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位元和RAMDISK的問題 - Windows

By Kristin
at 2010-04-15T20:55
at 2010-04-15T20:5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viooiv (紫)》之銘言:
: → virtuemood :看到ramdisk就覺得好笑,這麼好用的東西都拿去放 04/15 19:00
: → virtuemood :firefox暫存或pagefile,真是浪費 04/15 19:00
其實Ramdisk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不管是32或64的OS
不過有一個小前提就是了
說真的Ramdisk切個512MB~1GB左右就差不多了 再上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大部分人都把Ramdisk拿來放temp或是pagefile
放pagefile到底是好或不好 小弟我原則上不予置評
這篇文章只針對temp的部份來說
有的人會說firefox本身就可以透過強制關閉disk cache的方式
來達到將所有快取檔案都透過存放於記憶體的方式來讀取
乍看之下的確跟把cache指向ramdisk一樣
但是別忘了 firefox關閉之後 存放於記憶體的那些cache還在嗎?
關閉disk cache的確可以達到與ramdisk相同的意義
但是一關閉瀏覽器之後 那些本來存放的cache就會跟著記憶體的釋放而消失
把firefox重開之後 用關閉disk cache的人 需要重新把頁面再抓回來
而ramdisk存放的人 卻不需要再抓一次 差異在此
小弟的認知在於
使用ramdisk的意義 不光是讓寫入變快 讀取方面也可以加速 才是善盡ramdisk的用途
而cache原先的用意 就是在於只要server頁面資料沒有更新 就可以不用重新抓取頁面
就算是關機 關閉瀏覽器之後也是一樣 避免無意義的網路存取
也減少網路下載的時間
關閉瀏覽器就消失的cache 就意義上來說似乎已經喪失了cache一半的功用
的確ramdisk關機 裡頭的東西也是會消失
但是以關機與關閉瀏覽器的頻率來看 再怎麼說兩者次數也頂多打平
同樣是用ram存放這些cache 能夠更有效的反覆利用這些cache不是更好嗎?
小弟是就cache的定義來說明ramdisk也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不論是32或64 切一小塊來存放這些temp 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好一點
32超過4G的不說
64拿個512來都還算不錯的範圍 當然不是叫你拿2G甚至4G來切
其實也不光是瀏覽器的cache 把temp路徑指到ramdisk也是不錯 64OS下面
一切軟體的安裝 壓縮解壓縮 或是轉檔 總是會有一些temp file
64位元的OS 你RAM就算10G 20G全部給你OS抓到 全部都在OS的控制下好了
這些temp file永遠還是會先寫到硬碟去跑
倒不如切個一小塊放這些temp file 用ramdisk的好處去處理這些temp file
我覺得這樣也是不錯說真的…
用ram去跑一定是比硬碟快的 這些temp file也沒有什麼太過需要保護的需求
要說firefox或是64位元的OS不需要用到ramdisk 我倒是覺得未必就是了@@"
不過拿ramdisk來存放p2p temp或是甚至放遊戲放軟體去跑
小弟個人是覺得風險實在太大
的確使用ramdisk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做到開關機儲存與回寫檔案的功能
但是誰都不能保證你的電腦永遠不會有突發狀況
永遠都可以正常的關機
如果是怕p2p硬碟讀寫太頻繁 通常p2p client都可以設定讀寫的buffer
加大buffer就好 放ramdisk實在不太保險
軟體放進去就更不用說了…
以上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
◥ ◥◥◥◥◤◤◤◤
哼,不痛不癢的,怎麼可能.. ◥ ◤◢█▇▆▅▄▂◤
●∕ . ▄▄▄▄▄▄▄ ◥ ◤▆▅▄▃▂ ◤""
╱) _ζ′ 啊啊啊啊啊啊!!! 你已經射了。 ◣ ◢█ ▋◥◣▁◢◤╱ ▏
∕╲ ▁▃▂▁ ▄▄▄▄▄▄▄ ▉ ▁◢/▊
▇▆▅▆ gayb ◣ ▌ ▋
--
: → virtuemood :看到ramdisk就覺得好笑,這麼好用的東西都拿去放 04/15 19:00
: → virtuemood :firefox暫存或pagefile,真是浪費 04/15 19:00
其實Ramdisk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不管是32或64的OS
不過有一個小前提就是了
說真的Ramdisk切個512MB~1GB左右就差不多了 再上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大部分人都把Ramdisk拿來放temp或是pagefile
放pagefile到底是好或不好 小弟我原則上不予置評
這篇文章只針對temp的部份來說
有的人會說firefox本身就可以透過強制關閉disk cache的方式
來達到將所有快取檔案都透過存放於記憶體的方式來讀取
乍看之下的確跟把cache指向ramdisk一樣
但是別忘了 firefox關閉之後 存放於記憶體的那些cache還在嗎?
關閉disk cache的確可以達到與ramdisk相同的意義
但是一關閉瀏覽器之後 那些本來存放的cache就會跟著記憶體的釋放而消失
把firefox重開之後 用關閉disk cache的人 需要重新把頁面再抓回來
而ramdisk存放的人 卻不需要再抓一次 差異在此
小弟的認知在於
使用ramdisk的意義 不光是讓寫入變快 讀取方面也可以加速 才是善盡ramdisk的用途
而cache原先的用意 就是在於只要server頁面資料沒有更新 就可以不用重新抓取頁面
就算是關機 關閉瀏覽器之後也是一樣 避免無意義的網路存取
也減少網路下載的時間
關閉瀏覽器就消失的cache 就意義上來說似乎已經喪失了cache一半的功用
的確ramdisk關機 裡頭的東西也是會消失
但是以關機與關閉瀏覽器的頻率來看 再怎麼說兩者次數也頂多打平
同樣是用ram存放這些cache 能夠更有效的反覆利用這些cache不是更好嗎?
小弟是就cache的定義來說明ramdisk也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不論是32或64 切一小塊來存放這些temp 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好一點
32超過4G的不說
64拿個512來都還算不錯的範圍 當然不是叫你拿2G甚至4G來切
其實也不光是瀏覽器的cache 把temp路徑指到ramdisk也是不錯 64OS下面
一切軟體的安裝 壓縮解壓縮 或是轉檔 總是會有一些temp file
64位元的OS 你RAM就算10G 20G全部給你OS抓到 全部都在OS的控制下好了
這些temp file永遠還是會先寫到硬碟去跑
倒不如切個一小塊放這些temp file 用ramdisk的好處去處理這些temp file
我覺得這樣也是不錯說真的…
用ram去跑一定是比硬碟快的 這些temp file也沒有什麼太過需要保護的需求
要說firefox或是64位元的OS不需要用到ramdisk 我倒是覺得未必就是了@@"
不過拿ramdisk來存放p2p temp或是甚至放遊戲放軟體去跑
小弟個人是覺得風險實在太大
的確使用ramdisk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做到開關機儲存與回寫檔案的功能
但是誰都不能保證你的電腦永遠不會有突發狀況
永遠都可以正常的關機
如果是怕p2p硬碟讀寫太頻繁 通常p2p client都可以設定讀寫的buffer
加大buffer就好 放ramdisk實在不太保險
軟體放進去就更不用說了…
以上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
◥ ◥◥◥◥◤◤◤◤
哼,不痛不癢的,怎麼可能.. ◥ ◤◢█▇▆▅▄▂◤
●∕ . ▄▄▄▄▄▄▄ ◥ ◤▆▅▄▃▂ ◤""
╱) _ζ′ 啊啊啊啊啊啊!!! 你已經射了。 ◣ ◢█ ▋◥◣▁◢◤╱ ▏
∕╲ ▁▃▂▁ ▄▄▄▄▄▄▄ ▉ ▁◢/▊
▇▆▅▆ gayb ◣ ▌ ▋
--
Tags:
Windows
All Comments

By James
at 2010-04-20T01:11
at 2010-04-20T01:11

By Steve
at 2010-04-20T04:30
at 2010-04-20T04:30

By Donna
at 2010-04-22T12:22
at 2010-04-22T12:22

By Ingrid
at 2010-04-26T18:57
at 2010-04-26T18:57

By Candice
at 2010-04-30T17:10
at 2010-04-30T17:10

By Jack
at 2010-05-01T17:44
at 2010-05-01T17:44

By Callum
at 2010-05-04T07:07
at 2010-05-04T07:07

By Michael
at 2010-05-06T16:03
at 2010-05-06T16:03

By Thomas
at 2010-05-09T00:25
at 2010-05-09T00:25

By Joe
at 2010-05-13T07:31
at 2010-05-13T07:31
Related Posts
ALiBaBar 與 windows 7 衝突

By Elvira
at 2010-04-15T19:26
at 2010-04-15T19:26
64位元和RAMDISK的問題

By Frederic
at 2010-04-15T18:21
at 2010-04-15T18:21
下載檔案的視窗裡 桌面不見了

By Kelly
at 2010-04-15T15:16
at 2010-04-15T15:16
WIN7->XP重灌問題

By Oliver
at 2010-04-15T15:11
at 2010-04-15T15:11
XP速度突然變慢系統管理工具無法用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4-15T14:16
at 2010-04-15T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