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仍不夠力,期待AI成為6G發展之主力 - 手機討論

By Hedy
at 2019-08-29T10:35
at 2019-08-29T10:35
Table of Contents
5G仍不夠力,期待AI成為6G發展之主力
http://bit.ly/2LibI6Z
隨著5G正在全球地區陸續進行硬體佈建,甚至瞄準5G商業應用商機。然而,萬物聯網5G夠給力嗎?哪些類型的活動是5G無法實現的?
根據3GPP國際通信組織的時間表來看,3GPP將於2023年開啟對於6G的研究,並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對6G技術進行標準化(完成6G標準的時間點在2028年上半年),預計2028年下半年將會有6G設備產品面市。未來6G勢必採用「顛覆式」通信技術及創新型網絡架構,例如:SpaceX提出Starlink衛星網路星群計畫,從太空聯合地面基地站佈建,更能相輔相成。
德國布萊梅雅各大學(Jacobs University Bremen)研究團隊Razvan-Andrei Stoica和Giuseppe Abreu兩人認為,基於5G受制於局限性,他們認為AI人工智慧可能是驅動6G技術提前發展的主要動力,也就是說,6G是將機器學習應用推向全新世代的力量。
5G仍不夠力
雖然,5G比4G速度快。5G網路提供高達 600 Mb/秒 的下載速度,並且速度有可能大幅度的進步。相比之下,4G通常以 28 Mb/秒 的速度進行。
4G基地台只能處理4000個網路連接,5G基地台設計可處理多達100萬個網路連接,這將對體育賽事、重要遊行活動、線上遊戲、無人機即時監控、遠程醫療手術的通訊產生影響,尤其面對未來IoT概念之各種應用產品。
訊號延遲問題(即訊號通過網路傳輸所需的時間)。5G的延遲時間僅為1毫秒(milliseconds),而4G則為50毫秒或更長。
電池低耗能問題。目前的說法是,5G裝置的電池壽命是4G裝置的10倍。
未來6G結合AI革命
6G將提供更快的下載速度,目前的想法是接近1Tb(terabit)/秒。
6G將在大規模的AI智慧型代理(Artificial intelligent agents)解決複雜難題,能迅速及同時協調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協調大城市的自駕車問題為例,每天約有270萬台車進入紐約,這就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
未來的自動駕駛車,必須先了解自身的位置、環境變化,還有其他道路使用者(如騎自行車者、行人和其他自駕車),還有當自駕車經過交叉路口時進行協調,並以最短時間進行行車路線優化作業。這是對於高速演算是一項重大挑戰,例如,當自駕車接近特定的交叉路口時,汽車必須立刻建立一個即時網路(on-the-fly networks),同時處理大規模、大量數據並以超低延遲回應,這些超出5G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務要求。
未來6G新技術,基於大量數據的即時生成和協作處理。一個顯而易見的應用是網路優化,但其他應用包括金融市場監測和規劃、醫療保健優化、災害大規模範圍的即時預報(即在事件發生時的預測和應對能力)。顯然,6G結合AI代理(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agents)注定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也就是說,AI人工智慧將成為塑造6G未來通訊網路的動力。
------------------
5G尚未普及,3GPP已經開始規劃6G發展,預計除了下載速度加速,還能夠同時處理多筆資訊,結合AI代理發揮更勝於5G的效用。
--
http://bit.ly/2LibI6Z
隨著5G正在全球地區陸續進行硬體佈建,甚至瞄準5G商業應用商機。然而,萬物聯網5G夠給力嗎?哪些類型的活動是5G無法實現的?
根據3GPP國際通信組織的時間表來看,3GPP將於2023年開啟對於6G的研究,並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對6G技術進行標準化(完成6G標準的時間點在2028年上半年),預計2028年下半年將會有6G設備產品面市。未來6G勢必採用「顛覆式」通信技術及創新型網絡架構,例如:SpaceX提出Starlink衛星網路星群計畫,從太空聯合地面基地站佈建,更能相輔相成。
德國布萊梅雅各大學(Jacobs University Bremen)研究團隊Razvan-Andrei Stoica和Giuseppe Abreu兩人認為,基於5G受制於局限性,他們認為AI人工智慧可能是驅動6G技術提前發展的主要動力,也就是說,6G是將機器學習應用推向全新世代的力量。
5G仍不夠力
雖然,5G比4G速度快。5G網路提供高達 600 Mb/秒 的下載速度,並且速度有可能大幅度的進步。相比之下,4G通常以 28 Mb/秒 的速度進行。
4G基地台只能處理4000個網路連接,5G基地台設計可處理多達100萬個網路連接,這將對體育賽事、重要遊行活動、線上遊戲、無人機即時監控、遠程醫療手術的通訊產生影響,尤其面對未來IoT概念之各種應用產品。
訊號延遲問題(即訊號通過網路傳輸所需的時間)。5G的延遲時間僅為1毫秒(milliseconds),而4G則為50毫秒或更長。
電池低耗能問題。目前的說法是,5G裝置的電池壽命是4G裝置的10倍。
未來6G結合AI革命
6G將提供更快的下載速度,目前的想法是接近1Tb(terabit)/秒。
6G將在大規模的AI智慧型代理(Artificial intelligent agents)解決複雜難題,能迅速及同時協調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協調大城市的自駕車問題為例,每天約有270萬台車進入紐約,這就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
未來的自動駕駛車,必須先了解自身的位置、環境變化,還有其他道路使用者(如騎自行車者、行人和其他自駕車),還有當自駕車經過交叉路口時進行協調,並以最短時間進行行車路線優化作業。這是對於高速演算是一項重大挑戰,例如,當自駕車接近特定的交叉路口時,汽車必須立刻建立一個即時網路(on-the-fly networks),同時處理大規模、大量數據並以超低延遲回應,這些超出5G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務要求。
未來6G新技術,基於大量數據的即時生成和協作處理。一個顯而易見的應用是網路優化,但其他應用包括金融市場監測和規劃、醫療保健優化、災害大規模範圍的即時預報(即在事件發生時的預測和應對能力)。顯然,6G結合AI代理(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agents)注定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也就是說,AI人工智慧將成為塑造6G未來通訊網路的動力。
------------------
5G尚未普及,3GPP已經開始規劃6G發展,預計除了下載速度加速,還能夠同時處理多筆資訊,結合AI代理發揮更勝於5G的效用。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Callum
at 2019-08-31T07:05
at 2019-08-31T07:05

By Vanessa
at 2019-09-02T03:36
at 2019-09-02T03:36

By Ivy
at 2019-09-04T00:07
at 2019-09-04T00:07

By Susan
at 2019-09-05T20:38
at 2019-09-05T20:38

By Genevieve
at 2019-09-07T17:08
at 2019-09-07T17:08

By Emily
at 2019-09-09T13:39
at 2019-09-09T13:39

By Lily
at 2019-09-11T10:10
at 2019-09-11T10:10

By Zora
at 2019-09-13T06:40
at 2019-09-13T06:40

By William
at 2019-09-15T03:11
at 2019-09-15T03:11

By Selena
at 2019-09-16T23:42
at 2019-09-16T23:42

By Belly
at 2019-09-18T20:13
at 2019-09-18T20:13

By Kumar
at 2019-09-20T16:43
at 2019-09-20T16:4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9-22T13:14
at 2019-09-22T13:14

By Irma
at 2019-09-24T09:45
at 2019-09-24T09:45

By Lauren
at 2019-09-26T06:15
at 2019-09-26T06:15

By Yuri
at 2019-09-28T02:46
at 2019-09-28T02:46

By Robert
at 2019-09-29T23:17
at 2019-09-29T23:17

By Eartha
at 2019-10-01T19:48
at 2019-10-01T19:48

By John
at 2019-10-03T16:18
at 2019-10-03T16:18

By Candice
at 2019-10-05T12:49
at 2019-10-05T12:49

By Vanessa
at 2019-10-07T09:20
at 2019-10-07T09:20

By Aaliyah
at 2019-10-09T05:50
at 2019-10-09T05:50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0-11T02:21
at 2019-10-11T02:21

By Erin
at 2019-10-12T22:52
at 2019-10-12T22:52

By Mason
at 2019-10-14T19:23
at 2019-10-14T19:23

By Lily
at 2019-10-16T15:53
at 2019-10-16T15:53

By Susan
at 2019-10-18T12:24
at 2019-10-18T12:24

By Oliver
at 2019-10-20T08:55
at 2019-10-20T08:55
Related Posts
Google表示Mate 30不能用谷歌服務

By Wallis
at 2019-08-29T09:49
at 2019-08-29T09:49
Sony Xperia1 DxO超越XperiaXZ3成Sony史上

By Gilbert
at 2019-08-29T09:27
at 2019-08-29T09:27
谷歌計畫將Pixel智慧型手機生產從中國移

By Ingrid
at 2019-08-29T08:37
at 2019-08-29T08:37
S8 Active 更新(Android Pie)

By Ida
at 2019-08-29T06:39
at 2019-08-29T06:39
note10+相容的type c dac

By Lauren
at 2019-08-29T00:43
at 2019-08-29T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