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宣布 FreeSync 將支援 HDMI - 3C

By Faithe
at 2015-12-14T16:50
at 2015-12-14T16:50
Table of Contents
AMD FreeSync 顯示技術,是通過在顯示器內建一個模塊,能與 AMD 顯卡直接互動
在顯卡完全渲染後再輸出顯示畫面,實現了螢幕更新率的完全同步
,遊戲畫面也就不會出現撕裂。其原理與 NVIDIA 的 G-Sync 技術是相同的,但兩者都只
限通過 DisplayPort 1.2 接口來實現。
而現在 AMD 宣布 Freesync 技術將支援 HDMI 接口,將給A卡玩家帶來更多福利。
一般遊戲都自帶有垂直同步(V-Sync)功能,雖能夠減輕遊戲畫面的撕裂,但卻是以犧牲
顯卡性能為前提。
而 AMD FreeSync 功能,是通過 FreeSync 晶片以及顯卡來確保畫面完全渲染才輸出,保
持畫面的完全同步。
HDMI 接口支援 FreeSync 功能後,不僅對顯示器要求更低,對外接螢幕的 AMD 顯卡筆電
同樣可用。
Lenovo Y700 就是第一款支持 FreeSync 功能的筆電。
AMD 將在2016年對所有 Radeon 顯卡添加 display-centric 特性,包括了 FreeSync 技
術支援 HDMI 接口。
這意味著 HDMI 接口的 FreeSync 顯示器比 DisplayPort 會更便宜。而A卡也比N卡體驗
這項解決畫面撕裂技術的成本要低得多。
不過想要體驗 FreeSync,一張AMD Radeon R7 系列以上的顯卡與一台 FreeSync 顯示器
是少不了的。
來源:http://www.expreview.com/44480.html
CBB 編譯:http://www.coolaler.com/content.php/5789
FreeSync 廠商不愛推
--
在顯卡完全渲染後再輸出顯示畫面,實現了螢幕更新率的完全同步
,遊戲畫面也就不會出現撕裂。其原理與 NVIDIA 的 G-Sync 技術是相同的,但兩者都只
限通過 DisplayPort 1.2 接口來實現。
而現在 AMD 宣布 Freesync 技術將支援 HDMI 接口,將給A卡玩家帶來更多福利。
一般遊戲都自帶有垂直同步(V-Sync)功能,雖能夠減輕遊戲畫面的撕裂,但卻是以犧牲
顯卡性能為前提。
而 AMD FreeSync 功能,是通過 FreeSync 晶片以及顯卡來確保畫面完全渲染才輸出,保
持畫面的完全同步。
HDMI 接口支援 FreeSync 功能後,不僅對顯示器要求更低,對外接螢幕的 AMD 顯卡筆電
同樣可用。
Lenovo Y700 就是第一款支持 FreeSync 功能的筆電。
AMD 將在2016年對所有 Radeon 顯卡添加 display-centric 特性,包括了 FreeSync 技
術支援 HDMI 接口。
這意味著 HDMI 接口的 FreeSync 顯示器比 DisplayPort 會更便宜。而A卡也比N卡體驗
這項解決畫面撕裂技術的成本要低得多。
不過想要體驗 FreeSync,一張AMD Radeon R7 系列以上的顯卡與一台 FreeSync 顯示器
是少不了的。
來源:http://www.expreview.com/44480.html
CBB 編譯:http://www.coolaler.com/content.php/5789
FreeSync 廠商不愛推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15-12-18T02:16
at 2015-12-18T02:16

By Aaliyah
at 2015-12-23T01:21
at 2015-12-23T01:21

By Michael
at 2015-12-24T01:21
at 2015-12-24T01:21

By Heather
at 2015-12-27T17:50
at 2015-12-27T17:50

By Yuri
at 2015-12-28T23:58
at 2015-12-28T23:58

By Puput
at 2016-01-02T22:39
at 2016-01-02T22:39

By Adele
at 2016-01-06T23:23
at 2016-01-06T23:23

By Candice
at 2016-01-07T06:12
at 2016-01-07T06:12

By Joe
at 2016-01-07T18:14
at 2016-01-07T18:14

By Zenobia
at 2016-01-12T15:37
at 2016-01-12T15:37

By Queena
at 2016-01-17T15:20
at 2016-01-17T15:20

By Ethan
at 2016-01-20T07:42
at 2016-01-20T07:42

By Kyle
at 2016-01-21T01:13
at 2016-01-21T01:13

By Hardy
at 2016-01-23T08:31
at 2016-01-23T08:31

By Puput
at 2016-01-27T18:12
at 2016-01-27T18:12

By Brianna
at 2016-01-27T21:21
at 2016-01-27T21:21

By Charlotte
at 2016-01-28T19:52
at 2016-01-28T19:52

By Ursula
at 2016-02-01T12:27
at 2016-02-01T12:27
Related Posts
NVIDIA GPU 驅動Facebook最新深度學習機

By Quintina
at 2015-12-14T16:50
at 2015-12-14T16:50
HBM 未來功耗增長速度將超過 GDDR5

By Sandy
at 2015-12-14T16:50
at 2015-12-14T16:50
Intel SSD tools 的數據?

By Connor
at 2015-12-14T16:17
at 2015-12-14T16:17
20K內五年的升級請教

By Anonymous
at 2015-12-14T10:43
at 2015-12-14T10:43
14k 輕度遊戲機

By Gary
at 2015-12-14T08:50
at 2015-12-14T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