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3930K + Rampage IV Extreme - 3C

By Tracy
at 2012-05-10T20:52
at 2012-05-10T20:52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無聊想升級一下自己的配備
於是就入手了3930K+R4E
其他配備
顯卡:HD6870 風扇:V6GT PSU:海韻X560
記憶體:創見D3 1333 4G*8 機殼:RC690II
由於是用2.3年前的手機拍的 不太清楚敬請見諒
合照
http://www.nctucs.org/3930K/001.jpg
CPU盒子比對
之前1366的i7真是過度包裝的感覺
http://www.nctucs.org/3930K/002.jpg
換個方向,還是i7 950的最大 3930K因為沒風扇所以看起來很扁
http://www.nctucs.org/3930K/003.jpg
CPU特寫 照不太清楚
http://www.nctucs.org/3930K/004.jpg
3930K和950 CPU本體大小相比 3930K明顯大一號
http://www.nctucs.org/3930K/005.jpg 正面
http://www.nctucs.org/3930K/006.jpg 背面
主機板外觀
http://www.nctucs.org/3930K/007.jpg
CPU和記憶體的部分 共8DIMM
http://www.nctucs.org/3930K/008.jpg
PCI-E插槽 紅色4條是X16(只有第1 3個能同時跑X16)
黑色長是X8 還有一個黑色的X1
左上角還多了一個6pin 可以額外供電
http://www.nctucs.org/3930K/010.jpg
CPU供電部分 有一個8pin還有一個4pin
http://www.nctucs.org/3930K/011.jpg
OCZone部分 有開機鍵和Reset 以及溫度監測用接頭
上方還有偵錯用的七段顯示器
http://www.nctucs.org/3930K/012.jpg
晶片組散熱部分 有一個額外風扇
http://www.nctucs.org/3930K/013.jpg
共有4個SATA3接頭(紅) 4個SATA2(黑)
右邊那個接頭是可以接上溫度計來檢測溫度
(不過那種溫度計都超貴...)
http://www.nctucs.org/3930K/014.jpg
裝V6GT風扇時遇到了點問題
我習慣是風扇在左右邊 不過R4E這樣裝的話
V6GT的熱導管會剛好卡到散熱片
所以我就改變方向採用由下往上吹的方式
幸好機殼是690II 可裝上方風扇 這樣熱對流也就解決
http://www.nctucs.org/3930K/015.jpg
簡單的測試
http://www.nctucs.org/3930K/016.jpg
暫時先這樣之後再補上超頻等測試
另外 今天裝系統過程遇到了點小插曲
我光碟機原本是接在SATA3接頭
灌系統過程一切正常...
裝好系統後 當我放入驅動程式光碟時
系統就會完全停止反應 只能強迫重開機
本想會不會是光碟問題 又換了一片還是一樣
就想到可能是SATA3問題 於是就把光碟機接到SATA2的接頭就正常了
以後有組裝電腦的人也可以注意一下這點
至於原因 大概也是和驅動程式有關吧
初步超頻測試
37*115=4.25G
記憶體有點上不去 所以只好記憶體降頻跑
應該還不算極限 不過我想等在一陣子再試
因為散熱膏用的AS5 之前經驗是要幾天後效果才會比較好
燒機大概80度上下
http://www.nctucs.org/3930K/017.jpg
Super Pi破9秒了
CINEBENCH
兩項數據都增加了不少
OpenGL增加27%
CPU增加了25%
另外 今天調整下整線時要拆顯卡下來 發現R4E的設計
當顯卡插在第一個PCIE時真是難拆啊
我的6870是公版 所以要壓卡榫只能從上方壓
但剛好散熱片又跟PCIE很近 手指實在壓不到卡榫
只好小心翼翼的用竹筷來壓(竹筷大法!
參考http://www.nctucs.org/3930K/008.jpg
--
於是就入手了3930K+R4E
其他配備
顯卡:HD6870 風扇:V6GT PSU:海韻X560
記憶體:創見D3 1333 4G*8 機殼:RC690II
由於是用2.3年前的手機拍的 不太清楚敬請見諒
合照
http://www.nctucs.org/3930K/001.jpg

CPU盒子比對
之前1366的i7真是過度包裝的感覺
http://www.nctucs.org/3930K/002.jpg

換個方向,還是i7 950的最大 3930K因為沒風扇所以看起來很扁
http://www.nctucs.org/3930K/003.jpg

CPU特寫 照不太清楚
http://www.nctucs.org/3930K/004.jpg

3930K和950 CPU本體大小相比 3930K明顯大一號
http://www.nctucs.org/3930K/005.jpg 正面

http://www.nctucs.org/3930K/006.jpg 背面

主機板外觀
http://www.nctucs.org/3930K/007.jpg

CPU和記憶體的部分 共8DIMM
http://www.nctucs.org/3930K/008.jpg

PCI-E插槽 紅色4條是X16(只有第1 3個能同時跑X16)
黑色長是X8 還有一個黑色的X1
左上角還多了一個6pin 可以額外供電
http://www.nctucs.org/3930K/010.jpg

CPU供電部分 有一個8pin還有一個4pin
http://www.nctucs.org/3930K/011.jpg

OCZone部分 有開機鍵和Reset 以及溫度監測用接頭
上方還有偵錯用的七段顯示器
http://www.nctucs.org/3930K/012.jpg

晶片組散熱部分 有一個額外風扇
http://www.nctucs.org/3930K/013.jpg

共有4個SATA3接頭(紅) 4個SATA2(黑)
右邊那個接頭是可以接上溫度計來檢測溫度
(不過那種溫度計都超貴...)
http://www.nctucs.org/3930K/014.jpg

裝V6GT風扇時遇到了點問題
我習慣是風扇在左右邊 不過R4E這樣裝的話
V6GT的熱導管會剛好卡到散熱片
所以我就改變方向採用由下往上吹的方式
幸好機殼是690II 可裝上方風扇 這樣熱對流也就解決
http://www.nctucs.org/3930K/015.jpg

簡單的測試
http://www.nctucs.org/3930K/016.jpg

暫時先這樣之後再補上超頻等測試
另外 今天裝系統過程遇到了點小插曲
我光碟機原本是接在SATA3接頭
灌系統過程一切正常...
裝好系統後 當我放入驅動程式光碟時
系統就會完全停止反應 只能強迫重開機
本想會不會是光碟問題 又換了一片還是一樣
就想到可能是SATA3問題 於是就把光碟機接到SATA2的接頭就正常了
以後有組裝電腦的人也可以注意一下這點
至於原因 大概也是和驅動程式有關吧
初步超頻測試
37*115=4.25G
記憶體有點上不去 所以只好記憶體降頻跑
應該還不算極限 不過我想等在一陣子再試
因為散熱膏用的AS5 之前經驗是要幾天後效果才會比較好
燒機大概80度上下
http://www.nctucs.org/3930K/017.jpg

Super Pi破9秒了
CINEBENCH
兩項數據都增加了不少
OpenGL增加27%
CPU增加了25%
另外 今天調整下整線時要拆顯卡下來 發現R4E的設計
當顯卡插在第一個PCIE時真是難拆啊
我的6870是公版 所以要壓卡榫只能從上方壓
但剛好散熱片又跟PCIE很近 手指實在壓不到卡榫
只好小心翼翼的用竹筷來壓(竹筷大法!
參考http://www.nctucs.org/3930K/008.jpg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12-05-14T08:06
at 2012-05-14T08:06

By Carol
at 2012-05-15T07:32
at 2012-05-15T07:32

By Catherine
at 2012-05-18T03:25
at 2012-05-18T03:25

By Anthony
at 2012-05-19T21:44
at 2012-05-19T21:44

By Andrew
at 2012-05-22T08:01
at 2012-05-22T08:01

By Jack
at 2012-05-22T23:08
at 2012-05-22T23:08
Related Posts
Seagate 晶鑽 3TB USB 3.0外接式硬碟開箱

By Noah
at 2012-05-10T00:19
at 2012-05-10T00:19
博帝Patriot ddr3-1333 4G

By Kumar
at 2012-05-09T23:22
at 2012-05-09T23:22
隨身硬碟or一般硬碟?

By Wallis
at 2012-05-09T10:56
at 2012-05-09T10:56
請問Haswell集顯效能提升的問題

By Ethan
at 2012-05-09T00:52
at 2012-05-09T00:52
隨身硬碟or一般硬碟?

By Puput
at 2012-05-08T17:56
at 2012-05-08T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