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樣 就來說說喇叭角錐 ... - 喇叭

By Edith
at 2017-05-27T08:59
at 2017-05-27T08:59
Table of Contents
: 我主要是想科普 w=sqrt(k/m) 這個關係,以及這個簡單模型在音響裡面的應用。又硬
: 又輕(k大, m小)、又軟又重(k小, m大)只是方便板友的極端簡化討論。一切都是看兩
: 者之間的比值。黑金石只是一個版上常見的例子,我也同意鑄鐵更好。
: 在一個多層的結構裡面,每層當然同時有彈力係數、也有質量。回到最簡單的模型,
: 是在全部裡面找到最軟 (k 最小的那個),把它上面的所有質量加總,下面的質量假
: 設和地面是剛性連接,直接忽略。以黑金石下面墊橡膠墊為例,質量是黑金石加器材,
: k 來自於那塊橡膠墊。
: 當沒有任何一部份特別軟,那就要用多個 k-m 連接的方式分析了。
其實科學更重方法及邏輯推論,
別人推導出來的公式,都是有他的實驗方法、環境、假設條件等等,
並不是所有公式,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於工程學(音響工程)領域,
科普是重「事實」,工程較重「應用」,
科普上的結論要拿到音響上來用必勢會需要一些改良,
在工程使用上,可容許更大的誤差,來排除掉科普理論上的一些限制,
好讓工程學家能夠不受這些理論上限制,
來預測更為複雜的系統(雖然這些預測比起物理學而言會有更大誤差),
看到一個物理公式就直接拿來套用,中間沒有任何的實驗過程或邏輯推論,
坦白說,我個人不認為這是正確的科學觀念。
================================================================
至於整串討論下,雖然我不認為誰是絕對「對」或是絕對「錯」,
不過我個人是比較認同Tback的一些論點,至少看起來是比較符合邏輯性,
而不是又要拿科普「公式」出來讓人覺得很厲害,
講不過去的地方又是以經驗談來帶過,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論點,但是要有邏輯性的推論。
雖然玩音響,要去完全了解科普是難了點,
但總是要稍為知道一些邏輯上的推論及理論,這樣才知道自己在玩什麼,
當然有些人就是喜歡「玩」音響,無關理論,那也無可厚非。
※ 編輯: quii11 (223.140.192.151), 05/27/2017 09:35:26
二、公式原本沒有環境變數,工程學需要加進去,對我而言就是種改良 FOR 工程學,
如果您不認為這是改良,那也是每個人認知不同,
我個人對這種文字上的爭論沒特別興趣。
三、本文並沒探討到工程師受不受定律或公式東縛的議題,我不知你的問題從何而來,
如您想探討新議題,是否請另發一篇文,至於發在音響板是否適當,
就再請板主裁定了。
※ 編輯: quii11 (223.140.192.151), 05/27/2017 11:50:25
只拿一句話來曲解全文的意思,
我再回您一次,若您仍是繼續斷章取義,我就不會再回您了,
「看到一個物理公式就直接拿來套用」是指直接拿到工程應用來使用,
但我並不是說不能直接用,我後面還有接一句
「中間沒有任何的實驗過程或邏輯推論,」 ,
為什麼呢?
因為物理學是求真,它有十分嚴謹推論,他的限制條件常常比較嚴苛,
但工程學應用,推導過程中不像物理學那麼嚴謹,但他強調的是「應用」,
推論過程很有可能加入一些安全係數、取近似值、取較安全的值等等,
所以要將物理學的結論引到工程學來用,通常都會做一些調整。
在現實生活中,物理學到工程學會經過一次調整,
工程學東西,常常也還是不能用,你會發現到設計學科裡,
又會再加一些安全係數或其它等等。
這些是理念的東西,你是以什麼理念在研究這些東西其實是很重要。
在這裡,你的理念是想搞好音響,卻拿物理學來直接套用,
這當然常常會覺得與現實不符,最後又在怪說音響是玄學,這不是很怪嗎?

: 又輕(k大, m小)、又軟又重(k小, m大)只是方便板友的極端簡化討論。一切都是看兩
: 者之間的比值。黑金石只是一個版上常見的例子,我也同意鑄鐵更好。
: 在一個多層的結構裡面,每層當然同時有彈力係數、也有質量。回到最簡單的模型,
: 是在全部裡面找到最軟 (k 最小的那個),把它上面的所有質量加總,下面的質量假
: 設和地面是剛性連接,直接忽略。以黑金石下面墊橡膠墊為例,質量是黑金石加器材,
: k 來自於那塊橡膠墊。
: 當沒有任何一部份特別軟,那就要用多個 k-m 連接的方式分析了。
其實科學更重方法及邏輯推論,
別人推導出來的公式,都是有他的實驗方法、環境、假設條件等等,
並不是所有公式,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於工程學(音響工程)領域,
科普是重「事實」,工程較重「應用」,
科普上的結論要拿到音響上來用必勢會需要一些改良,
在工程使用上,可容許更大的誤差,來排除掉科普理論上的一些限制,
好讓工程學家能夠不受這些理論上限制,
來預測更為複雜的系統(雖然這些預測比起物理學而言會有更大誤差),
看到一個物理公式就直接拿來套用,中間沒有任何的實驗過程或邏輯推論,
坦白說,我個人不認為這是正確的科學觀念。
================================================================
至於整串討論下,雖然我不認為誰是絕對「對」或是絕對「錯」,
不過我個人是比較認同Tback的一些論點,至少看起來是比較符合邏輯性,
而不是又要拿科普「公式」出來讓人覺得很厲害,
講不過去的地方又是以經驗談來帶過,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論點,但是要有邏輯性的推論。
雖然玩音響,要去完全了解科普是難了點,
但總是要稍為知道一些邏輯上的推論及理論,這樣才知道自己在玩什麼,
當然有些人就是喜歡「玩」音響,無關理論,那也無可厚非。
※ 編輯: quii11 (223.140.192.151), 05/27/2017 09:35:26
噓 tsai82118: 請問為何公式不能拿來應用? 05/27 11:06
→ tsai82118: 不是需要改良,而是加入環境變數好嗎? 05/27 11:07
→ tsai82118: 請問為何工程師不受定律或公式束縛? 05/27 11:08
一、為何公式不能「直接」拿來工程學應用的原因我想我本文已有說明。 二、公式原本沒有環境變數,工程學需要加進去,對我而言就是種改良 FOR 工程學,
如果您不認為這是改良,那也是每個人認知不同,
我個人對這種文字上的爭論沒特別興趣。
三、本文並沒探討到工程師受不受定律或公式東縛的議題,我不知你的問題從何而來,
如您想探討新議題,是否請另發一篇文,至於發在音響板是否適當,
就再請板主裁定了。
※ 編輯: quii11 (223.140.192.151), 05/27/2017 11:50:25
→ tsai82118: 好讓工程學家能夠不受這些理論上限制 05/27 11:52
推 ultimatevic: 又一篇好像有講什麼但又好像沒講什麼的精銳文章 05/27 11:53
→ tsai82118: 您本身內文提到的再說不是定律或是公式? 05/27 11:53
→ tsai82118: 請問理論接下來是不是定律或是公式? 05/27 11:53
→ tsai82118: 理論本身就不是限制,理論本身就是拿來推翻的 05/27 11:54
→ tsai82118: 定律跟公式才是目前比較不會被推翻的 05/27 11:54
→ tsai82118: 公式上面有沒有提到環境變數,那可能是您需要深入鑽研 05/27 11:55
→ tsai82118: 才會知道該公式是否有環境變數需要加入 05/27 11:56
→ tsai82118: 議題上全部圍繞您發的內文,不知為何需要另發新文? 05/27 11:57
→ tsai82118: 同樣的星球軌道,您可以用牛頓力學來計算,也可以用愛 05/27 11:59
→ tsai82118: 因斯坦的相對論計算,也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請教這是 05/27 11:59
→ tsai82118: 改良嗎? 05/27 11:59
→ tsai82118: "看到一個物理公式就直接拿來套用" 05/27 11:59
→ tsai82118: "本文並沒探討到工程師受不受定律或公式東縛的議題" 05/27 12:00
我是不清楚您熟悉的領域為何,但我發現您已經不是第一次對我的文章斷章取義了, 只拿一句話來曲解全文的意思,
我再回您一次,若您仍是繼續斷章取義,我就不會再回您了,
「看到一個物理公式就直接拿來套用」是指直接拿到工程應用來使用,
但我並不是說不能直接用,我後面還有接一句
「中間沒有任何的實驗過程或邏輯推論,」 ,
為什麼呢?
因為物理學是求真,它有十分嚴謹推論,他的限制條件常常比較嚴苛,
但工程學應用,推導過程中不像物理學那麼嚴謹,但他強調的是「應用」,
推論過程很有可能加入一些安全係數、取近似值、取較安全的值等等,
所以要將物理學的結論引到工程學來用,通常都會做一些調整。
在現實生活中,物理學到工程學會經過一次調整,
工程學東西,常常也還是不能用,你會發現到設計學科裡,
又會再加一些安全係數或其它等等。
這些是理念的東西,你是以什麼理念在研究這些東西其實是很重要。
在這裡,你的理念是想搞好音響,卻拿物理學來直接套用,
這當然常常會覺得與現實不符,最後又在怪說音響是玄學,這不是很怪嗎?
→ max8201: 我的錯QQ,話題好像歪了,可以回到角錐 05/27 12:54
→ max8201: 我比較想看戰角錐 05/27 12:54
→ hensury: 這就是設計單位跟工程單位永遠不和的原因 05/27 13:08
※ 編輯: quii11 (223.140.192.151), 05/27/2017 13:31:17 
推 Dopin: 角錐也沒啥好戰的呀 阻尼器 磁浮台 這個就算有人用也不是這 05/27 19:32
→ Dopin: 個看板的板友常買的東西 /.\ 討論是可以啦 05/27 19:32
→ Dopin: 就拿我以前 DAC 的三張圖 我要是說 192 好棒棒 人家也 ... 05/27 19:36
→ Dopin: 所以討論理論我覺得很好 實作實在很多限制 直接拿儀器去測 05/27 19:37
→ Dopin: 有個問題是只能測反射跟固定的振動之類 動態放音樂時變因太 05/27 19:38
→ Dopin: 多 05/27 19:38
→ Dopin: 而 耳朵收貨一直是最理想的方式 老實講 有效/喜歡 重要 人 05/27 19:39
→ Dopin: 的耳殼耳管結構也不同 實在很難去統一每人喜好 05/27 19:39
→ Dopin: 免責聲明 : 那是三台送測的 DAC 您的 DAC 不見得與其儀測結 05/27 19:40
→ Dopin: 果相同 Orz 05/27 19:40
推 fekar: 推一個實用的角錐來看看先 05/27 20:37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17-05-28T22:13
at 2017-05-28T22:13

By Hardy
at 2017-05-30T11:26
at 2017-05-30T11:26

By Zora
at 2017-06-01T00:39
at 2017-06-01T00:39

By Margaret
at 2017-06-02T13:52
at 2017-06-02T13:52

By Agatha
at 2017-06-04T03:05
at 2017-06-04T03:05

By Hedwig
at 2017-06-05T16:18
at 2017-06-05T16:18

By Ingrid
at 2017-06-07T05:31
at 2017-06-07T05:31

By Regina
at 2017-06-08T18:44
at 2017-06-08T18:44

By Poppy
at 2017-06-10T07:58
at 2017-06-10T07:58

By Hedwig
at 2017-06-11T21:11
at 2017-06-11T21:11

By Olivia
at 2017-06-13T10:24
at 2017-06-13T10:24

By Hedwig
at 2017-06-14T23:37
at 2017-06-14T23:37

By Madame
at 2017-06-16T12:50
at 2017-06-16T12:50

By Christine
at 2017-06-18T02:03
at 2017-06-18T02:03

By Emma
at 2017-06-19T15:16
at 2017-06-19T15:16

By James
at 2017-06-21T04:30
at 2017-06-21T04:30

By Daph Bay
at 2017-06-22T17:43
at 2017-06-22T17:43

By Edith
at 2017-06-24T06:56
at 2017-06-24T06:56

By Odelette
at 2017-06-25T20:09
at 2017-06-25T20:09

By Yuri
at 2017-06-27T09:22
at 2017-06-27T09:22

By Mason
at 2017-06-28T22:35
at 2017-06-28T22:35

By Charlie
at 2017-06-30T11:48
at 2017-06-30T11:48
Related Posts
90年代有可以播大型錄音帶+黑膠的播放機?

By Puput
at 2017-05-27T02:44
at 2017-05-27T02:44
請問有人送修音響三個月還沒修好嗎?

By Hamiltion
at 2017-05-27T00:29
at 2017-05-27T00:29
20k內擴大機推薦

By Catherine
at 2017-05-26T23:24
at 2017-05-26T23:24
dali zensor 1 ax 和super bird抉擇?

By Dinah
at 2017-05-26T16:35
at 2017-05-26T16:35
請問小米方盒子藍牙喇叭評價

By Sarah
at 2017-05-26T00:12
at 2017-05-26T00:12