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用iphone的理由? - 手機討論
By Hedy
at 2021-12-15T11:31
at 2021-12-15T11:31
Table of Contents
手邊蘋果裝置從筆到電腦快十個應該可以算重度使用者吧
※ 引述《g4039ary》之銘言
: 台灣的手機市佔率從2015年1月
: https://i.imgur.com/GsfRUp0.jpg
: 到2021年10月
: https://i.imgur.com/UgDNbtf.jpg
: 這五六年間iphone從原本不到兩成
: 到現在的五成
: 身邊年輕人已經很難找到不用iphone的人
: 身為長期安卓用戶 換到iphone後卻覺得有些沒有很好的地方
: 好奇安卓使用者跳iphone用戶的心得
: 討論一下覺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 參考比較機種
: Iphone 11 Pro Max
: Samsung Note10+
: 1. 沒有"上一頁"按鍵
: iphone不像安卓最下方固定有上一頁的按鈕
: 每個app的上一頁位置都不同
: 尤其看照片或IG的上一頁在左上角或右上角
: 單手操作很不好按
: 甚至是滑moptt來說 也只能靠右滑退出
: 遠沒有安卓在各app上操作直觀且輕鬆
習慣問題
個人已經習慣左往右滑是上一頁
同理安卓使用者應該也很習慣返回鍵吧
: 2. 沒有指紋解鎖
: 黑暗中跟戴口罩無法臉部辨識
: 聽聞最新的13可以設口罩臉部辨識
: 缺少指紋解鎖在疫情下影響非常大
: 甚至手機放在桌上還要臉靠過去
: 遠不如安卓僅伸手指過去就好
: 不知為何堅持拔掉指紋辨識
拔掉真的智障設計
: 3. 解鎖的使用者體驗不好
: 正常解鎖後應該直接進主畫面
: 不知道為什麼Face ID通過後 一定要多滑一下的原因
: 現代人一天拿手機解鎖30次 就要多滑30下
: 如果注重使用者體驗應該盡量避免
其實沒特別感覺
: 4. 輸入法不好操作及插字圈選困難
: iphone輸入法之前被詬病難使用
: 後來開放下載其他輸入法
: 實際使用例如google輸入法
: 仍然沒有安卓好按及錯誤率低
: 在現代人大量使用手機打字的情況下
: 使用上相當不方便
: 另在插字或圈選上很難輕鬆點到想改或是複製的文字
不曉得無從比較
: 5. 網路分享不順
: iphone的網路設定只要五分鐘無人連線傳輸則會自動斷開
: 對有開車聽音樂習慣的人來說
: 路上遇到需要重新連線相當不方便
: 且常無法像安卓一樣可成功快速連上
開車聽音樂不太會無人連線然後斷線吧
身邊都是蘋果裝置 沒特別感覺熱點難連
無從比較
: 6. Google map導航LAG
: iphone的google map不知為何在導航狀態下
: gps定位更新會稍微慢 常常已經轉到下一條路
: 但螢幕上位置還沒轉過來
: 在路線較為複雜的狀況下容易誤判
: 以目前google map使用密度及行車安全上
: 這點影響不小
iphone導航其實應該是google map找點然後複製地址到apple map導航比較順
: 7. 自動調整螢幕光暗及濾藍光設定不佳
: 在房間內關燈時打開不會調至最暗
: 在大太陽底下又無法自動變最亮
: 另濾藍光需要排程使用
: 不開放任何軟體修改濾光係數及一鍵開關
: 使用上相當不便
房間內關燈不應該看手機吧
大太陽底下按經驗是會變最亮的吧
: 8. 回首頁及app切換邏輯不佳
: 如果把app堆疊 則往上滑不是回首頁
: 而是回到那個堆疊中 在使用常用程式略微不便
: 另切換app需要往上滑住再左右控制
: 不及安卓一鍵喚出各app並排直觀輕鬆
這個的確教家裡長輩教了好幾次
自己可能習慣了沒感覺
: 9. 主畫面app及Widget邏輯不佳
: 主畫面不能自行調整app大小
: 例如安卓可以控制一排3個或5個 依個人喜好
: 且iphone後來新增的Widget各大小內建無法更改
: 有些常用app設定過大不利排版
: 另在排列移動app時 DPI設定過於敏感
: 相較安卓十分容易誤滑
移動排列真他媽難用
其他無感
: 10. 螢幕上方無狀態欄
: 無法輕鬆了解通知狀態 電量數字
: 藍牙及Wifi有無開啟
: 必須操作或滑動其他方式才能得知
有在關的嗎?
: 11. 機身操作手感不佳
: 同樣旗艦機比較 iphone 11 pro max
: 較Samsung Note10+重數十克
: 且機身較厚 滑動及打字手感不佳
: 螢幕卻較小 且有瀏海破壞沉浸感
上面那排空間可用性=0其實iphone螢幕應該要比宣稱的小0.幾寸才對
: 12. 各種擴充性及系統封閉
: 不能安裝任何軟體
: 遇新版app有問題無法退版
: 無app雙開功能
: 使用上自由度低
沒用過無法評論
: 連結apple以外的系統適性極差
: 除了以上也有使用上體感較安卓好的地方
: 1. 螢幕解析度佳
: 2. 拍照成像逼真
: 3. Airdrop功能方便
: 4. 續航力佳
補充幾個
裝置相關:
各蘋果裝置之間的同步性,像是打電話、複製文件、網頁瀏覽等等
icloud備份方便
拍照易用
其他:
送長輩好看
結論 習慣了就別跳了
我到希望用的人不要那麼多
一堆跟風買 然後只拿來滑ig、line?
搞得用iphone被一堆安卓仔說是智障…
: 整體來說各大缺點例如上一頁按鍵
: 指紋解鎖 輸入不便等情形
: 很難從安卓跳至Iphone
: 但市場會說話
: iphone在台灣從幾年前不到兩成的市佔率
: 變成現在的五成上下
: 實在很好奇從安卓過去的用戶
: 是因為什麼原因
: 訪問身邊人用iphone的原因
: 1. 安卓感覺很容易當機
: 應該是很多年前的印象
: 這幾年用的安卓旗艦機很少遇到閃退當機等狀況
: 2. iphone可以用很久
: 如果以iphone跟安卓的價差來換算
: 每年花在手機的錢差不多
: 沒有iphone用比較久比較省的情形
: 3. 品牌形象
: 也許這是主要原因
: 本來人會追求高質感的事物
: 歐洲進口車貴 可以說安全性較佳
: 底盤操控 甚至音響都較國產車好
: 但Iphone使用的感覺上
: 大部分體驗都較安卓差
: 是否真的願意為了品牌犧牲這些體驗
: 很好奇安卓用戶轉移到iphone的原因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3 Pro Max
--
※ 引述《g4039ary》之銘言
: 台灣的手機市佔率從2015年1月
: https://i.imgur.com/GsfRUp0.jpg
: 到2021年10月
: https://i.imgur.com/UgDNbtf.jpg
: 這五六年間iphone從原本不到兩成
: 到現在的五成
: 身邊年輕人已經很難找到不用iphone的人
: 身為長期安卓用戶 換到iphone後卻覺得有些沒有很好的地方
: 好奇安卓使用者跳iphone用戶的心得
: 討論一下覺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 參考比較機種
: Iphone 11 Pro Max
: Samsung Note10+
: 1. 沒有"上一頁"按鍵
: iphone不像安卓最下方固定有上一頁的按鈕
: 每個app的上一頁位置都不同
: 尤其看照片或IG的上一頁在左上角或右上角
: 單手操作很不好按
: 甚至是滑moptt來說 也只能靠右滑退出
: 遠沒有安卓在各app上操作直觀且輕鬆
習慣問題
個人已經習慣左往右滑是上一頁
同理安卓使用者應該也很習慣返回鍵吧
: 2. 沒有指紋解鎖
: 黑暗中跟戴口罩無法臉部辨識
: 聽聞最新的13可以設口罩臉部辨識
: 缺少指紋解鎖在疫情下影響非常大
: 甚至手機放在桌上還要臉靠過去
: 遠不如安卓僅伸手指過去就好
: 不知為何堅持拔掉指紋辨識
拔掉真的智障設計
: 3. 解鎖的使用者體驗不好
: 正常解鎖後應該直接進主畫面
: 不知道為什麼Face ID通過後 一定要多滑一下的原因
: 現代人一天拿手機解鎖30次 就要多滑30下
: 如果注重使用者體驗應該盡量避免
其實沒特別感覺
: 4. 輸入法不好操作及插字圈選困難
: iphone輸入法之前被詬病難使用
: 後來開放下載其他輸入法
: 實際使用例如google輸入法
: 仍然沒有安卓好按及錯誤率低
: 在現代人大量使用手機打字的情況下
: 使用上相當不方便
: 另在插字或圈選上很難輕鬆點到想改或是複製的文字
不曉得無從比較
: 5. 網路分享不順
: iphone的網路設定只要五分鐘無人連線傳輸則會自動斷開
: 對有開車聽音樂習慣的人來說
: 路上遇到需要重新連線相當不方便
: 且常無法像安卓一樣可成功快速連上
開車聽音樂不太會無人連線然後斷線吧
身邊都是蘋果裝置 沒特別感覺熱點難連
無從比較
: 6. Google map導航LAG
: iphone的google map不知為何在導航狀態下
: gps定位更新會稍微慢 常常已經轉到下一條路
: 但螢幕上位置還沒轉過來
: 在路線較為複雜的狀況下容易誤判
: 以目前google map使用密度及行車安全上
: 這點影響不小
iphone導航其實應該是google map找點然後複製地址到apple map導航比較順
: 7. 自動調整螢幕光暗及濾藍光設定不佳
: 在房間內關燈時打開不會調至最暗
: 在大太陽底下又無法自動變最亮
: 另濾藍光需要排程使用
: 不開放任何軟體修改濾光係數及一鍵開關
: 使用上相當不便
房間內關燈不應該看手機吧
大太陽底下按經驗是會變最亮的吧
: 8. 回首頁及app切換邏輯不佳
: 如果把app堆疊 則往上滑不是回首頁
: 而是回到那個堆疊中 在使用常用程式略微不便
: 另切換app需要往上滑住再左右控制
: 不及安卓一鍵喚出各app並排直觀輕鬆
這個的確教家裡長輩教了好幾次
自己可能習慣了沒感覺
: 9. 主畫面app及Widget邏輯不佳
: 主畫面不能自行調整app大小
: 例如安卓可以控制一排3個或5個 依個人喜好
: 且iphone後來新增的Widget各大小內建無法更改
: 有些常用app設定過大不利排版
: 另在排列移動app時 DPI設定過於敏感
: 相較安卓十分容易誤滑
移動排列真他媽難用
其他無感
: 10. 螢幕上方無狀態欄
: 無法輕鬆了解通知狀態 電量數字
: 藍牙及Wifi有無開啟
: 必須操作或滑動其他方式才能得知
有在關的嗎?
: 11. 機身操作手感不佳
: 同樣旗艦機比較 iphone 11 pro max
: 較Samsung Note10+重數十克
: 且機身較厚 滑動及打字手感不佳
: 螢幕卻較小 且有瀏海破壞沉浸感
上面那排空間可用性=0其實iphone螢幕應該要比宣稱的小0.幾寸才對
: 12. 各種擴充性及系統封閉
: 不能安裝任何軟體
: 遇新版app有問題無法退版
: 無app雙開功能
: 使用上自由度低
沒用過無法評論
: 連結apple以外的系統適性極差
: 除了以上也有使用上體感較安卓好的地方
: 1. 螢幕解析度佳
: 2. 拍照成像逼真
: 3. Airdrop功能方便
: 4. 續航力佳
補充幾個
裝置相關:
各蘋果裝置之間的同步性,像是打電話、複製文件、網頁瀏覽等等
icloud備份方便
拍照易用
其他:
送長輩好看
結論 習慣了就別跳了
我到希望用的人不要那麼多
一堆跟風買 然後只拿來滑ig、line?
搞得用iphone被一堆安卓仔說是智障…
: 整體來說各大缺點例如上一頁按鍵
: 指紋解鎖 輸入不便等情形
: 很難從安卓跳至Iphone
: 但市場會說話
: iphone在台灣從幾年前不到兩成的市佔率
: 變成現在的五成上下
: 實在很好奇從安卓過去的用戶
: 是因為什麼原因
: 訪問身邊人用iphone的原因
: 1. 安卓感覺很容易當機
: 應該是很多年前的印象
: 這幾年用的安卓旗艦機很少遇到閃退當機等狀況
: 2. iphone可以用很久
: 如果以iphone跟安卓的價差來換算
: 每年花在手機的錢差不多
: 沒有iphone用比較久比較省的情形
: 3. 品牌形象
: 也許這是主要原因
: 本來人會追求高質感的事物
: 歐洲進口車貴 可以說安全性較佳
: 底盤操控 甚至音響都較國產車好
: 但Iphone使用的感覺上
: 大部分體驗都較安卓差
: 是否真的願意為了品牌犧牲這些體驗
: 很好奇安卓用戶轉移到iphone的原因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3 Pro Max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John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Regin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Yedd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Anonymous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Edward Lewis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Ul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Zann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Gilbert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Jessic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Heather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Sarah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Zenobi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Caitlin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Lucy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Noah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John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Rae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Xanthe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Susan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Jake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Lucy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Joe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Skylar Davis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William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Leil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Daniel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Daniel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Emm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Hedd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Jacob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Wallis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Rebecc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Dorothy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Ingrid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Dorothy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Ula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Caitlin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Dorothy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Id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Steve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Elm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Hamiltion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Ingrid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By Rosalind
at 2021-12-17T17:03
at 2021-12-17T17:03
By Isla
at 2021-12-14T20:50
at 2021-12-14T20:50
Related Posts
又是一篇pixel 6 pro
By Tracy
at 2021-12-15T11:22
at 2021-12-15T11:22
改用安卓的理由 分享下心得
By Lydia
at 2021-12-15T11:18
at 2021-12-15T11:18
台灣之星看youtube卡住
By Gary
at 2021-12-15T08:30
at 2021-12-15T08:30
三星是OPPO首款摺疊機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By Edwina
at 2021-12-15T03:09
at 2021-12-15T03:09
S22全系列模型曝光 恭喜S22回歸玻璃?
By Hamiltion
at 2021-12-15T02:45
at 2021-12-15T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