃到飽的慎點!
=====================================前言=====================================
https://i.imgur.com/BhWPd8H.jpg
AMD在AM4腳位與第一代Ryzen系列CPU剛出的時候,就有規劃包含內顯版本的raven ridge
系列的CPU了。而市面上大多數的AM4腳位主機板也多有設計內顯的輸出孔,除了先前所出
的bristol ridge以外,目前能夠使用內顯性能的就是raven ridge系列的CPU了。
目前在零售通路上能夠買到的raven ridge CPU大概有兩款,分別是AMD的R3 2200G 與
R5 2400G。在內顯方面分別集成了Vega 8與Vega 11系列的GPU。GPU時脈方面分別為1.1
與1.25GHz。並且也都是不鎖倍頻的,因此搭配目前市面上的B350、X370、X470這幾種晶
片組的主機板,都能夠藉由超頻來獲得更多的性能。
https://i.imgur.com/lt1Rpd5.jpg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能夠買到的AMD AM4腳位系列的CPU與通路價格列表,第二代Ryzen系列
以粗體特別表示
而在CPU方面同樣規格也是亮眼的。可以看到在規格上,R5 2400G 有著 4C8T的設計。基
頻 3.6GHz、 Turbo 3.9GHz。而R3 2200G 則是 4C4T,基頻 3.1GHz 、 Turbo 3.7GHz。
並且皆為 65W TDP 的設計。
===========================AMD Raven Ridge 細節解說===========================
與summit ridge較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兩款CPU皆是僅使用單一顆 CCX ,並且這顆CCX內部
包含四個核心。在L3快取方面給予CPU所使用的容量也較低一些,為4MB。會有這樣的設計
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不同於諸如R7 1700~1800X,全線採用4+4 CCX(亦即兩組CCX單元,每組由4個CPU核心組成
,所以總計8核)與共享16MB (8x2) L3緩存。或是R5 1400,採用2+2 CCX、8MB (4x2) L3
快取的設計。這次的R3 2200G與R5 2400G均採用4+0 CCX 與4MB (4x1) L3快取的設計。
畢竟還要集成高性能的Vega GPU單元,捨棄一組CCX的設計也是合理的。至於在遊戲性能
方面,其實兩組或單CCX在不同的遊戲下各有長短,因此若以遊戲角度來看,2+2或4+0的
設計其實都是正確的,而L3快取也捨棄在CCX單元中離CPU部分較遠的8組L3 512KiB Block
,雖然容量變成4MB,但是對於快取的延遲與時脈增加方面卻是有正向的幫助。
https://i.imgur.com/DMDdCX4.png
https://i.imgur.com/5P6nXv3.png
*一組完整的Zeppelin dieshot。可以看到分別有兩組CCX模塊,每組CCX裡面有四核心、
由16組512KiB組成的L3快取。
https://i.imgur.com/gCQpfez.png
*而raven ridge APU中,僅有一組CCX。捨棄了前面所說離核心較遠的8組L3 Block。因此
僅剩下距離較近的8組共4MB的L3快取,而Vega GPU內建顯示單元占了許多的面積。
https://i.imgur.com/Td5uxxp.png
*CCX中每個Core,內部包含了諸如基本CPU單位會有的ALU、以及L1快取等等。並且也有包
含完整的FPU(浮點運算器)。
與以前的推土機、打樁機架構不同的是,上述兩種架構的CPU,若以8核心的FX8320來看,
在FPU方面僅有ALU的一半數量(即4個與8個),因此上述兩種舊架構在浮點運算方面的性能
表現算是比較不佳的。而這一代獲得了大量的改善。
上述資料來源
https://en.wikichip.org/wiki/amd/microarchitectures/zen
https://i.imgur.com/YcixTXl.jpg
在Ryzen 5 2400G 的GPU中,有 11 組 CU,預設時脈為 1250MHz。而 Ryzen 3 2200G 則
是 8 組CU,預設時脈為 1100MHz。
在I/O方面的部分,R3 2200G與R5 2400G相比於summit ridge。確實也有一些差別。比較
明顯的地方是PCI-E通道。 SoC 本身提供PCI-E 3.0 x8 的頻寬供獨顯使用,確實是沒有
到完整的x16。但基本上來說3.0 x8的頻寬其實基本上是可以完全發揮大多數市面上顯卡
的性能了,畢竟3.0 x8 的頻寬與2.0 x16 是一樣的。
https://i.imgur.com/XlBteGN.jpg
在其他方面,USB方面提供 4 個 USB 3.1 Gen2、1 個 USB 3.1 Gen1 (基本上等於大家常
說的USB3.0)、1 個 USB 2.0;換言之,光這顆APU本身最多可以輸出6個USB Port,再搭
配主機板上的晶片組(最低階的A320也能提供到9個),大概可以提供至少15個USB插槽,對
於主機板設計上基本上也是夠用的。
https://i.imgur.com/LURNWc1.jpg
而其中 2 組 USB 3.1 Gen2 支持 DisplayPort Type C Alt Mode,可採用 USB Type C
介面輸出 DP 影像,規格為DP 1.4 HBR3 (當然也要主機板有實作上去才能使用);除了前
述提供給獨顯使用的PCI-E 3.0 x8以外,還有另外提供通用的PCI-E 3.0 x8 通道(需保留
至少 x4 的通道給南橋使用) ,儲存方面則提供2 個 SATA 。
===========================VEGA內顯架構,本次的主角===========================
https://i.imgur.com/AJhIkAA.jpg
相較於CPU的部分其實相信各位在Ryzen 1000系列上都大致看過了,但這兩款APU中最引人
所注目的地方相信還是裡面的內顯部分。
https://i.imgur.com/1yOArLb.jpg
這次的 raven ridge APU 透過 Infinity Fabric 技術來集成CPU、GPU繪圖核心、記憶體
控制器、多媒體硬件解編碼引擎、影像輸出引擎、I/O等單元。
https://i.imgur.com/LjTUe4a.png
Infinity Fabric(IF) 可以說是大家以往常聽到的HyperTransport技術的演進,AMD擁有
IF的專利技術與智慧財產權。透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在一個晶片中連接各種的異質運算單
元,目前不管是這次所介紹的raven ridge,還是Ryzen第一代的summit ridge、第二代的
Pinnacle Ridge、伺服器面向的EPYC (代號Naples)、以及VEGA 56 / 64的顯卡等。都會
採用這樣的技術來實現晶片中各單元的互聯。
https://i.imgur.com/yXWvnnW.jpg
Vega內顯方面,可以看到以Ryzen 5 2400G內部的Vega 11為例,一共有11組NCU,而
Ryzen 3 2200G的Vega 8則是共有8組NCU。每組NCU擁有64個Shader著色器單元和4個TMU紋
理單元。而ROP光柵運算單元兩者都是16個。
由於內建的VEGA繪圖核心在AMD的歸類中,是屬於第五代 GCN 架構,因此許多大家有聽過
的特色與功能自然都包含在其中,包括動漫迷必備的Fluid Motion 補幀技術,新一代的
VP9、HEVC硬件解碼等等多媒體相關的解編碼引擎、Freesync等等,都會包含在其中。
https://i.imgur.com/C2utfbN.jpg
*AMD Fluid Motion 技術能夠將 24FPS 或是 30FPS 的影片補至 60FPS,大幅增加觀賞時
的流暢度
有關以上介紹的部分,在下方實際測試的欄目中將會以實機測試給大家看。
===================Precision Boost 2更加進步的時脈控制技術====================
https://i.imgur.com/6n4XR1I.jpg
Precision Boost技術在第一代Ryzen CPU上就已經實現了,這功能主要是依據CPU核心使
用數的多寡來調控時脈高低,如果應用程序僅占用1核心,致使其餘3核心的負載不高。這
時候就可以針對那一顆核心的時脈進行增加,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若所有核心都被使
用,則因為溫度、功耗等等方面的限制,將工作頻率切換成一般的情況。
https://i.imgur.com/m9csK0W.jpg
在第一代的Precision Boost技術上,由於是依據執行續使用率來決定。因此時脈增減過
程的落差比較大一些。而第二代的Precision Boost 2技術,則是還會依據 CPU 溫度、負
載等因素來調整,這使得在時脈增減的曲線圖更加的平滑平緩,對於切換單多工處理的性
能方面是有益處的。
=======================AMD Ryzen 3 2200G 包裝與本體一覽=======================
https://i.imgur.com/AcKKHRa.jpg
這次所拿到的是AMD R3 2200G來進行測試,在外盒設計上與其他款的Ryzen系列CPU算是很
相近,都是以橘色與黑色的配置來呈現。當然為了更加增加高效能內顯的重要性,額外打
上了Processor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的字樣與 VEGA顯示晶片的識別Logo。
https://i.imgur.com/sIV0YUC.jpg
https://i.imgur.com/aeTqPXq.jpg
https://i.imgur.com/hc1TukU.jpg
同樣的在盒子右側可看見內部的處理器的實際樣子,而在盒子的上方與底部都貼有防偽與
防拆封封條貼紙
https://i.imgur.com/Ehydyez.jpg
https://i.imgur.com/QfTDXv1.jpg
裡面還附有一張紙,提醒如果你的主機板BIOS版本較舊了話,必須先更新方能支持。根據
AMD官方的說法,AM4腳位將會在消費等級的市場上的生命週期持續到2020年。
這點相較於競爭對手Intel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以最新的Intel 第八代CPU來說,官
方的並不支持搭配100與200系列的晶片組主板,使得原本持有上述兩種晶片組的主機板的
玩家若要升級為第八代的CPU,必須連板子都換成300系列,不然就是嘗試以非官方認可的
高風險且不保證的手段來獲取支持。對於玩家來說將會是一筆額外的開銷。
https://i.imgur.com/ZTc0W3G.jpg
在機殼信仰貼紙方面,同時提供了Ryzen3與Radeon Vega Graphic的貼紙,畢竟兩者都是
這款APU的特色。
https://i.imgur.com/zEksGNF.jpg
https://i.imgur.com/DrJyBMd.jpg
CPU正背面一覽,與第一代Ryzen相同,採用Socket AM4 1331Pin
https://i.imgur.com/Ji5QKWU.jpg
https://i.imgur.com/D845hmV.jpg
https://i.imgur.com/IpLVBKF.jpg
隨盒裝所附上的AMD Wraith Spire 散熱器,基本上應付TDP僅65W的R3 2200G與R5 2400G
其實都是足夠的。
========================其他測試設備,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這次測試除了前述提到的AMD R3 2200G CPU,算是此次的測試主角。在主機板方面則是搭
配華擎的AB350M Pro4。而記憶體方面則是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 8Gx2 2666。並
且在CPU散熱裝置方面採用俗稱AMD信仰風扇的AMD Wraith Max散熱器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
===========================AMD Wraith MAX散熱器介紹===========================
AMD Wraith MAX是這次AMD特別推出的一款帶有信仰意味的CPU散熱器,目前在台灣已經可
以簡單的在市場上購買到了
https://i.imgur.com/FDQzd2c.jpg
外包裝一覽,正面以黑灰白色印上AMD Wraith MAX THERMAL SOLUTION的字樣,側邊有本
體的圖案與支持的主機板RGB LED燈效技術。
https://i.imgur.com/FrC08Qm.jpg
https://i.imgur.com/TE9sqGU.jpg
https://i.imgur.com/Y52s2Ib.jpg
本體的部分,採用下吹式的設計。並且搭載銅質熱導管與鋁質散熱鰭片。另外所附的的黑
線則是拿來連接主機板上RGB header所使用的
=========================華擎AB350M Pro4 AM4主機板介紹========================
由於本次所測試的AMD R3 2200G是不鎖倍頻的一款CPU,而目前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AM4主
機板的晶片組。大致上就是A320、B350、X370、X470這四種。除了A320外,其餘皆可超頻
。因此選擇價位平民,且既可以超頻,在I/O與功能性方面也能滿足大多數玩家的條件下
。選擇B350確實是目前最適合的。
這次所選用的是華擎的AB350M Pro4,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根據通路售價的查詢結果,
目前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的B350 M-ATX主機板來說,這款板子確實是目前最低價的。在其
餘周邊規格方面也與他牌幾乎沒甚麼差別。內顯輸出方面提供1A1D1H,背板提供一個
USB3.1 Gen1 Type-C插槽,M.2的部分也一應俱全。算是目前來說這個價位區間相對不錯
的選擇。
https://i.imgur.com/W3vu3wO.jpg
彩盒外包裝上以黑色與灰白色為主題,印有產品型號。左上角有Ryzen 2000系列CPUReasy
的字樣,證明該主機板已經在出廠時就更新到支援2000系列CPU的BIOS版本了。並且下方
印有支援的CPU種類,包括Bristol Ridge系列的APU與Ryzen系列的CPU。
這裡順便再額外講一點,基本上目前市面上的AM4主機板只要升級BIOS,目前新上市的
Ryzen第二代也能夠支援,這點也是AMD官方所認證且認可的。
https://i.imgur.com/CywtPyG.jpg
https://i.imgur.com/WTfQiLB.jpg
背面標示產品實際照片、背板I/O介紹、特色與規格一覽,產品序號則位於側邊。
特色方面導入一組Ultra M.2,可提供比起一般M.2還要更高的32Gb/s PCIe Gen3 x4通道
,兩組M.2也都能夠支援SATA3 (6.0Gbps) 的M.2裝置。USB Type-C接頭。華擎超合金
(Super Alloy)頂級用料。ELNA音響電容用料這些特色。
https://i.imgur.com/BjcQyGF.jpg
內部配件的部分,有2個M.2固定螺絲、後擋板、驅動光碟、2條SATA 傳輸線、以及說明書
https://i.imgur.com/fFSirYE.jpg
https://i.imgur.com/23VL2rg.jpg
主機板本體正背面一覽
https://i.imgur.com/Dj5GgXL.jpg
背板I/O,可以看到三個內顯輸出界面(1A/1D/1H)都齊全,最新的USB Type-C Port也有設
計上去。
https://i.imgur.com/YiAdm6c.jpg
CPU供電部分採用ISL95712 PWM控制IC,供電相數採Vcore 3x2 + SOC 3相供電的設計。並
且在晶體方面都有被動式散熱鰭片覆蓋。
https://i.imgur.com/4NoOzDi.jpg
音效方面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ELNA音響電容設計,針對音效電路部分也有
做切割線達到隔離效果。
https://i.imgur.com/YNfPokL.jpg
網路晶片則是Realtek RTL8111GR,能實現千兆乙太網路
https://i.imgur.com/DTxUpgv.jpg
第一組Ultra M.2可提供高達32Gb/s PCIe Gen3 x4的頻寬,當然也兼容SATA3(6Gbps)。
https://i.imgur.com/cX2Bom9.jpg
四個SATA皆採轉90度布局設計,能夠避開與長顯卡的干涉
https://i.imgur.com/3VvJNXh.jpg
AMD FAN LED與RGB Header也都具備。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介紹============
https://i.imgur.com/7EtpPV3.jpg
由於內顯部分,顯存將會需要與主機板上的DDR4記憶體共享。因此選用高速記憶體是必須
的。相較於一般的DDR4 2133。這次選用的是X.M.P基本盤能夠上2666的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https://i.imgur.com/rLebqir.jpg
T-FORCE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本體一覽,散熱片採雪白色設計,當然也有黑色的版本可
供選擇。上方整條都是可發光的RGB超廣角原力流光設計的區域。中間標有T-FORCE的標誌
,左上角則有DELTA R的字樣。
https://i.imgur.com/TxSbJwl.jpg
另一側上方貼有產品貼紙,單條容量為8GB,表定頻率為DDR4-2666,CL為15-17-17-35,
電壓為1.2V
https://i.imgur.com/RfMYV73.jpg
將兩條疊在一起的特寫一覽
====================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介紹====================
由於這次使用的Wraith MAX散熱器在先前有上機過,故散熱膏還是需要重上。所以這次選
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這款散熱膏。
https://i.imgur.com/jpIA667.jpg
https://i.imgur.com/UBvAURM.jpg
在盒子背面有註明相關性能參數,並且還有附上擦拭酒精棉片,方便玩家去除舊的散熱膏
並重上
https://i.imgur.com/OnRBqZ9.jpg
本體的樣子
==================================其他配備=====================================
https://i.imgur.com/RosMOPj.jpg
在其他的部分,PSU使用版上許多人推薦的Antec NE550G,具備七年免費保固與金牌轉換
效率。而SSD則是繼續沿用OCZ Trion 150 480G
========================AMD Ryzen 3 2200G 預設效能測試========================
測試配備一覽
CPU:AMD R3 2200G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ASRock AB350M Pro4
VGA:AMD R3 2200G Vega 8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https://i.imgur.com/1YCRNT8.jpg
組裝完成如圖片,由於後面有溫度測試,故全程以裸機進行
PCmark 8的部分均使用加速(Accelerated)模式進行,加速設備均指定為Vega 8內顯
https://i.imgur.com/net8CSu.jpg
按照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
https://i.imgur.com/6DxrjnP.jpg
CPU-Z 單執行續424.4、多執行續1619.9,基本上已經完全超越AMD當年最頂級的FX-8350
了
https://i.imgur.com/OT9I9xG.jpg
CPUMARK 99 :557
https://i.imgur.com/zUohMsJ.jpg
SuperPi 1M :11.038s
https://i.imgur.com/SUfOlmV.jpg
Fritz Chess Benchmark :9993
https://i.imgur.com/KwCFFnZ.jpg
wPrime:32M-10.805 sec、1024M-335.086 sec
https://i.imgur.com/wz7zW9F.jpg
WinRAR 效能測試 :4705
https://i.imgur.com/8NqZYJ1.jpg
7-Zip 效能測試 :15270 MIPS
https://i.imgur.com/zQZK5fY.jpg
CINEBENCH R11.5 CPU :6.47 pts
https://i.imgur.com/5mf0DpQ.jpg
CINEBENCH R15 CPU :562 cb
https://i.imgur.com/qEIfuV8.jpg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369
https://i.imgur.com/2w2UPB3.jpg
PCMARK7 Score :6832
https://i.imgur.com/SVsGbq7.jpg
PCMARK8 Home Score :4232
https://i.imgur.com/AAI6VM8.jpg
PCMARK8 Creative Score :4968
https://i.imgur.com/8rvdj28.jpg
PCMARK8 Work Score :5048
https://i.imgur.com/RLyoPlO.jpg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432
https://i.imgur.com/9eMXzAR.jpg
x264 FHD Benchmark :21.03 FPS
https://i.imgur.com/ibZgZFB.jpg
x265 FHD Benchmark :11.15 FPS
https://i.imgur.com/XP3uVog.jpg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6.42 FPS
https://i.imgur.com/30Oxj52.jpg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3.168 FPS
https://i.imgur.com/qJYBHT1.jpg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07.7
H/s
https://i.imgur.com/EAJLBlb.jpg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1.19GFlops
https://i.imgur.com/l9Y7l0O.jpg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CPU超頻測試========================
這次我們僅簡單的利用AMD官方所推出的超頻工具:Ryzen Master來進行較一般幅度的超頻
,由於過程十分的簡單,完全不懂相關BIOS設置的新手們也不用擔心,簡單的幾步驟的設
定即可成功獲得超頻帶來的性能提升!
https://i.imgur.com/B2uwMHf.jpg
首先先到AMD官網,下載AMD Ryzen Master工具,網址為
https://www.amd.com/zh-hant/technologies/ryzen-master
。並且安裝好
https://i.imgur.com/5whyvvU.jpg
接著打開,同意相關事項後會到這裡,點選Profile1頁面,設定好之後點右上角的套用。
經過反覆的測試,我們將頻率調整到四個核心都是4000MHz,電壓的部分則上調至1.475V
。經過AIDA64 FPU Street Test一小時候確定運作正常,超頻成功。
*註:測試穩定度請確定CPU與FPU(浮點運算)系列的測試都能夠通過,一般來說如果一般
CPU測試的項目都能夠通過,在FPU測試下可能未必,畢竟FPU測試相對較為嚴苛。
https://i.imgur.com/N7LBrsJ.jpg
同樣按照國際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頻率確定是399xMHz,基本上是成功的
。
https://i.imgur.com/80eqZWV.jpg
CPU-Z 單執行續454.8、多執行續1782.9
https://i.imgur.com/RRMRDp9.jpg
CPUMARK 99 :608
https://i.imgur.com/xfq2ESB.jpg
SuperPi 1M :10.949s
https://i.imgur.com/xQEsCHm.jpg
Fritz Chess Benchmark :10744
https://i.imgur.com/oLuZuLw.jpg
wPrime:32M-9.988 sec、1024M-312.084 sec
https://i.imgur.com/frmefkp.jpg
WinRAR 效能測試 :4725
https://i.imgur.com/cE562HH.jpg
7-Zip 效能測試 :16421 MIPS
https://i.imgur.com/k071aIU.jpg
CINEBENCH R11.5 CPU :6.76 pts
https://i.imgur.com/Zb648Tu.jpg
CINEBENCH R15 CPU :607 cb
https://i.imgur.com/jd5x7Cb.jpg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700
https://i.imgur.com/PTA9RUl.jpg
PCMARK7 Score :7139
https://i.imgur.com/5yI9fuQ.jpg
PCMARK8 Home Score :4380
https://i.imgur.com/jRSZK9I.jpg
PCMARK8 Creative Score :5211
https://i.imgur.com/7EUED8c.jpg
PCMARK8 Work Score :5253
https://i.imgur.com/OG4Xdjv.jpg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670
https://i.imgur.com/n7jRnRq.jpg
x264 FHD Benchmark :23.10 FPS
https://i.imgur.com/M0swSWp.jpg
x265 FHD Benchmark :11.64 FPS
https://i.imgur.com/yNKdoUO.jpg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8.39 FPS
https://i.imgur.com/EAUI81N.jpg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428 FPS
https://i.imgur.com/6TfHsL4.jpg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12.1
H/s
https://i.imgur.com/digCfym.jpg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5.32 GFlops
https://i.imgur.com/GRlJ0J9.jpg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GPU內顯性能測試======================
以下測試的部分,在CPU方面以前述所設定的4.0GHz的時脈進行測試。內顯共享記憶體均
調整到2G。雖然說如果抓了微軟的新驅動下,部分主機板或許可以調整到4G,華擎這片
AB350M Pro4在UMA Buffer Size下也有這樣的選項。但如果以AMD在官網所發表的最新驅
動來說,調成4G實際上還是只有2G。
https://i.imgur.com/B2M0cjT.jpg
華擎AB350M Pro4 BIOS,在UMA Buffer Size下可以調整記憶體大小
為了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狀況,所以這次還是以官方所稱的最大2G共享記憶體來進行測試。
但這也代表著未來的更新將可能可以正式支援到大於2G的內顯記憶體,假設未來記憶體價
格下降,對於玩家來說選擇這款這兩款新款APU的產品來說,相信還會有更大的顯示性能
提升。
https://i.imgur.com/mHVGi9h.jpg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4384
https://i.imgur.com/W4abn2M.jpg
3DMark11 Extreme Mode :X1106
https://i.imgur.com/oCBCJpR.jpg
3DMARK Time Spy:983
https://i.imgur.com/LbjugMh.jpg
3DMARK Fire Strike:2585
https://i.imgur.com/K3tmagP.jpg
3DMark Sky Diver:9092
https://i.imgur.com/cPMrrvb.jpg
VRMark Blue Room :225
https://i.imgur.com/K3tmagP.jpg
VRMark Cyan Room :976
https://i.imgur.com/FdeQMJA.jpg
VRMark Orange Room :1431
https://i.imgur.com/eeVQBhR.jpg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3428
https://i.imgur.com/ibXW9Ff.jpg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94
https://i.imgur.com/O0jd7S4.jpg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76
https://i.imgur.com/mwMeVdR.jpg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5.1FPS / 379
https://i.imgur.com/dWcp4HM.jpg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3.6FPS / 570
https://i.imgur.com/d03gNjM.jpg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720P) :40.36FPS / 5396
==========================AMD Ryzen 3 2200G 遊戲測試==========================
由於R3 2200G的內顯方面確實是這次的重頭戲,因此相信不僅僅只能應付諸如英雄聯盟這
類的MOBA。在一些大作遊戲上進行特效方面的取捨相信也是可以順暢運行的。以下將進行
實際測試。並與I3-8100比較。
測試配備與前述相同,內顯記憶體同樣也是調到2G。
https://i.imgur.com/d3gLBF0.jpg
虹彩六號,1080p Low、內建benchmark測試,在平均上有64.7FPS
https://i.imgur.com/gtTk9dP.jpg
而戰地風雲4則是實際進行遊戲,地圖為龍隘之戰,64vs64。設定為1080p Low。並以
Fraps抓取。整體遊玩的過程來說是順暢的,在平均方面有63.29FPS
https://i.imgur.com/kPZNuUx.jpg
英雄聯盟的部分則是由於遊戲的反作弊相關設計,因此所有的測試軟體都不能直接對該遊
戲抓取FPS並記錄。因此我們只能進入遊戲時拍右上角的FPS作為依據。這部分供各為玩家
簡單參考。
設定方面為1080p 全最高。在遊戲進行到中間小兵對線時,FPS為103,個人整體遊玩的體
驗是十分順暢的。
=========================與競爭對手Intel I3-8100比較==========================
https://i.imgur.com/2qVLuHa.jpg
這次競爭對手我們選擇在零售價位上相近的I3-8100,目前通路的實際售價,R3 2200G與
I3-8100,分別為$3350與$3400。
測試配備一覽
CPU:Intel I3-8100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MSI Z370 Gaming PRO Carbon
VGA:Intel I3-8100 UHD630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https://i.imgur.com/7OGKDHD.jpg
https://i.imgur.com/RcoCzJv.jpg
大致上的圖表如上,以下將挑選幾項較具指標性的測試結果並製成圖表比較與解說。
https://i.imgur.com/aJgsYjV.jpg
https://i.imgur.com/CvWvwYT.jpg
https://i.imgur.com/oJiZK8D.jpg
https://i.imgur.com/tNOhHC9.jpg
在單純CPU測試方面,單純就預設的情況來看。兩邊可以說是各有勝負,互有輸贏。當然
在許多R3 2200G預設比較弱一些的項目,也能夠靠著具有的超頻能力拉近甚至反超對手。
https://i.imgur.com/rZPOSQM.jpg
PCmark的部分,基本上R3 2200G全部都是獲勝的,相較於單純特定項目的CPU測試。
PCMark才是整體性能的綜合指標,能夠接近正常應用下的體驗比較,相對是比較有參考價
值的測試。
https://i.imgur.com/476z1Sa.jpg
https://i.imgur.com/4ryxMXf.jpg
https://i.imgur.com/AfmQ2bG.jpg
https://i.imgur.com/vBl4er8.jpg
而著重GPU方面的測試,AMD R3 2200G幾乎是完封對手。性能可以說平均下來是對手
I3-8100的兩倍。十分的厲害。
https://i.imgur.com/eidGmPe.jpg
https://i.imgur.com/O0jd7S4.jpg
以FFXIV Stormblood來看,I3-8100獲得的評比階級是"設定変更が必要",意思是在此設
定下畫面會有嚴重的LAG。而AMD R3 2200G則是獲得"やや快適",意思則是可以在此設定
下正常進行遊戲。
=================================溫度與耗電測試================================
溫度方面分成兩組測試,都是使用Wraith MAX散熱器進行
分別以普通的Y500散熱膏與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比較,並且在預設與超頻
4.0GHz下測試
https://i.imgur.com/qmRb6Xf.jpg
整體來說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的表現確實都比起一般常見的Y500還要好,分別有
1.38~1.5度的差距。
耗電方面則取AMD與intel兩組平台,分別測試CPU、FPU、GPU滿載的情況。以AIDA64
Stress Test與Furmark進行對比。
https://i.imgur.com/SpNS3ty.jpg
AMD R3 2200G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5.7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9.4W
AIDA64 FPU Stress Test:80.5W
Furmark :71.2W
AMD R3 2200G 超頻4.0GHz 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6.4W
AIDA64 CPU Stress Test:80.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98.3W
Furmark :75.9W
Intel I3-8100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3.2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3.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47.6W
Furmark :56.3W
在耗電方面,AMD R3 2200G確實稍微高了一些些,但性能兩倍,功耗可沒到兩倍這麼多。
在待機下的差距幾乎是可以忽略的。縱使是遊戲玩家最吃重的GPU方面,以Furmark來看,
R3 2200G超頻4.0GHz與intel I3-8100間的差距約20W。縱使一天跑滿3小時,電費一度算
4.5元,一個月也是8元的差距而已。所以說在耗電與電費方面的差距,兩者可以說是幾乎
可以忽略不計的
===========================其他功能、特色介紹與測試===========================
*內顯硬體解碼、AMD Fluidmotion測試
如前言所提到,針對硬體解碼的部分,以下也將做測試。由於以CPU進行軟解基本上算是
十分耗資源的。雖然說R3 2200G的CPU性能算是不弱。但如果遇到4K高流量的影片可能還
是力有未逮,但由於GPU內部搭載著專門的硬體電路來針對常見的影像編碼進行編解碼,
因此使用這樣的硬體電路來進行解碼才是順暢又簡單的方案。
https://i.imgur.com/hgg2LqI.jpg
DXVA偵測,基本上大多數的編碼類型,都能夠吃上4K等級的解析度。
再來談FM,相信各位對於AMD Fluidmotion(簡稱FM)這項功能來說並不陌生,甚至許多人
還特別去購買AMD的顯示卡來專門做Fluidmotion,由於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BFRC)這套軟體的發明,使得一般用戶能夠十分簡單的就能享受到Fluidmotion
帶來的補幀效果。對於許多影片,尤其是原始幀數僅有24~29.97左右的動漫來說,這項功
能可以說是十分好用的。
先至官網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網址:
http://bluesky23.yukishigure.com/BlueskyFRC.html
並安裝
https://i.imgur.com/FiSUdFQ.jpg
https://i.imgur.com/UAhkZXg.jpg
進入之後點選Active AFM setting on Radeon Settings,重開機後將AFM Mode改成
Mode1,下方24p記得一起打勾
https://i.imgur.com/SzMsvap.jpg
之後就能在Radeon設定-影像-自訂下,看到AMD Fluidmotion選項了,這裡也記得要打開
https://i.imgur.com/WlUPDPR.jpg
接著撥放器也要設定,這裡以PotPlayer為例子,記得去全域濾鏡下新增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濾鏡,並且右下角選擇"強制使用"。如果你不想要開FM的時候,把它改成
不使用即可。
當然補幀的順暢度與顯示的性能也有關係,畢竟吃的是顯卡的GPU-3D引擎。以下將以不同
編碼與解析度測試補幀的流暢度。
https://i.imgur.com/MT4CKtT.jpg
1080p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實測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59.2%左右
其中影像解碼的部分不管是使用軟解或是硬解都是綽綽有餘的。
https://i.imgur.com/38sor2Y.jpg
1080p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
在62%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fUQKutn.jpg
2K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67%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P13ZQq4.jpg
2K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
64%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https://i.imgur.com/i0JgmnV.jpg
https://i.imgur.com/8iy0oe5.jpg
4K AVC / H.264 與 HEVC / H.265 原始23.98~29.97FPS,在補幀方面確實比較力有未逮
一些,沒辦法穩穩地補滿59.x。不過利用內建的硬體解碼引擎來在一般模式下播放,也能
夠輕鬆地應付。
https://i.imgur.com/J7hWA76.jpg
4K HEVC / H.265 原始60FPS,使用硬體解碼能夠順暢撥放(59.x FPS)
https://i.imgur.com/n113HmD.jpg
縱使是當年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4K AVC1 120FPS片源。也能夠以100多FPS的幀率來順
暢的撥放!
基本上來說如果不是特別變態等級的流量的影片,基本上解析度在2K以下的影片通通都能
順暢的播放,並且透過FM來進行補幀至60左右的FPS。縱使是4K解析度的影片,利用具備
4K硬解的VCN引擎進行解碼,也能夠在一般情況下順利播放。
https://i.imgur.com/UjwBn9g.jpg
圖表整理一覽
*Meltdown與Spectre漏洞測試
Meltdown與Spectre是兩個今年爆發的漏洞,intel幾乎許多CPU都中了Meltdown,而
Spectre則是具備分支預測運算CPU都可能中。
近期甚至有被發現Spectre V2的漏洞,在Spectre V2方面,AMD由於架構之間的差異,因
此風險接近於零,而intel則是通通都有中。
https://i.imgur.com/y38lxMj.jpg
我們利用Meltdown and Spectre網站所發表的程式進行測試,確認AMD這款R3 2200G基本
上免疫了上述兩個漏洞,並且性能方面也是GOOD。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燈光效果介紹====================
https://i.imgur.com/FFGVQRw.jpg
實際上機,通電後就會發出炫目的燈光,預設是自動以漸層(Rainbow)的方式變換
https://i.imgur.com/zkXKtUL.jpg
可以至官網下載T-FORCE BLITZ軟體,這套軟體是所有的平台都能使用的,並不侷限於特
定主機板廠牌
https://i.imgur.com/3os8YDa.jpg
軟體介面介紹,預設提供11種模式切換,像是靜態、呼吸、彩虹等等情境。還有一個
music模式,可以根據電腦所播放的音樂節奏放出相對應的燈效
https://i.imgur.com/9QFhBNO.jpg
https://i.imgur.com/Rqvx7CY.jpg
顯示顏色方面,可調整顏色的項目,在右邊有一個RGB色環可以自行調整。可以逐節調整(
實際效果如圖二)
如果說晚上要睡覺時不想要燈光了話,右上角也能夠一鍵將燈效關閉,十分方便。
https://i.imgur.com/p18qc5A.jpg
music模式內容一覽,總共有八種模式可供選擇。會根據音樂節奏而發出不同的燈光效果
,十分酷炫。
https://youtu.be/U2zBSE9b2WM
===================================心得結論===================================
這款AMD所最新推出的R3 2200G Raven Ridge APU,可以說是將AMD最新的架構,不管是
CPU還是GPU,都集中在這裡。根據測試的結果來看,在CPU方面表現的算是有一定的水準
,與競爭對手來說,在預設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各有輸贏了。但相較於競爭對手鎖倍頻這種
小氣的作風,這款R3 2200G 還能夠超頻來獲得更強大的性能。
而在GPU方面幾乎是壓倒性的大勝利!所有的GPU相關測試項目都遠勝競爭對手I3-8100的
同價位產品,差距甚至到了2倍。以許多大作遊戲,包括虹彩六號與BF4來看,縱使已經將
特效調成最低,但是競爭對手的表現卻僅能在30FPS左右徘迴,在遊玩的過程中明顯會感
到不順暢。而AMD的這顆R3 2200G內建的強悍內顯,則可以在平均下表現超過60FPS。能夠
順暢的遊玩部分的大作遊戲。而英雄聯盟這種比較平民的遊戲,特效全開當然是沒問題且
十分順暢的。
最後還有影片硬體解碼與AMD FluidMotion的功能。相較於AMD在R9 300系列所令人比較詬
病的硬體解碼方面 (許多R9 300系列的顯卡無法硬解4K影片),這顆R3 2200G內建的內顯
是Vega家族的,內建最新的VCN1.0硬體解碼單元。因此能夠順利以硬解來撥放4K HEVC
60FPS的影片。甚至連以往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 x264 2160p 120FPS測試片,都能夠
解出100FPS以上的成績,想要作為4K影音播放機,使用這顆R3 2200G是沒問題的。
而最受動漫迷所喜愛的FluidMotion當然也具備。相較於幾個世代以前的A8-7600 APU,僅
能夠順暢處理1080p AVC的影片,其餘HEVC或更高解析度的通通都無法完美處理。這款R3
2200G則是連2K HEVC 24FPS的影片,都能夠順暢的補上60FPS,可以說是
完美的讓FluidMotion功能能夠實際的應用到各類影片中。
再來還有主機板的支援程度,AMD官方已經承諾AM4腳位將會延續產品壽命到至少2020年。
換言之您現在所購買的AM4腳位的主機板,可以保證在2020年以前的產品都能正常相容與
使用。而intel則是小氣許多,官方直接說明8000系列、Coffeelake的CPU僅能使用300系
列的主機板。100和200系列除非透過非官方的一些手段才能夠支持,操作十分麻煩也不保
證。並且這樣搞確實可能也會遇到一些bug,例如內顯點不亮之類的。因此選擇AMD AM4系
列的平台還能夠為之後的硬體升級以更低成本來實現。
綜上述的測試,AMD R3 2200G可說是目前性價比相當高的內顯平台,對於預算方面在
15000這個級距的玩家們來說,相信將是非常棒的選擇。
https://i.imgur.com/9fFDBkP.jpg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8-05-16T19:17
at 2018-05-16T19:17
By Dinah
at 2018-05-18T11:53
at 2018-05-18T11:53
By Edith
at 2018-05-19T03:08
at 2018-05-19T03:08
By Belly
at 2018-05-21T09:51
at 2018-05-21T09:51
By Suhail Hany
at 2018-05-22T06:17
at 2018-05-22T06:17
By Sandy
at 2018-05-26T14:08
at 2018-05-26T14:08
By Quanna
at 2018-05-29T13:04
at 2018-05-29T13:04
By Robert
at 2018-05-31T21:44
at 2018-05-31T21:44
By Yedda
at 2018-06-04T19:03
at 2018-06-04T19:03
By Enid
at 2018-06-06T18:54
at 2018-06-06T18:54
By Sarah
at 2018-06-11T13:35
at 2018-06-11T13:35
By Andrew
at 2018-06-15T17:43
at 2018-06-15T17:43
By Aaliyah
at 2018-06-19T13:25
at 2018-06-19T13:25
By Enid
at 2018-06-20T15:22
at 2018-06-20T15:22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6-24T12:34
at 2018-06-24T12:34
By Sierra Rose
at 2018-06-28T12:17
at 2018-06-28T12:17
By Bennie
at 2018-06-29T11:46
at 2018-06-29T11:46
By Andrew
at 2018-07-02T08:44
at 2018-07-02T08:44
By Megan
at 2018-07-05T11:15
at 2018-07-05T11:15
By Noah
at 2018-07-07T04:07
at 2018-07-07T04:07
By Ina
at 2018-07-10T07:51
at 2018-07-10T07:51
By Ula
at 2018-07-12T09:28
at 2018-07-12T09:28
By Ina
at 2018-07-13T10:53
at 2018-07-13T10:53
By Frederic
at 2018-07-17T00:14
at 2018-07-17T00:1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7-17T22:39
at 2018-07-17T22:39
By Edwina
at 2018-07-19T19:02
at 2018-07-19T19:02
By Catherine
at 2018-07-21T07:14
at 2018-07-21T07:14
By Andy
at 2018-07-24T07:02
at 2018-07-24T07:02
By Xanthe
at 2018-07-26T22:07
at 2018-07-26T22:07
By Mia
at 2018-07-30T06:17
at 2018-07-30T06:17
By Anthony
at 2018-08-02T23:50
at 2018-08-02T23:50
By Donna
at 2018-08-04T14:43
at 2018-08-04T14:43
By Blanche
at 2018-08-05T22:22
at 2018-08-05T22:22
By Lucy
at 2018-08-09T07:02
at 2018-08-09T07:02
By Zenobia
at 2018-08-10T07:35
at 2018-08-10T07:35
By Mia
at 2018-08-14T16:32
at 2018-08-14T16:32
By Damian
at 2018-08-18T19:59
at 2018-08-18T19:59
By Jacky
at 2018-08-21T23:26
at 2018-08-21T23:26
By Tracy
at 2018-08-26T12:09
at 2018-08-26T12:09
By Caitlin
at 2018-08-28T19:50
at 2018-08-28T19:50
By Erin
at 2018-09-02T07:43
at 2018-09-02T07:43
By Rosalind
at 2018-09-05T23:57
at 2018-09-05T23:57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9-09T00:04
at 2018-09-09T00:04
By Zora
at 2018-09-10T02:40
at 2018-09-10T02:40
By Hardy
at 2018-09-12T01:28
at 2018-09-12T01:28
By Agatha
at 2018-09-13T07:46
at 2018-09-13T07:46
By Megan
at 2018-09-17T20:50
at 2018-09-17T20:50
By Eden
at 2018-09-18T09:58
at 2018-09-18T09:58
By Eden
at 2018-09-18T14:30
at 2018-09-18T14:30
By Belly
at 2018-09-21T02:15
at 2018-09-21T02:15
By Olga
at 2018-09-21T16:01
at 2018-09-21T16:01
By Wallis
at 2018-09-26T14:20
at 2018-09-26T14:20
By Catherine
at 2018-09-30T12:09
at 2018-09-30T12:09
By Ingrid
at 2018-10-03T15:16
at 2018-10-03T15:16
By Poppy
at 2018-10-05T03:29
at 2018-10-05T03:29
By Gilbert
at 2018-10-08T07:08
at 2018-10-08T07:08
By Donna
at 2018-10-08T18:05
at 2018-10-08T18:05
By Franklin
at 2018-10-12T04:33
at 2018-10-12T04:33
By Liam
at 2018-10-12T20:32
at 2018-10-12T20:32
By Isabella
at 2018-10-14T07:09
at 2018-10-14T07:09
Related Posts
拉網路線
By Queena
at 2018-05-13T20:01
at 2018-05-13T20:01
升級舊電腦
By Anonymous
at 2018-05-13T19:26
at 2018-05-13T19:26
各位覺得Asus的主機板好用嗎?
By Gary
at 2018-05-13T17:07
at 2018-05-13T17:07
13k左右 Autocad 3DMax 繪圖機
By Quanna
at 2018-05-13T16:32
at 2018-05-13T16:32
2k內側透散熱佳機殼選擇
By Linda
at 2018-05-13T15:46
at 2018-05-13T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